主页 >>

西沐: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基本突破口

2019年02月19日226未知admin


西沐

  近几年,中国艺术金融的创新发展面临进一步“深化”的局面。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有几个明确的趋势,值得关注:一是‘资产荒’、资金回报率下行或将成为新常态;二是财富管理需求呈现多元化;三是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等传统领域业务仍具结构性机会;四是资本市场股权投资占比上升;五是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信托业务需求渐增;六是资产证券化业务有望爆发。这些趋势的存在,就要求我们在关注艺术金融创新发展重视突破的同时,除要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外,还要重视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手段的深化,工具的丰富,即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取得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突破。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面对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困境,寻找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与抓手。

  一、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基本现状

  1、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需求非常强

  通常讲,股票、房地产与艺术品被称为三大投资领域,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艺术品投资领域已经成为超发货币的一个重要资产配置出口。

    一是随着人均GDP的提升,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进入了快速转型期,而艺术品的消费成为重要的一个突破口;

    二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潜在需求巨大,据有关方面测算,突破2万亿元,而目前释放出来的仅仅3000多亿元,由于中国艺术品市场诚信机制、定价机制与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艺术金融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释放这一潜在需求的最为重要的动力;

    三是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作为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2016年我国理财资产的规模近30万亿元,艺术品在其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艺术品资产配置与财富管理,又正在成为高净值财富人群的一个重要选项。

  艺术金融的现实需求旺盛,艺术品的需求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终端消费性需求、收藏性需求、投资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即:第一种是终端消费性需求,终端消费性需求是为了使用;第二种是收藏性消费,收藏性需求是为了收藏,满足一种兴趣与爱好;第三种是投资性需求,投资性需求是为了投资,以后增值变现;第四种是投机性需求,投机性需求为了短线炒作,快进快出。当下,不同的需求状态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与发展。

  2、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关注度非常高

  一是参与艺术品投资的人群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达到将近1亿人;二是媒体的关注度高,并且持续;三是政府管理部门的关注度高,并在积极探索治理的有效方法与路径;四是社会关注度高,很多艺术金融圈内的事都会演变为社会的热点事件。

  3、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激发效应明显,发展非常快

  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表现出了与艺术品市场不同步甚或是相反的节奏。似乎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调整不仅没有阻碍艺术金融的发展,还推动激发了艺术金融产业大踏步前进。2014年,中国艺术金融的总规模大约是220多亿元,而到了2015年,中国艺术金融产业的总规模已达580多亿元,2016年这个规模更是达到了980多亿元,是2014年的4倍多。

  4、中国艺术金融创新业态发展快,但是传统金融业态与体系参与度非常低

  虽然传统金融业对艺术金融的发展也比较关注,但与迅速发展的艺术金融产业,特别是与创新业态的发展相比,他们的参与越来越显示出被边缘化的趋势。2014年,中国传统金融体系参与艺术金融的规模占中国艺术金融的总规模之比大约是80%以上,而到了2015年,这个规模之比变为40%左右,2016年这个规模之比更是达到了不足25%的程度,被边缘化的趋势非常明显,也反映出了传统金融体系参与度不高的事实。

  5、中国艺术金融创新的投机意味非常浓

  在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平台化交易与互联网艺术金融发展较快,特别是艺术品资产化的平台化交易发展迅猛。以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为例。这一模式兴起于2014年,但到了2015年就达到了1.5万亿元的交易规模,2016更是达到创纪录的3.9万亿元。但这种迅猛发展脱离了市场与产业,泡沫比较大,投机炒作的成分大,政策风险显而易见,已形成交易规模大起大落的局面。

  6、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前沿实践还基本上处于两张皮或是自说自话的阶段

  很多研究与实践或者是从艺术的视角进行,或者是从金融的视角进行,两个视角的融合聚焦还没有形成基本的或者是强大的共识。特别是研究探索过程中的问题意识不浓,研究探索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现实需求过程中的“真问题”。

  二、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五大困境

  1. 对中国艺术金融发展认知的滞后与艺术金融产业及市场快速发展的创新步伐不相适应。

  在对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认知上,概念态-形态-业态等不同认知态混合存在,不同状态的认知,都以为自己离真理最近。

  我们认为,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正在经历艺术金融的概念形态、研究形态,并不断走向产业业态的发展方向。艺术金融产业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其重点是实现艺术品的资源化、系统化、资产化、金融化。对于中国艺术金融产业来讲,由于艺术品及其资源的特性,以及存在中国艺术金融产业本身、不同产业业态之间、产业发展的内部要素与结构、产业的分布与布局及产业的发展环境等多层面、多内容的问题,故而造成了中国艺术金融产业的研究对象较为复合,比较重要的是中国艺术金融产业的类型、结构、关联、组织、布局、政策等等,其主要的核心就是关注中国艺术金融产业资源的配置及其相应态势的发展与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核心是促进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发现。

  2. 中国艺术金融研究探索的泛化、外围化、焦虑急躁化严重

  目前,我国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创新发展,大多在外围与边缘,至多是在产品层面进行探索。不少关于艺术金融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还没有围绕或者是触及艺术品及其资源这一核心领域。最为关键的体现在。

  首先是泛化倾向,特别是要防止脱离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金融化这一主线,而把一些外围创新当成重点,不谈核心突破,泛化艺术金融及其业态的发展;

  其次是洋化倾向,遇到问题,一味从国外发达国家搬模式、找解决方案。中国独特复杂的金融环境与艺术资源状况,决定了国外艺术金融发展的今天不是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明天,中国的艺术金融需要在创新与借鉴过程中发展;

  第三,焦虑急躁化倾向,热衷于一招制敌、一蹴而就的措施,投机意识浓厚,造成艺术金融业规模结构畸形,容易大起大落。

  3. 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系统问题突出,解决的难度大

  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系统突出问题,是以资产化为核心的艺术品及其资源鉴定、估值,以及艺术品资产流转最为明显。主要表现是缺乏关键性的创新突破。但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核心是推动中国艺术品资源资产化进程,即通过建立资产化综合服务平台来推进艺术品资源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发展,并以此为基础,以价值链的建构为核心建设文化金融产业链,从而推动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在这一趋势中,资产化是关键,金融化是核心。在资产化过程中,对资产的估值是关键,而估值的核心是定价。如果不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中国艺术金融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4. 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空转趋势明显

  中国艺术金融发展创新的“空转”,主要是指创新没有在核心形成突破,规模的形成带有一定的泡沫性与不可持续性。提出“空转”的趋势问题,就是提醒人们,中国艺术金融增量创新有走向畸形的可能。在这里我们讲“空转”,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艺术金融规模结构发展的畸形化。中国艺术金融的创新发展,在巨大需求的牵动下,规模迅速膨胀,但传统金融体系参与太少,而创新体系的规模又在投机的牵动下发展过快,创新的沉淀与积累不够,规模结构畸形化、泡沫化倾向显现,出现了“婴儿肥”式的创新“空转”。

  二是中国艺术金融发展与艺术品市场产业发展的“两张皮”。

  三是传统金融体系参与度不高,增量创新主要依靠创新业态。

  四是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创新抓手少。

  5. 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支撑服务缺失多、水平低

  事实上,凡是在现代市场经济形态下生发而形成的新的业态,追求与重视支撑与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必须的、理所当然的。特别是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一些特性,更加增加了重视支撑与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在以往的很多研究与阐述过程中,我们发现将支撑体系与服务体系合并称之为支撑服务体系,但在中国艺术金融具体业态发展过程中,支撑体系与服务体系有其明确的界限与内涵。首先,艺术金融支撑体系,泛指那些能够为艺术金融这一新的业态发展而所提供的支撑与架构系统的总和。具体来讲,主要包括:

  (1)体制与管理体系

  (2)市场支撑体系;

  (3)政策支撑体系;

  (4)科技支撑体系;

  (5)法规与监管支撑体系;

  (6)人才支撑体系;

  (7)智库支撑体系等。

  其次,服务体系主要是泛指能够为艺术金融这一新业态提供服务支撑与架构的系统的总和。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权服务体系;

  (2)鉴定服务体系;

  (3)估值服务体系;

  (4)鉴证备案溯源服务体系;

  (5)集中保管服务体系;

  (6)物流服务体系等。

  艺术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支撑与服务体系发育不良,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严重制约了中国艺术金融产业的创新发展。最突出地表现在:

  一是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支撑服务“缺”;

  二是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支撑服务“软”;

  三是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支撑服务“散”。

  三、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六大抓手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中国艺术金融的创新发展过程中,有两个趋势性的问题值得注意,第一,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难度较大,无论是风险识别还是风险控制,要取得突破与重塑,实在是不容易;第二,中国艺术金融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面对创新的问题比较多,也比较复杂,我们讲在创新的过程中,缺失的比较多,但缺少创新推的抓手与可以落地的路径是最为关键的。也就是说缺少创新的突破口。但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突破口的形成,还是最终取决于在某一个有可能形成突破发展的方向上,能不能找到可以落地的“抓手”。

  1.以建构功能相对完善的艺术品综合服务平台为抓手,促进艺术金融产业创新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中国艺术金融的创新实践,需要创新的空间,而这个空间,就是在特定条件下的特定机制,即平台化机制的创新。建立相应的中国艺术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四个基本条件:

  第一就是这个平台要有公信力,我们知道,公信力产生的基础是三公原则:公开、公正、公平。所谓平台化,就是建立一种在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上的,具有公信力的平台性机制,三公原则在艺术财富管理过程中主要的作用体现为它是一种增信机制,在平台运营管理中最主要的是使艺术金融管理过程更安全,成本更低、风险更为可控。对于有投资需求的人来说,一方面降低了门槛,另一方面能够将投资者的资源进行整合。

  第二是要有相应的艺术品市场及其产业体系的支撑,对艺术财富管理业务来讲就是要有确权、鉴定、评估、集保、保险等市场体系的支撑,一个平台只有建立起有效的支撑体系,才能实现增信的功能,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从而推出众多艺术财富管理结构性的产品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第三是要可以与金融体系相对接,特别是与证、银、信、保四大金融体系的对接,金融体系是平台的上游,金融体系通过平台与艺术财富管理需求相对接。

  第四是要有专业化的艺术金融管理运营机制。

  功能相对完善的艺术品综合服务平台的建构,无论是对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国艺术金融及其产业,都是前提与基础。当下,关于中国艺术品产业、中国艺术金融产业的很多探索与创新,之所以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般都与这个前提与基础有关。所以,建构功能相对完善的艺术品综合服务平台,是中国艺术金融发展不可或缺的现实条件。

  2.以平台的综合服务功能整合创新为抓手,推进深化沿着艺术金融的创新的战略取向发展的能力。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当下的创新发展的战略取向主要有以下两个方向:一是基于平台,以艺术品交易模式创新为核心的艺术消费的发展;另一个是基于平台,以艺术品资产化创新为核心的艺术品资产管理的发展。

  其中,以艺术品交易模式创新为核心的艺术消费的发展的基本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在“三公”原则基础之上的、具有公信力的服务平台。(2)基本功能是登记与鉴证交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基于大数据的信用管理的功能也越来越重要。(3)对接整合能力的建构,对接金融体系与市场产业支撑体系,整合投资市场与客户,满足越来越丰富的多元化、多样态的个性化需求。(4)通过实物、资产、权益交易及投融资等的服务,使投资门槛不断降低,投资成本不断降低,投资交易更为安全,逐步推动实现艺术品投资的大众化进程。

  而以艺术品资产化创新为核心的艺术品资产管理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随着中国艺术品资产管理的发展,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围绕资产化、金融化而展开的平台化理论创新探索,不断整合不同学科的资源,正在生发出基于平台化的财富创新管理。所谓基于平台化的财富创新管理,是指以资产配置为核心的资产优化配置、基于平台化的艺术资产管理产品的创新、基于平台化的支撑体系建构的创新等三个方面。一是基于资产配置为核心的资产优化配置,主要对象是个人、机构(企业)、家族等3个层面;二是基于平台化的艺术资产管理产品的创新,主要是指以需求为导向、平台化为基础的艺术品资产管理产品的创新;三是基于平台化的支撑体系建构创新,主要是指在平台化支撑体系构建过程中,根据产业与市场支撑体系的创新而形成的艺术品资产管理方式与方法、业务与产品等的创新发展。

  3. 以艺术品鉴证备案溯源为抓手,以艺术品标准为突破点,积极构建与重构艺术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支撑服务体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治理并不成功,究其原因,可以罗列很多,但最为重要的是,缺乏治理工作的支点性的突破口,尤其是缺少手段、方法、抓手与契入点。鉴证溯源系统是围绕艺术品质量为中心的支撑服务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用市场机制建构的一种市场经济服务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采用并行之有效的做法与体系。围绕艺术品的质量管理,来推进艺术品鉴证溯源系统与体系的建构与深入实施,是建构中国艺术品市场治理体系的很多工作的重要切入点与基点。以艺术品质量管理为中心的艺术品鉴证溯源,在中国艺术品市场治理与艺术金融发展过程中,可以发挥更多作用。

  4. 以立法与政策法规的推出为抓手,创新艺术金融监管与行业自律。

  基于立法与政策法规基础之上的监管,行业自律,从体制到体系的建立都尚处于模糊与深化认知的阶段,不仅仅中国艺术金融风险管理及管控体系需要研究与强化,并且,其发展、发育的环境也急待改善优化。不断强化对中国艺术金融创新的监管理念、方法、手段及效果评价与改善的研究。

  目前,我们强调中国艺术金融的风险及其管控体系的研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市场不规范,中国艺术品资产化及财富管理需求需要进一步培育与挖掘;支撑体系缺乏,资产价值量化困难;要素市场发育滞后,配置渠道单一;风险管控手段缺失,金融体系介入障碍较多,退出机制建立困难;艺术金融发展的路径与平台缺乏;人才缺乏,服务体系的发育与能力有限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艺术金融的风险,如市场变化风险、宏观政策风险、法律监管风险、周期运营风险、利益输送风险、价格操纵风险、运营支撑风险及技术保障风险等等,从识别到管控都面临着重要挑战。

  5. 以新科技的融合发展与艺术金融业务的创新一体化发展为抓手,积极发展艺术金融产业新的业态。

  新科技的融合发展与金融业务的创新越来关系越密切,甚至是出现了一体化发展的趋势。随着中国艺术金融技术及其体系不断发展成熟,以互联网平台化为主导的技术及其体系不断发展,推动中国艺术金融市场的交易范围、交易边界以及交易规模发展,正在改变艺术金融发展格局。科技进步对艺术品市场、艺术金融的影响,概括地讲,经历了或者是正在经历以下几个重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及信息处理与管理等技术融合所带来的影响;第二个阶段是:大数据、云服务及终端进步等技术融合所带来的影响;第三个阶段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所带来的影响;第四个阶段是:第三方支付、数字资产及区块链等技术融合所带来的影响。

  新技术的融合会给中国艺术金融带来新的发展可能与格局,特别是基于大数据的综合服务平台技术、智能投顾、科技鉴定、鉴证备案技术与体系等,不仅会催生新的业态,也会进一步推进跨界融合与业务创新这一进程的深化发展。

  6、以支撑产业体系为抓手,以艺术金融支撑体系与科技融合为突破点,大力发展艺术金融支撑产业业态的聚集发展。

  要重点推动围绕支撑体系的技术创新来不断形成产业聚集,为艺术金融及其产业提供重要支撑保障。如艺术品鉴证溯源系统与体系进一步落实艺术品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四大技术基础的应用,为进一步推动艺术金融、产业跨界及新业态的不断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与保障,为此,围绕艺术品鉴证溯源系统与体系,就有望可以形成具有优势的产业聚集。特别是基于大数据的综合服务平台技术、科技鉴定、鉴证备案技术与体系等的发展,不仅会催生新的业态,也会进一步推进这一进程的发展,形成了艺术金融支撑产业的聚集,从而又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

  7. 以风险结构化机制创新为抓手,以综合性服务平台建构为突破点,大力创新艺术金融新业态的培育与产品体系的成长。

  从近期看,新业态探索主要表现在:第一,将会带来更多的创新业态,特别是平台化+云服务+互联网+终端的整合过程中,会进一步推动艺术电商移动化,从而进一步促进互联网艺术金融等的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艺术金融中间产品平台,推动艺术金融资产化及其消费的业态不断丰富、不断向纵深发展;第二,围绕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发展艺术品资产管理业态;第三,围绕艺术产业企业上市(主板、创业板、新三板),或是以新三板为平台展开股权整合与并购业务,推动业态融合进程加快;第三,积极发展基于以第三方支付、数字资产、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的互联网艺术金融及其产业业态。

  8、以大力发展艺术品资本市场与要素市场为抓手,以积极发展中国艺术金融的投融资问题为突破点,推动中国艺术金融及其产业新动力的建构。

  在这一视角下,核心是推动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与要素市场发展的进程,重点是发展股权投资市场(包括兼并、股权流转等)、中长期银行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也就是说,通过发展与壮大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来有效地实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投融资问题。当下艺术金融创新发展有两个重要方向,一方面,在资本市场上,还会发生更多购并与并购的案例,也会有不少艺术金融企业在中国香港上市,可能下一步会看到更多的艺术企业在国内的主板和创业板以及新三板上市。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与机构跨界艺术界,进行资本融合与资产的流转整合。(本文系西沐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特约专家、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在2017首届国际艺术品财富管理高峰论坛上的发言稿)

查看作者更多的观点>>>>>>



清水河临时工劳务市场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4 09:11:23
  深圳南山人力资源市场深圳黄贝劳务   上海铁路南 连战结束第 近10部中 本市投资1 世博邀请函 市安全委对 维护农民工 ***新闻 世博会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