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你知道了东北人多抗冻可你不知道东北人多像样

2019年02月21日567未知admin

照顾“父亲” 新文化记者 郭亮 摄

“Fighting”为父亲喂流食 本组图片 新文化记者 郭亮 摄

“Fighting”为“父亲”制作流食

▲“Fighting”收拾爷爷奶奶拾回来的废品

刘世陶的博士学位证书

    

   “那个男人,太了不起了”

  40岁,博士毕业的他,被脑血栓按在床上

  只能眨眨眼睛,不能说出一句话“了不起”的他

   更无法告诉你———他曾“收养”三个孩子、

   资助两个贫困家庭幸好,一个高中生的作文把这一切告诉了我们!


   “爸,张嘴,啊……爸,再来一口。我是一个长春市的小男孩,一个曾经被遗弃的孤儿。时光重新回到15年前的那一天,就在那一天我变成了一个孤儿……八岁的时候我上学了,这是一所孤儿学校。对我来说是开心的也是孤独的,因为在我的意识里,自己依然是个没有亲人的孩子。直到那一天,我的记忆很深刻,那是2012年的春天,我现在的父亲到孤儿学校领养了我……2014年2月,我的爸爸突然得了重病,最后经医院鉴定确诊为脑血栓……” ———《尽孝爱家》(部分)

B01版   “爸,张嘴,啊……爸,再来一口。我是一个长春市的小男孩,一个曾经被遗弃的孤儿。时光重新回到15年前的那一天,就在那一天我变成了一个孤儿……八岁的时候我上学了,这是一所孤儿学校。对我来说是开心的也是孤独的,因为在我的意识里,自己依然是个没有亲人的孩子。直到那一天,我的记忆很深刻,那是2012年的春天,我现在的父亲到孤儿学校领养了我……2014年2月,我的爸爸突然得了重病,最后经医院确诊为脑血栓……”———《尽孝爱家》(部分)


  长春市民崔先生经营着一个微信公众号,主要是面向高中生的。1月17日,他在公众号里发出一则有奖投稿的征集,20日,一位高中生的作文引起了他的注意,生硬的措辞、流水账一般的行文,从文学角度来看基本不及格,但文中提及的故事与高中生的父亲让他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帮这个孩子一把。


一篇不及格的作文让他动容

  崔先生说,自征集发出后已经陆陆续续接到30多篇投稿,“当我收集到高中生的投稿之后,会放在网上让网友阅读,由网友评选,说实话,有些高中生的作文阅读量很高。”但网名“Fighting”(加油的意思)高一生的作文水平离及格线还有点距离。

  作文提及的内容不仅仅是一个悲伤的故事,重点在于作者提到其“父亲”刘世陶的善举。崔先生说,这篇作文提到,习惯了孤独的他被“父亲”突如其来的关心弄得措手不及,父亲不只是在照顾他,还照顾着两个小女孩,同时供养着两个困难家庭。2014年父亲突发脑血栓之后,一切幸福都远离了父亲,“Fighting”刚刚得到的“家”也岌岌可危……

  根据崔先生的了解,“Fighting”参加这次征集的目的很明确,也很现实———为了得到一等奖的200元奖金帮助爷爷奶奶,“我觉得无论如何应该帮这个孩子一把,不是冲这个孩子,更多的是冲他的父亲,那个男人,太了不起了。”


现在,走进这个故事

男孩和“陌生人”组成的“家”

  据了解,“Fighting”今年16岁,目前就读于省孤儿学校,他的学生证上还挂着13岁时的照片。24日,“腊八”,室外近-30℃的低温,他的“家”里也没好到哪去。因为条件不好,他的爷爷(收养人的父亲)没有能力缴纳供暖费。在这间两室一厅的屋子内,住着他们一家四口,祖孙三代,爷爷、奶奶、父亲和他,其实一点血缘关系没有,但他的作文中提到过,有他们的地方就是“家”。

  中午,他正准备给患脑血栓的父亲喂午饭,所谓的饭也就是用榨汁机弄出来的糊糊。由于学校是封闭式管理,他一年能回“家”的次数也就两三次,能看见父亲的机会也就两三次,“回家才能看到父亲,我想他,我想照顾他。”

  此时他的“父亲”僵直地躺在床上,他与“奶奶”一起配合,把床板支撑起大概30度,在父亲脖子横竖垫上两个圆柱形靠垫,只有这样才能给父亲喂饭。“我爸他脑血栓复发之后,就只能以这样的姿势躺在床上,叫他他也不会答应,好像什么都不懂了一样,脖子始终向右歪着。”

  他小心翼翼地从碗中取出一勺糊糊,缓缓地送进父亲的嘴中……已经卧床两年的父亲,如今基本只剩下本能,眨眼睛、痛苦地呻吟和机械式的咀嚼。他根本不知道,眼前忙碌的小孩是谁,无论谁喊他,他都是以呆滞的目光回应。喂饭时,一勺与一勺之间的时间间隔有时几秒钟,有时几分钟,这完全取决于父亲是否会喷饭。“我爸他吃饭的时候总会呛到,一呛到就得使劲咳嗽,嘴里的东西就会喷得到处都是。这都无所谓了,重要的是父亲呛到的时候,咳嗽得有点喘不上气的感觉,看着揪心。”

  喂饭对于他来说既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痛苦。右手托着父亲的头部,感受着父亲的重量,心里默默祈祷,“别咳了,爸,别咳了。”平时他在学校的时候,这些都是爷爷奶奶做,只要他回到家,他就一定要做。通过长期的“训练”,“右撇子”的他,如今已经可以熟练地用左手使勺子,因为这样方便给父亲喂饭。


儿子做的好事是听别人说的

  爷爷刘家昌说,自从孙子放寒假回家后,自己和老伴儿终于可以专心“挣钱了”。“我和老伴儿都70多了,孙子不在家的时候,只能是我们老两口照顾,我儿子这个情况,家里根本离不开人,每天三顿饭、按摩、喂药……事情太多了。”除了照顾儿子刘世陶,刘家昌和老伴儿还经常在小区内的各个垃圾桶处流连,翻找纸壳之类的东西,然后卖掉换取生活费,“收成”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有400元。说起这个数字,刘家昌的老伴儿林元珍一脸的自豪,因为现在纸壳降价,已经卖不上这些钱了,“小区有22家人照顾我们,会主动给我们攒着纸壳,每一个人我都记得,物业也很照顾我们,要不是大家你一桶油他一袋米的,我俩这生活……”林元珍一边背着这些人家的姓名和住址,一边说着。

  “我这大孙子跟我们没有血缘关系,是我儿子领养的,其实也不能说是领养,因为没办手续,正准备办的时候,他就病倒了,就再也没有起来过。我儿子今年40岁,一直没结婚,但特别喜欢小孩。”刘家昌说,2014年2月6日,刘世陶患上脑血栓。关于儿子的事,许多还是通过儿子的朋友才知道的,比如“领养孩子”、接济贫困家庭等等。在儿子住院期间,老两口才知道儿子居然有那么多朋友,多年来几十万的医疗费有不少都是儿子的朋友支付的,至今也没有人找他们要钱。刘家昌只知道儿子是开公司做买卖的,有许多生意上往来的朋友,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我儿子帮助了三个小孩,这个孙子算一个,还有一对双胞胎女孩,我都见过,还接济过两个贫困家庭。儿子住院后,其中一个贫困家庭还来看望过。”刘家昌老两口至今也不太清楚儿子曾经做过哪些好事,但说起这些已知的事,两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父亲深深地影响着他

  2012年2月,“Fighting”在学校第一次看到了刘世陶,自此这个男人就总出现在他的生活中。“刚开始的时候我都是叫他叔叔,他经常会来看我、给我买东西,给我花钱他从来不吝啬,后来就总接我回家,爷爷’奶奶会给我做好吃的,那是我第一次吃到家里做的饭。”直到刘世陶生病的时候,“父子”二人相识不过两年,但刘世陶已经走进了“Fighting”的内心。父亲的言行无时无刻影响不着他,要学好英语、要努力学习、不要熬夜、要坚强、要学会照顾家人……

  如今,“Fighting”选择了文科方向,6科总分约在450分左右,最优秀的一科就是英语,120分满分他可以考到110分左右。在学校的日子他很早就会休息,但每天不到6点就会起床学习。父亲曾经说过一段豪言壮语,这是他永远都无法忘记的。“你们的亲生父母不要你们了,以后我就是你们的父亲。好好学习,将来我要送你们去最好的学校念书,去美国哈佛大学!”在他的眼里,父亲是那么的善良、坚强、正直,也是这么要求他的。


儿子口中的牵挂有多少份?

  2016年8月8日是刘世陶第二次发病的日子,之后,这个男人再也说不出一句话、动不了一下。回想起儿子生病时的事,身为母亲的林元珍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她曾说过,绝不在“孙子”面前哭,如今算是食言了。“我儿子刚得病不久,情况很不乐观,在许多家医院看过,大家都说希望不大。有一次儿子非让我推着他的轮椅去找主治医生,要跟人家商量。”林元珍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70多岁的她一点一点地推着儿子的轮椅前进,去寻找那个不存在的希望,路走得很慢、也很吃力,她感觉到儿子瘦了许多。一见到医生,儿子扑通一声跪下了。“医生,求求你,救救我。我还有很多事要做,我还有很多牵挂。”在林元珍的眼里,儿子始终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从不示弱,她也不太清楚儿子口中的牵挂究竟有多少份。

  往事总是令人泪眼婆娑,“祖孙”三人三双泪目,屋子里一下安静了下来,只剩下病床上传来的呻吟声。如今,老两口多了一个习惯,没事翻翻数码相机,里面都是儿子的照片。有身穿西装的,有旅游的,还有一张身穿“校服”的———2012年6月21日,刘世陶在吉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通过博士学位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我儿子,这一切的骄傲、荣誉、善良,都过去了。”刘家昌盯着相机喃喃自语道。


他们仍记得他,那个好心人

  通过“Fighting”,新文化记者获得了两个联系方式,一个是刘世陶曾经帮助过的贫困家庭,一个是刘世陶的朋友。“我永远都记得他,他是好心人。”电话中,郭女士总是听不清记者的声音,但提起刘世陶三个字,她一下就激动了。“他曾经给我家送过许多东西,米面油之类的,主要是给我姑娘,我都不知道他从哪听说了我姑娘的事,就带着东西来看我们。”郭女士说,女儿因事故致双目失明,在得知刘世陶重病之后,母女二人曾医院看望,“他是好人,特别热心的一个人,你说这么一个好人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李女士与刘世陶认识有七八年了。“我在市场工作,经常能遇见他,有一次我俩就聊上了天,正好聊到我儿子的事,我就顺口问他的孩子怎么样,他说他有三四个孩子呢,我不信,他就说有机会带我去看看。”随口一说的事,刘世陶当真了,李女士也当真了,只不过她没想到,刘世陶的孩子都在孤儿学校。也是那一天,李女士见到了三个孩子,他们都叫刘世陶“爸爸”。“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去看这几个孩子,刘世陶经常会把孩子带回自己家照顾。他是特别简单的人,不张扬,就是闷头做好事,唉,咋会这样?”

  新文化记者 马玉轩 实习生 陈孟瑾


责任编辑:霍宇昂


深圳南湖劳务派遣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1-14 10:51:27
  坪地镇六联吉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园岭临时工  省卫生厅视 我市将全面 承德双滦首 航拍大好河 冯韶慧在全 青龙县委书 我市已发放 我市举办2 献县卫生局 五一期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