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修补“战争创伤”中日民间该如何靠近?

2019年02月18日371未知admin

  原标题:修补“战争创伤”,中日民间该如何靠近?

  参考消息网11月8日报道 1943年至1945年,约3.9万名中国人被强掳至日本从事重体力劳动,其间6830人因劳累过度、受冻挨饿死在日本。70余年后的今天,日本三菱综合材料公司设立专门基金向中国受害者支付赔偿的进程开始落地。

  日前有消息显示,三菱公司这一基金最快或于年内设立。日媒认为,这是日本民间企业以反省与道歉为出发点对全面补偿做出的承诺,无疑会成为“克服过去”的先例。不过,仍需看到的是,中日民间修复创伤、化解心结的道路依旧需要更多诚意与耐心。

  据日媒此前报道,三菱公司与中国受害者团体两年前便已达成了“历史性”和解,但鉴于和解协议的实施离不开中国政府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一直以来都采取了谨慎推进。近期由于中日关系改善,相关工作得以加快。

  协议核心内容包括三菱公司向每名受害者支付10万元人民币、自主寻找尚未确认的受害者传递道歉之意等,此外该公司还将在日本建立纪念碑,实施慰灵追悼活动。协议中,三菱的赔偿将面向3765名当年被强征的中国劳工,这也是日本企业战后赔偿人数最多的一次。

  抗日战争结束70余年后进行道歉和补偿,这在中国网友眼中难免显得“迟到太久”,不过作为日本企业的三菱自行做出了这些举动,也有不少人认为其态度应该得到鼓励。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晓磊对参考消息网表示,从单个和解案例来看,三菱设立赔偿基金是值得肯定的。它的积极性在于,日本企业是在承认强征中国劳工的历史事实基础上提出和解的,赔偿基金除了用来赔偿还会用到日方道歉、建立纪念碑等历史反省措施上,这说明日本企业的态度是诚恳的,和解措施是全面的,有利于营造中日和解的民间氛围。

  不过,中日民间和解也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彻底解决的。张晓磊说,三菱赔偿案例仅是个案,且这一民间和解措施在适用普遍性上值得商榷。和解达成的前提条件是日企与中国劳工个人在协商基础上达成的和解,在推广和成为范例方面存在相当疑问。需要看到,还是有相当部分劳工拒绝和解,继续诉讼进程,寻求其他救济途径。另外,基金设立的后续确认、落实和完善机制也有待进一步观察。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被强征劳工的幸存者及其家人开始对日本政府和企业提起一系列索赔诉讼。中国方面曾表示并没有放弃个人要求赔偿的权利。但2007年,日本最高法院裁定不承认中国人拥有索赔权。中国的受害者团体于是和三菱方面展开了个别的谈判。日本政府目前也对三菱在中国的补偿问题持有“交由民间判断”的立场。无论这些协商如何进行,问题的重点其实早已明晰,人们更关注中日实现民间和解究竟应该向何处去。

  张晓磊认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标本兼治,多措并举。首先是日本政府应正确引导,在历史认识问题上与中方相向而行,保持诚恳态度,推动民间正确认识侵华历史,营造有利于民间和解的社会和舆论氛围;其次是中日民间各界,比如学界、经济界、舆论界等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客观历史的传承,拒绝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历史观;第三,两国应抓住当前关系改善势头,深入推进民间交流,尤其是青少年交流,积跬步以至千里,在推动和解基础上创造两国关系的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张申


黄贝临时工劳务市场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1 17:09:41
  龙华镇民治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西乡劳务派遣公司  苏州市劳动 添加新力量 苏州市机关 2016年 市区按月领 2016年 我市在首届 苏州市社保 2016年 市就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