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三年后全面完成 “基层医疗卫生补短板”任务

2019年02月20日421未知admin

    村卫生站的医生为患儿诊治。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到2020年,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补短板任务,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站全面达标,县级公立医院‘龙头’作用明显强化,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建立……”近日,惠州市政府印发《惠州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确定未来3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系列工作目标。

    随着医改的推进和深化,基层医疗卫生短板逐渐成为推进分级诊疗的重点和难点。尽管近年来的村卫生站公建民营标准化建设工作已经让大多数农村患者可以就近享受标准化、规范化的医疗服务,部分乡镇医院升级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当中,然而,与城市级别的医疗卫生服务配套相比,惠州基层地方医疗服务质量仍有较大差距。

    “利用资源重组、设办分院、合作办医等多种途径,鼓励和引导城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资源缺乏或服务能力薄弱地区延伸、转移。”未来三年,在继续推进医联体建设,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的同时,惠州将通过下沉和整合医疗资源来弥合区域间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

    ●南方日报记者 廖钰娴

    1 村卫生站实施标准化建设

    10月底的一天,练女士带着儿子在村卫生站门口排队等候就医。这家位于博罗县义和镇长贵村的村卫生站已经存在了数十年,一直是村医练添顺一人运营,今年他已经70岁了。

    练添顺早到了退休的年纪,却迟迟未能真正退下来。“来看病的人太多了,退不下来。”练添顺说。

    练女士出生和成长在长贵村,从小感冒发烧了都是找练添顺看病。她早已远嫁外地城市,在小孩生病难愈的时候,还是第一时间想起这位给她看诊的村医,驱车一个多小时带孩子回到村里看病,“上回咳嗽两个多月都好不了,练医生开了几块钱的药就治好了。”

    尽管这种信任多少有些情感的成分,但村卫生站的确有超出就医便利之外的意义。以长贵村的村卫生站为例,正是因为有了远近驰名的村医,村子的人气比周边的村子更旺,为村民平添了不少幸福感,“就好像拥有了比别人丰富的资源。”练女士说。

    像长贵村一样的行政村,惠州全市共有1052个。记者从惠州市卫计局了解到,目前100%的行政村基本实现“一村一站一医”,也就是说,1052个行政村已全部设立卫生站,由于部分行政村有多个卫生站,全市共有村卫生站1349间。截至2016年底,有529间村卫生站完成了公建民营标准化建设。

    练添顺所在的村卫生站在今年初完成标准化建设,此前,练添顺守着一家小诊所当了47年村医。今年春节前,练添顺告别相伴多年的小诊所,搬进近100平方米标准化建设的村卫生站,内有独立的“五室”——诊室、治疗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室(公共卫生室)、药房和值班室。

    长贵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的费用是由博罗县财政直接提供。作为推进医改、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最基础的环节,村卫生站的标准化建设是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的第一步。方案在提出控制城市公立医院规模的同时,建议原则上新增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重点下沉基层,规划到2020年,县办公立医院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到2.2张,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站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要达到1.1张。为此,方案要求各地要提高村卫生站医生补贴,2017年达到每村每年2万元。

    除了基础的医疗服务,村卫生站还承担着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的职能,负有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方案指出,村卫生站等医疗机构需落实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加强传染病专科门诊和预防保健科规范化建设,同时,要强化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能,建立健全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之间密切协作、互联互通的工作机制,提高传染病防控整体效能,促进临床与预防相结合。

    2 多措并举重组医疗资源

    根据市卫计局提供的2016年数据,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2480家,实有床位数4197张,在岗职工1314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666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约2531万,全市总诊疗人次数约4066万,占比62%。

    从统计数据可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仍是患者就诊的主要渠道。今年10月,惠州市政府印发《惠州市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17年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要提升至65%以上,居民两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机构的比例达到70%以上,县、区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

    地域、城乡医疗卫生建设水平发展不均衡是很多城市当前面临的问题。方案中,整合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构建协同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成为重点之一,而医联体建设则是这一发展重点的题中之义。

    “一患病就往城市的大医院跑”,同样是当前惠州患者就诊的主流趋势,除了传统就医观念的因素,这一现状也是医疗资源在城市和基层之间分布不均所致——先进的技术和稀有的人才往往分布在城市一级的医院,基层在相对较高的接诊量下,接诊能力却参差不齐。

    “推动资源下沉、服务协同。”方案要求,坚持以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强化规划约束。此外,为了推进区域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方案指出,各地要统筹规划不同区域、类型、层级的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明确功能定位,加强分工协作,形成区域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中医机构网格化、服务一体化格局。

    医联体的整体建设是惠州推动医疗资源重组的重要一环。《惠州市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提出,2017年惠州建设医疗联合体的目标是基本搭建医联体制度框架,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全市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目前,惠州全市三级公立医院都已经完成各县(区)、三级公立医院至少建设一个示范点的任务,全市共建设各类医联体20个,医联体框架已基本搭建。在这一基础上,方案提出,要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和双向转诊,逐步扩大首诊病种范围,同时,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康复综合评定等20项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医疗康复项目。对于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不健全、能力较弱的地区,还将中医医院门诊诊疗服务纳入首诊范围,满足人民群众首诊看中医的需求。

    据了解,未来惠州将重点培育若干家以资产为纽带、具备一定规模、学科优势鲜明、区域辐射能力较强的纵向整合型医疗集团或医联体,实现服务、信息、付费和机构的整合;鼓励城市医院通过人才培养、学科合作、技术协作等形式,实现精准下沉、无缝对接和长效发展。

    3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医疗资源的下沉首先是医疗人才的下沉。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8人、注册护士数3.5人、执业(助理)公共卫生医师数不少于1人;全市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4人以上。县、区依据常住人口规模原则上设置1所县办综合性医院、1所县办中医院和1所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机构的入驻和人才的充盈,不仅意味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接纳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资源重组、设办分院、合作办医等多种途径,城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被鼓励向资源缺乏或服务能力薄弱地区延伸、转移。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设,同样需要各部门的统筹配合。方案要求,各县、区财政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按照省、市有关部署,安排资金支持医疗卫生强基创优行动计划。全面完成现有县级公立医院标准化建设,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科室建设,以及传染病、精神疾病、急诊急救、重症医学、肾脏内科(血液透析)、妇产科、儿科、中医、康复等临床专科建设。

    “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到2018年底,确保完成惠东县、博罗县和龙门县人民医院至少配置影像、检验、手术、病理、重症监护等76种标准设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还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填平补齐”的进度作出规划:2017年底前,全市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上限,各县、区要完成乡镇卫生院的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住院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设备配置和人员培养。2019年,完成公建民营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2020年,完成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任务,基层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城市三甲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原则上每年派出卫生技术人员数不低于全院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选派人员中,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数占比不低于80%。鼓励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

    基层专科医院和中医医院同样在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之列。方案指出,要加强妇产科、儿科、精神病、传染病、肿瘤、护理及康复等专科医院和中医医院的规划和建设,同时,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方案要求各地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力度。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符合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的基本建设和设备配置经费由政府足额保障,其人员经费由政府根据当地卫生人才培养规划合理安排补助,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根据服务成本予以补助。此外,作为扶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缺口,由政府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做法予以补助,相关经费主要由县级财政承担,此外,方案规定,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可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深圳东湖临时工劳务市场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4 09:15:22
  深圳沙井黄浦升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派遣公司排行榜  市人大常委 骑车行遍大 本市规模最 本市明年将 上海垃圾处 本市人大代 上海国际创 城乡共治构 上海23日 市领导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