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从1962年到2017年他为印度对华敌意“把脉”

2019年02月24日568未知admin

1970年出版《印度对华战争》
  指出“印度是1962年的侵略者”
  1999年刊发《中印边界争端反思》
  披露1987年印度差点攻打中国
  2014年公开《亨德森·布鲁克斯报告》
  从战争部署角度披露印度必败原因
  2017年谈中印“洞朗对峙”
  渴望战胜中国复仇是印度长期妄想
   曾任英国《泰晤士报》驻南亚记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可能是对中印边界争端研究最深入的人之一。近日91岁的马克斯韦尔就中印“洞朗对峙”发声,在他看来,这场对峙的根源要追溯到1962年。
  1970年出版《印度对华战争》, 指出“印度是1962年的侵略者”
   马克斯韦尔是澳大利亚人,1926年出生于伦敦,曾在被称为“加拿大哈佛”的麦吉尔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求学。1955年他加入英国《泰晤士报》,作为驻外记者,先是在华盛顿分社呆了三年。1959年他被派往新德里。
   在他到达新德里前几天,发生了中印边境上的第一次武装冲突。随后三年里,一直到边界战争的高潮过去之后,印度同中国的争端以及它所派生的各种问题,是马克斯韦尔的工作中一项主要课题。
   最初,跟其他西方的新闻记者一样,马克斯韦尔自然而然地站在了印度一方,认定中国是“侵略者”,并在报道中贯彻了这一立场;但随着他对中印冲突的了解不断加深,他逐渐看到了中国那一边的状况,这使他意识到了自己原有的偏见。“我被自由主义与反共主义的意识形态蒙蔽了双眼,而这种偏见依然在今天很多记者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因为美国的很多政策依然沿袭了冷战时期的思维。”他在2014年3月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回顾说。
   当时,马克斯韦尔是西方记者中唯一一个对印度官方的说辞没有不加鉴别地全盘接受的记者,他多次访问了过去负责处理1962年中印边境争端的印度的政界人士和官员们,以及曾试图在军事上贯彻政府的政策的军人们,并同他们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以便再次探究中印争端真相,这最终导致他被印方驱逐。1967年年中,马克斯韦尔离开印度。
   随后,马克斯韦尔受聘于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学院作研究员,继续他对中印关系的研究。1970年,他出版《印度对华战争》一书,明确指出战争是印度挑起的。马克斯韦尔在书中写到:“有关中国‘无端侵略’的一切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事实是,印度是1962年的侵略者”。马克斯韦尔的结论是,中国一直致力于和平解决,这场战争完全要归咎于印度。“当尼赫鲁咆哮着要求印度军队把中国赶出塔格拉峰,并且自信中国不会有大动作时,竟然没有人敢告诉他,他是错的。”
   《印度对华战争》发表后,马克斯韦尔得到了周恩来的亲自接见。周恩来通过翻译对他说:“马克斯韦尔先生,你的著作忠于真相,而中国受益于此。”在会见中,周恩来向马克斯韦尔敬酒,并告诉他基辛格也读了他的书,正是这本书让基辛格决定重新与中国人打交道。
  1999年刊发《中印边界争端反思》, 披露1987年印度差点攻打中国
   《印度对华战争》一书使马克斯韦尔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都是印度人辱骂的对象,以至于一些曾帮助过他的印度人都被打上“叛徒”的标签。
   1999年4月,马克斯韦尔撰写的长篇论文《中印边界争端反思》破天荒地被允许发表在印度最权威的学术杂志《政治与经济周刊》上。在文中,马克斯韦尔提出以下几项结论:中印边界战争完全可以避免;在边界战争前及其后的几十年里没有能解决边界问题,责任在印度;是印度的政策将一个在外交上僵持的争端推向战场。如果印度政府继续这种政策,还可能导致战争重演。
   文中披露,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的失败,使印度国内的一些鹰派分子很不服气,1982年-1983年间,当时的印度***英迪拉·甘地批准了一份由陆军参谋长拉奥上将提交的军事计划,即加快速度部署军队到与中国接壤的实际控制线上。与此同时,印度下定决心大力进行国防基础设施建设。1986年2月,印度鹰派将领克里希纳斯瓦米·桑搭吉上将被任命为陆军参谋长,他设法使印度政府批准了一个代号为“棋盘行动”的大规模军事演习,演练如何将位于阿萨姆平原的印度军队快速部署到同中国接壤的实际控制线附近。这次演习涉及印度陆军10个师和数个印度空军中队。印军的频繁调动引起了中国军队的警觉,为了防止印军进一步蚕食中国领土,中国军队克服重重困难,把部队派上了实控线中方一侧。在实控线沿线的众多岗哨,中国军人面对面地同印度士兵对峙着,西方媒体曾推测说中印之间将爆发一场新的战争,但中国军队采取了克制态度,并没有主动同印军产生摩擦。
   1986年底印度议会两院通过法案将非法侵占的中国藏南领土———他们所谓的“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北京不止一次向印度提出强烈抗议,印度不仅不听,反而在达旺一带有异常军事调动。1987年初,西方媒体认为北京的语调已经同1962年时类似,一些西方外交官甚至预言第二次中印边境战争不久即将爆发。
   面对紧张的中印边境局势,印军高级将领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中印边界争端反思》一书称,当时印军打算使用一个师的兵力来“清除”桑多洛河谷地带的中国军队,但有两次均在最后一分钟撤消了攻击令。
  2014年公开《亨德森·布鲁克斯报告》,报告称印度败在军事指挥
   1988年,印度***拉吉夫·甘地对中国进行了历史性访问,这是自从1962年双边关系深度冻结以来印度***首次访问中国。这次访问大获成功,开启了双边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2014年3月17日,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公开了被封存半个多世纪的《亨德森·布鲁克斯报告》。这份报告分析了印度在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但多年来其都被印度官方以“高级机密”封存。1963年,印度陆军中将亨德森·布鲁克斯和时任印度军事学院院长巴贾特准将联合撰写了该报告,这份陆军内部报告由在战后接任印度陆军参谋长一职的乔杜里上将下令编写,目的是评估自1962年6月初交战开始到11月20日中国宣布单方面停火期间印军的军事行动表现。乔杜里选中了驻扎在贾朗达尔的第11军军长亨德森·布鲁克斯中将。布鲁克斯本人并没有参与作战。报告在1963年4月被提交上来,并与乔杜里那份内容详尽的附录一道被转交给国防部。
   《亨德森·布鲁克斯报告》并未从政治的角度讨论1962年战争,而主要是从战争的部署来剖析印度失败的原因。印度当年希望中方接受英国划下的“麦克马洪线”作为中印边境,但中方不接受,尼赫鲁便实行了危险的“前进政策”,使印度在“麦克马洪线”上或者附近设立独立的哨岗,以强化印度的“主张”,引发中方愤怒。但仓促应战的印度军队并没有做好准备,导致了被视为耻辱的溃败。
   这份报告总结说,劣质的装备和武器令陆军无法胜任战斗,弹药与装备短缺是印军战败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报告作者写道,糟糕的军事指挥才是印度陆军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
   马克斯韦尔在其网站上表示,自己早已知晓《亨德森·布鲁克斯报告》的内容,但一直在等待解密。因为印度官方不愿意公布这份报告,他别无选择,才把报告上传到了网络上。但他公布文件后不久,印度境内就无法登录该网站,有印媒猜测,这是印度政府所为。不过在网站被屏蔽之前,多家印度媒体已经获取了该报告,并对读者公开。
   《印度快报》的总编谢卡尔·古普塔对此表示,马克斯韦尔是一位坚韧、有勇气的学者和记者。他至今仍致力于努力揭露印度历史上那一段重要而模糊的时期。“他在以一个朋友,而非敌人的身份,试图帮助印度揭开那个痛苦的家族秘密,”古普塔说:“至于他左倾的政治色彩,我想这已经随着历史的流逝远去了,因为不仅是马克斯韦尔,整个世界,尤其是中国,已不再和当年一样。”
  2017年谈中印“洞朗对峙”:渴望战胜中国复仇是印度长期妄想
   2017年6月中旬,印度边防部队越境进入中国领土、制造“洞朗事件”。中国在边境之内修公路,印度方面“越境”来阻止中国施工,双方因此发生对峙。针对中方“希望印度能汲取历史教训,停止叫嚣战争”的警告,印度国防部长阿伦·贾伊特利6月30日却称:“如果他们试图提醒我们,2017年的印度已经和1962年的印度不一样了”。
   7月中旬,现年91岁的马克斯韦尔又在香港媒体上撰文,就中印洞朗对峙发声。他指出,印度带着必胜的信念在1962年与中国开战,但仅仅一个月就美梦破碎,招致颜面尽失的彻底失败。这给印度政界带来深深的伤痛,以致在印度的政治精英中演变为长期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这种伤痛又促使印度人渴望复仇,寄望于在与中国的第二次战争中获得胜利。这种精神上的妄想已经成为印度政治中极为危险的因素。
   马克斯韦尔指出,关于1962年中印之战,印度方面一直维持着两个自欺欺人的幻觉。首先,总觉得是“中国无端侵略”,而印度是无辜的受害者。“尽管这个神话早已在国际上被揭穿证伪,但却在印度军方和政界高层酝酿出一种复仇的渴望。其次,所有接受过教育的印度人,都被灌输“中国占领印度领土”的虚假观念。这种国内氛围很容易使边界争端发展为危机。
   马克斯韦尔指出,中印要避免冲突,必须无条件展开全面的边界谈判。但他认为,开展谈判的难度很大,主要原因在于印度国内的敌对情绪,以及“扭曲的群体受害者心态”,使印度政府难以扭转政策。
   华商报记者李珊编译  


劳务派遣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13 22:52:05
  深圳坂田人力资源市场罗湖人力公司  承德县完善 全市义务教 广宗县规划 副市长李春 市就业局深 巴中等13 涿州市义和 满城县关于 我市与天津 新税务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