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扶贫有“数”,脱贫有望 ——青海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让精准脱贫更精准

2019年02月21日372未知admin

  聚焦攻坚战

  贫困人口如何精细化管理?扶贫资源如何精确化配置?贫困农户如何精准化扶持?去年以来,随着“青海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的上线启动,我省脱贫攻坚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评价被“一网打尽”。

  “让政策落地,让老百姓受益,让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带着这样的使命与担当,目前,青海省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平台已在海东市所属的二区四县范围进行了全面推广应用,其中贫困村634个,实现了对48377户贫困户,175548人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

  打开“青海省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平台”页面,可以看到扶贫政策、创新创业、扶贫动态、社会帮扶等内容。

  关某某,因病致贫、一般贫困户、未脱贫、尖岭村……在随意调取的贫困户信息中,记者看到了罗列详尽的个人信息,仅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一栏,就列出了包括家庭收入、耕地情况等在内的几十项具体内容,还在个人信息卡片中增设了现状照片,如实反映了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

  “通过这一平台,我们不仅可以详细记录各项扶贫信息,记录贫困村帮扶计划,还能通过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与各单位衔接制定特色种养殖业、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等因户施策措施,并实时记录扶贫项目进展情况。”据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是第一个应用精准扶贫平台的试点县。

  “有了这个平台,相当于有了一个精准脱贫的大数据库,全村贫困户状况及扶贫攻坚进展情况一览无遗,真正实现了精准识别、精准服务和精准管理,让精准脱贫更精准。”

  据民和县西沟乡凉坪村的“第一书记”肖懋介绍说,在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平台上,不仅可以随时查看贫困户的年均收入及收入来源、致贫原因、耕地类型及数量、主要种植农作物及养殖家禽等基础信息,而且还可以看到各行业部门及“第一书记”结合贫困村现状制定的帮扶计划,以及脱贫进程。

  通过两年来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2016年海东市160个贫困村退出,4万多人贫困人口脱贫。2017年,海东市还有贫困村474个,未脱贫贫困户35838户,未脱贫贫困人口133021人。平台日访问量2000,每日新增数据500条。

  扶贫有“数”,脱贫有望,技术先行全覆盖。

  今年以来,省科技厅利用“互联网+”技术,按照“1+3”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模式,建设了具有基础数据管理、动态监测、数据统计、监督管理、在线指挥等5大功能的青海省精准扶贫工作大数据平台,为扶贫攻坚实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科学制定科技扶贫发展规划,发展特色产业推动联点帮扶村脱贫。

  推广使用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手机APP软件,准确采集并实时掌握贫困户的基本信息,涵盖人口信息、户均收入和来源、致贫原因、耕地面积、主要种养殖情况及基础设施情况等,并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对象分布、致贫原因、健康状况、教育程度等情况全面分析,为科学制定扶贫措施提供支持,达到精准识别的目的。(孙海玲)

  第一书记心语

  一名普通党员的感动

  2017年4月初,经省农牧厅党组安排,我到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吉曲乡改多村担任“第一书记”,4月27日,我和外户卡村“第一书记”杨德青及队员张德虎、才加一行四人踏上了玉树这个圣洁神秘又令人向往的高原热土。

  吉曲乡位于囊谦县西南部,距县城134公里,在青海版图的最南端,距省会西宁近1200公里,与西藏昌都地区类乌齐县、丁青县相邻,平均海拔4180米。我们驱车一路前行,沿途壮美山河与自然景观令我们惊喜不已,但路途之遥远、路况之复杂、道路之崎岖、地形之多变、地势之险峻也出乎想象。

  当蓝天、白云,经幡、白塔、寺院和壮美山河不断在眼前掠过,当长途跋涉的倦意和高原不适症一阵阵袭来,油然而生的是对前任权凯和薛长安两位“第一书记”及其队员为吉曲乡改多村和外户卡村在精准扶贫中做出的辛苦付出和不懈努力的敬意,同时也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与担当。

  到吉曲乡驻地的第一天,我在工作日记中写下了初次的感受:作为国家精准扶贫工作中千万名“第一书记”的一员,这将是我终身难忘又感受至深的人生经历,尽管这段历程充满了劳顿与危险、艰辛与困苦,但当这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工作结束后,我们一定会为我们的艰辛付出而欣慰,为群众发自内心的笑容而自豪,为我们在并肩作战中产生的手足情谊而骄傲。

  在驻村扶贫工作中,与乡党委、县农牧部门协调沟通、与乡干部一起走村入户、调查摸底、与村两委班子交换意见,核对项目资金落实情况是我们工作的常态。群众的微笑、乡村干部的认可又是我们最大的慰藉,而驻村工作队每位成员感同身受的经历又时刻激励、鞭策和感动着我。

  杨德青是我们驻吉曲乡工作队中的老大哥,由于高海拔环境,血压高心率快无时无刻都在困扰着他,但每次进村入户他都有着不一般的精气神,每次返回从他对善良与质朴的村民赞美中,我们体会着工作的快乐与欣慰。

  六月份的一天,他长达40多分钟的电话让我们每个队员都很揪心,询问后才知他85岁的母亲因思念他,心情不好而闹着要从西宁返回大通牛场老家居住,家人谁也劝说不了。他在电话里与家人沟通,与母亲通话并承诺回来后要好好陪她,陪她聊天、陪她散心,这才让母亲安下心来。

  在杨德青的言语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焦虑,又深深感悟了百善孝为先的儿女情怀。每每看着他谈起搀扶母亲散步、同家人聚餐而洋溢着的幸福表情,我们从内心中无不憧憬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人的思念!

  语言不通是我们工作队与村民交流的最大障碍。才加同志的藏汉双语展现着他的语言天赋和民族情怀,大家在工作中都愿意与他结伴而行。即便是安多方言和康巴方言有着很大差别,他总是能了解大意并进行一些沟通。

  当工作队与村民相对面熟后,我们经常用“蹩脚”的藏语和村民们用生疏的汉语交流,期间不时传出开心爽朗的笑声,心中的暖意油然而生。从内心深处不得不佩服那些不甘贫困、乐观向上的人们,让我们永远记住与他们热情交谈的时光,是精准扶贫工作将我们农牧干部与牧民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张德虎同志是我们驻吉曲乡工作队中年纪最轻的,也是思想最活跃的。他与才加是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第一批驻吉曲乡工作队队员,对乡上村里人员熟,底数清,我们在生活中将他俩戏称为“才兄虎弟”。张德虎女儿刚上幼儿园,他与妻子的父母都在山东老家,常年在外的他只能将照顾和看护女儿的重任交给在检察院工作的妻子。

  驻村期间,他每天与女儿的视频中,张德虎无不流露出对女儿的思念和对妻子的歉意。当得知妻子为接送女儿上下学而不得不经常请假,被单位领导约谈时,张德虎愧疚之情无以言表。身在千里之外的他,唯有做好工作才是对妻女儿子最好的安慰。在小家与大家之间,每一位工作队员身上都彰显着作为一名普通党员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品质,体现着一名普通党员的为民情怀和大局意识。

  当我们每每行进在往返于玉树的途中,眼望风景秀丽的山河大川,回顾工作中的辛苦,有快乐、有感动、有崇敬。我不禁在想,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事业,正因为有了像我身边这样一群普普通通的党员,不畏艰难与困苦,舍小家为大家,植根于人民,奉献于事业,把祖国大家庭的各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才让我们这个这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这不就是一个普通党员在鲜红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吗?

  (省农牧厅驻村“第一书记”王雷讲述  记者罗连军整理)

 [1] [2] 下一页


龙华最大劳务派遣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1-14 10:48:34
  坑梓盘古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短期劳务派遣  丰县132 开发区大庙 开发区海伦 鼓楼区积极 沛县重复享 丰县失业保 丰县201 泉山区举办 沛县社保处 丰县圆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