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少林禅弓震撼武林 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2019年02月24日271未知admin


少林武僧汉斯希望将少林拳带回印度。


少林寺派出两支队伍参加禅弓邀请赛,备受关注。


满族选手伊文阳代表健公书院队出战。


少林寺派出两支队伍参加禅弓邀请赛,备受关注。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和中国弓箭研究专家谢肃方探讨中国传统弓箭。

大洋网讯 过去一周,在中国嵩山少林寺举行的2017首届少林无遮大会,震动了世界。

少林七十二艺选拔赛、黑白决围棋大赛、世界传灯法会、机锋辩禅、禅弓邀请赛……无遮大会传递出“包容”、“开放”、“释怀”的精神与理念,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哲学与禅学熔于一炉,被誉为“东方奥运会”;特别是少林禅弓邀请赛,作为压轴大戏举行,颁奖礼与无遮大会闭幕式一起放在少林寺极具代表性的禅堂举行,也被认为是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表示,参禅悟道和拉弓射箭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讲究专注、心无杂念,两者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也是我们将传统弓箭纳入无遮大会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

少林禅弓为何备受重视?

少林寺举办无遮大会的消息一出,即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七十二艺选拔赛,更被冠以“武林大会”的名号。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在江湖上流传已久的典故——“天下武功出少林”。

不过,这些被外界热炒的噱头并非少林寺本意,在无遮大会实际操作中,七十二艺也不过是一种对武术绝学的代称,实际上,正式的竞赛部分只包括铁砂掌、二指禅、掌上飞刀和石锁竞技等4个有代表性和观赏性的项目。

为何将少林禅弓列为“压轴大戏”?

对此,释永信做了解读,“射箭是人类最古老的发明之一,也是最早引发人类哲学思维和宗教感悟的器具之一;佛典记载,佛释迦牟尼为太子时,精通学问与武功,射箭是他的最爱,也是他武功的最强项。所以,敦煌壁画的佛本生故事中及为数众多的经典故事中,有着许多射箭的画面,除了让我们洞解佛的彻悟之路外,也成为我们了解古代射箭的重要资料。”

此次少林禅弓邀请赛吸引了研究、推广中国传统弓箭的三位泰斗级人物——中国射箭协会传统弓分会名誉主席徐开才,传统弓分会副主席、著名历史学家、武学大家马明达教授,中国传统射箭研究专家谢肃方。他们与东道主、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一道,让这项看似普通的中国传统弓射箭比赛成为一次罕见的传统文化峰会。

“本届比赛云集了20年来中国传统弓射箭的精英,共设置了3个项目,角弓、竹木弓和现代传统弓,这在我们国家是第一次举行这样的比赛,在少林寺举行更是史上首次,”徐开才激动地说,作为第一届全运会射箭比赛双轮全能冠军,他曾多次打破全国、世界纪录,是中国传统弓研究、推广的泰斗级人物,“希望通过这项比赛搞成一种模式,未来传统弓的比赛就照此进行,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马明达与少林寺有着颇深的渊源,他在中国武术界有着崇高的威望。马明达表示:“中国传统射箭是中国武文化的主体,从来都是中华民族身心双修方式中最主要的模式,可惜我们在一段时间里把它放下了,走了国际化的道路,追随了奥运会国际射箭的大模式,这是对的,这是交流;但同时,我们放弃了中国传统弓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少林禅弓邀请赛的举行是中国传统弓箭、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复兴。”

作为冷兵器时代重要的军事器械,弓箭在古代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上世纪50年代,中国传统弓箭基本上失传了,”谢肃方告诉记者,这位定居中国香港的英国人对中国传统弓箭研究造诣颇深,他收藏了从新石器时代至今的丰富的中国传统弓实物和资料,“现在年轻人喜欢的足球、篮球都是奥运项目,现代运动都发源于西方,唯有传统弓是属于中国自己的体育运动和文化,现在我们看到这项运动正在复兴。”

为了办好此次少林禅弓大会,少林寺特别派出两支队伍参赛;为了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还特别将少林武僧派往广州健公书院展开为期50天的特训。健公书院是目前国内专注开展中国传统弓运动的场所之一,在本次比赛中,他们获得了现代传统弓团体淘汰赛第一名,展示了强劲的实力;而少林禅弓二队也收获了竹木弓团体淘汰赛第2名的好成绩。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负责人马廉祯表示,本届无遮大会少林禅弓邀请赛只是一个开始,传统文化的复兴已经拉开序幕。

小贴士

此次少林禅弓邀请赛根据参赛者所使用弓的种类不同,分三个组别。

现代传统弓组:以现代材料与天然材料制成,或纯现代材料和玻璃纤维、碳素纤维、高分子材料等制作的弓。

角弓组:由动物的筋、角与竹、木等天然材料通过天然胶如鱼鳔角(或其他天然胶水)复合粘接的弓。

竹木弓组:竹木弓是人类历史上传承年代最长的一种弓,由竹、木单体制作,或竹木、木木复合层压制,不包含任何现代材料、均为天然材料制作的弓。

武僧要把功夫带回印度

上世纪80年代,由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让千年古刹重回国人视野,那一年刚好是释永信大和尚出家的第二年。在那个一毛钱一张票的时代,《少林寺》创造了上亿元的票房神话,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一组数据显示,上世纪70年代,少林寺一年接待的游客为20万人,1982年接待游客达到了70多万人,1984年更是达到历史高峰260万人,如今每年都稳定在150万人左右。

坊间关于“是电影成就了少林寺,还是少林寺成就了电影”的讨论一直延续至今。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少林寺有将近1500年历史,从皇家寺院,到武学圣地,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才是它经久不衰,终究要“火”起来的原因。

行走在少林寺禅院内,不管是游客还是武僧、俗家弟子,不乏不同肤色、国籍的追随者,他们或为参禅悟道而来,或为武林绝学拜倒门下,少林寺是他们顶礼膜拜之地。

24岁的汉斯来自印度孟买,法号“释延印”,是一位尚未受戒的武僧。“2015年1月,我来到少林寺,”汉斯告诉记者,初来乍到的目的并不是习武,而是看病,“我的膝盖受伤了,一直治不好,在网上搜索看到少林药局,我就想来试试。”

由于刚来时天气寒冷,少林药局的师父不便使用针灸,只能通过推拿按摩保守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汉斯的膝伤痊愈了。“在这期间,我开始接触少林功夫,学习了七星拳、小洪拳,练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想在这里学习5年,把少林功夫带回印度。”汉斯说。

而在禅弓邀请赛上,汉斯也是最惹眼的那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经历十分丰富。“我16岁时前往欧洲踢球,曾在意甲豪门AC米兰青年队和英超莱斯特城青年队效力,”汉斯说,遗憾的是他并未能够坚持下来,也无法像同龄队友那样成为足球明星,“后来我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读书,学广告专业。”

因为疗伤结缘少林寺,又因为无遮大会开始接触中国传统弓射箭,汉斯一步步接近中国传统文化。

“我在少林寺自学了中文,师父会教我一些单词,然后我通过书籍、电视学习语言,”汉斯说,他的汉语已经相当流畅,这段经历让他收获颇丰,“中国传统弓箭很有意思,需要安静、专注,通过训练、体会反复磨炼,有禅学的味道在里面。”

“在健公书院练习的50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教练对我很关照,我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很快。”汉斯说。

“两三百岁”老弓上赛场

在少林禅弓邀请赛上,记者采访了多位射手,有来自青海的藏族阿叔俄日仁青、满族兄弟伊文阳,他们有特别的装束,也有对射箭不同的理解。

出生于1950年的俄日仁青,小时候开始跟父母学射箭,从事射箭运动30年,他所代表的青海尖扎队,获得角弓组团体淘汰赛第一名,而他本人获得个人排名赛第4名。

不说不知道,俄日仁青使用的弓箭是一张老弓,“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吧,是祖传的,时间太久了也会老化,但我习惯了,就一直用着;它跟随我拿过很多第一名。我们的弓硬得很,磅数很高,对力量要求高,”俄日仁青说,但他从不用扳指,打开手掌,拇指上是厚厚的老茧,“现在生活好了,在城里生活,孩子们都很忙,也没时间练习弓箭了。”

俄日仁青道出了很多都市人的困惑,传统弓箭文化的失传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不无关系,毕竟,人的生活方式、节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此次代表健公书院队参赛的伊文阳也有一样的体验。前段时间,伊文阳参加了一期由撒贝宁主持的节目《出彩中国人》,表演骑马射箭,现场射几个靶子,没有全中,比平时要差一些。“我喜欢挑战高难度动作,”伊文阳告诉记者,喜欢射箭有10年时间,拿过最大的奖就是找到了妻子,她也是一位射箭好手;而自己收获的最好的生日礼物是“生日前一天儿子降生”,“喜欢上射箭,我开始通过历史典籍寻找一些祖先骑马射箭的资料。”

“这次比赛是对中国传统弓箭的一次意义非凡的重新定义,在少林寺这个庄严的地方,把传统射箭推上非常主流的平台,”伊文阳说。

传统弓最大的特点就是,基本上是在自然界就地取材,以一种原生态的状态制作装备展开训练、比赛。“像角弓对环境的要求就很高,我从杭州过来,温度、湿度都有变化,角弓也会有反应,需要我不断适应。”伊文阳说。作为满族子弟,他在探索祖先骑马射箭的生存、生活方式,感悟其中的文化与精神。

马明达表示,经过十多年的推广、发展,传统弓箭在全国各地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此次比赛借助无遮大会的平台,让中国传统弓箭和文化重返公众视野,在业界引起很大的震动,是一个好的开始。

■本专题策划广报全媒体记者陈伟胜

■本专题撰文/摄影广报全媒体记者孙嘉晖



福永临时工派遣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4 07:38:23
  布吉镇京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南湾临时工派遣公司  第二届脱毒 省农业厅张 曹妃甸质监 曹妃甸质监 迁安构建四 迁安闹心道 滦南作家作 赵县范庄镇 元宵节休闲 我市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