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您去了那头 您的诗永远留在这头

2019年02月22日146未知admin

曾多次来陕
   2012年5月
   参观西安博物院,登顶小雁塔
   “我触摸到了真实的历史”
   为2500位古城学子开堂授课
   “这里满足了我对中国文化内心的憧憬”
   2014年8月
   登顶大雁塔
   “杜甫肯定没我登得快”
   参观兵马俑,即兴作诗
   “一锄锄,找回一个失踪的帝国
   我似乎听见始皇在咳嗽”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提到乡愁,你总会想到这首诗,短短的几段话似有千斤压在心头,那是整个中国的乡愁。这首诗出自台湾著名诗人、作家余光中的笔下。12月14日上午10:04,余光中因脑中风并发心肺衰竭在台湾高雄医院逝世,享年90岁。
   “故乡”对余光中来说,是绕不开的两个字。不少人都会记得他的代表作《乡愁》,这首现代诗勾勒了他前半生的轨迹。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后随父母辗转福建、江苏、浙江等地,从十岁开始在重庆度过了近八年的学习生活,十七岁到南京求学。1949年,他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又赴美国进修,次年取得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回到台湾任教。一生奔波迁徙,与亲人聚散离合。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用20分钟就写下了《乡愁》这首诗。余光中曾说:“要问我的故乡在哪里?其实很简单,我是中国人。”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2005年10月23日,在阔别“故乡”60年之后,余光中首度回到重庆,魂牵梦萦60载的渝北悦来场(现悦来镇)。乡愁里的第一节,写的就是他在重庆的少年记忆。
   余光中曾在一篇散文中这样描绘母校风光:“校园在悦来场的东南,附近地势平旷。大门朝西,对着嘉陵江的方向,门前水光映天,是大片的稻田。农忙季节,村人弯腰插秧,曼声忘情唱起歌谣,此呼彼应,十分热闹。”尽管离开已经半个多世纪,但当时回到这里的余光中一到达就认出了自己熟悉的地方。“来这里时10岁,离开时17岁,60年前,就是这悦来场,嘉陵江边,我和母亲住镇北5公里的朱家祠堂。”余老感叹,可能是当年太小的原因,记忆中的嘉陵江更宽,江边的青山更远。
   当时已经年过七旬,但回到“故乡的”余光中仍非常兴奋——看见江边有妇女洗衣服,他连下三步台阶,要在最靠近江边的地方和妇女们合影。嘉陵江边的青石板老街,都是他以前每天上下学时要经过的地方,两边的老店铺、老茶馆记忆犹新。在悦来老街的老茶馆里,余老高兴地邀请老同学、老邻居喝起了盖碗茶。回到当年的青年会中学所在地,余光中说,自己一半的才气,都是少年时,悦来场的山山水水中孕育出来的。
   余光中还坐着滑竿,爬上百余级陡峭的石阶,回到了自己曾经居住过7年之久的故居朱家祠堂。在路上,余光中很感慨“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据余光中回忆:“每天早上,母亲总站在这里看我上学。我走到山坡下,母亲就看不见了;等我转过弯来,就又看见了。而走了很久,我看见母亲还在那里看我。”余老戏称,这就像母亲的“望子台”一样。
   余光中说,因为家离学校有10多里山路,来回一趟很不容易,他常常只能通过写信和母亲交谈。余老称,其实《乡愁》中第一节就是写的他在悦来场的这一段少年生活。最后,余光中取走了悦来场的一片青瓦,带回台湾珍藏。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在崔八巷小学、南京青年会中学读书。1947年入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在余光中的记忆中,小时候,父母总是带他去夫子庙,那里很热闹,有许多好吃的,而且家家都请人吊嗓子唱京戏。而印象最最深刻的是中山陵,几十年过去了,他依然清楚地记得中山陵的台阶数——392级。“小学的时候春游,我们老师带着我们小学生从底下一级一级爬上去,(台阶一共有)392级。中山陵非常伟大,读金陵大学时,我们还经常从学校骑脚踏车骑到中山陵,大约半小时。”
   余光中曾说,“我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位女性的第一次见面,都在南京。一位是母亲,她生我时在南京,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我只会哭闹;一位是妻子,我们第一次相逢也在南京。”
   作家张晓风曾形容,余光中是众人汲饮的井,而范我存,就是那位护井的人。余光中之妻范我存是余光中的远房表妹,两人相识于年少。抗战胜利后,范我存到南京明德女中读初三,学校对面,就是余光中读的南京青年会中学,只隔了一条莫愁路。他们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除了谈音乐、绘画、文学,也常看电影。两人1956年在台湾结婚。随后余光中到美国求学,于是和新婚妻子之间的乡愁,就系于一张窄窄的船票。
   余光中对美满婚姻的心得为: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夫妻相处是靠妥协。夫妻俩几乎没吵过什么架。范我存说,因为彼此的兴趣、价值观差不多,这可能与成长经验有关,两人都是童年逃难,历经抗战、解放战争。“我们是抗战儿女。”也许是经历过那一代日子,对很多东西都比较珍惜。两个江南人,私下说着话,用的还是四川音。
   余光中表示,结婚的理想是追求幸福,是妥协的艺术,各让一步。夫妻曾为十几对新人证婚,他总会准备一本英国剧作家王尔德的喜剧中译本“理想丈夫”,勉新人相互体谅,白头偕老。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常州是我的母乡,也是我的妻乡;母乡加妻乡,那份乡情也不下于父乡了。”正是这千丝万缕的联系,让常州永远铭记在余光中心头。在散文《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中,余光中充满深情地写道:“那是大一的暑假,随母亲回她的故乡武进,铁轨无尽,伸入江南温柔的水乡,柳丝弄晴轻轻地抚着麦浪。”2002年清明节,余光中第一次踏上了武进漕桥故土,第一次站在芳草萋萋亲人的坟头,在“大哥!”“小弟!”这老兄弟们的一声声呼唤中,游子心头50多年的乡愁化解了。余老曾3次回到常州,找寻他梦中故乡的点点滴滴。对余光中来说,乡愁就是夕阳下漕桥老宅门前那条波光粼粼运河里拉出鱼网网住的笑声;就是在舅家大院里品月饼,看圆月,抚一曲《春江花月夜》的琴声。他说:“常州给我的安慰与影响,从小就充满女性的娴雅与柔美。这一切,加上江南的水乡,历史与传说,莺飞草长,桥影橹声,妩媚了、充盈了我的艺术感性。
   而女性给了余光中细腻的情感。他曾为女儿写下散文《我的四个假想敌》:“在父亲的眼里,女儿最可爱的时候是在十岁以前,因为那时她完全属于自己。在男友的眼里,她最可爱的时候却在十七岁以后,因为这时她正像毕业班的学生,已经一心向外了。父亲和男友,先天上就有矛盾。对父亲来说,世界上没有东西比稚龄的女儿更完美的了,唯一的缺点就是会长大,除非你用急冻术把她久藏,不过这恐怕是违法的,而且她的男友迟早会骑了骏马或摩托车来,把她吻醒。我未用太空舱的冻眠术,一任时光催迫,日月轮转,再揉眼时,怎么四个女儿都已依次长大,昔日的童话之门砰地一关,再也回不去了。四个女儿,依次是珊珊、幼珊、佩珊、季珊。简直可以排成一条珊瑚礁。珊珊十二岁的那年,有一次,未满九岁的佩珊忽然对来访的客人说:“喂,告诉你,我姐姐是一个少女了!”在座的大人全笑了起来。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952年,余光中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85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首小诗立了大功,但也好像一张巨大的名片,有时遮住了他本人的面孔。“媒体常定义我为‘乡愁’诗人,这自然不是一个坏的称号,但我的作品还是要比这个称号复杂一些。”其实除了诗歌,余光中在散文、评论、翻译上也建树颇丰,被誉为“艺术上的多栖主义者”。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对中国传统文学的追求贯穿了余光中的一生。在台湾岛内,他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护卫者。旗帜鲜明地反对台湾教育部门降低高中教材文言文比例。在台湾诗坛,流传着现在台湾诗人基本上都是余光中和杨牧的“徒子徒孙”的说法。他创作近70年,写了上千首诗,出版几十本书,享誉华人世界。文坛认为他早该摘下诺贝尔桂冠荣耀,他却豁达表示:“一个作家能被自己的民族接受,便是最大光荣。”
   与余光中相交逾40年的台湾九歌出版社总编辑陈素芳表示,余光中两年前在家中摔倒,身体大不如前。但仍持续创作,光是今年一年,便出了两本书《英美现代诗选》与《守夜人》。这两本书虽是旧作,但余光中不只是重出,还大量增加新作或改动年轻时的诗作,显示他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余光中今年给了台湾九歌出版社一本评论集《从杜甫到达利》的文稿,原本预计明年余光中大寿时出版,连书名都取好了。该书收录余光中的各种评论,从诗评到画评,也是余光中最后的遗作。 华商报记者 路洁
  当我死时
  余光中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家属放弃急救
  余光中平静离世
   余光中因身体不适,日前到医院检查后疑似中风,决定住院静养,却因肺部感染转进重症监护病房。旅居在外的女儿们也从国外赶回陪伴,12月14日早上10:04,余光中难敌病魔,不幸离世。
   高雄医院副院长黄尚志14日午间对媒体表示,余光中曾于今年11月27日因家属发现他嗜睡、说话不清楚,被送到高雄医院急诊,经医师诊断为急性脑中风,当天即收治于神经内科病房治疗,因年纪大,容易发生呛咳,住院期间陆续并发心衰竭及肺炎,产生肺浸润的现象。12月8日余光中因心衰竭及肺部浸症状恶化,转神经内科加护病房治疗;医疗团队与家属讨论治疗计划,家属考虑教授年岁已大,签署放弃急救同意书,不插管治疗。
   12月13日晚间,家属因想陪伴他最后一程,故要求转到神经内科普通病房,12月14日上午余光中病情持续恶化、症状加重,14日上午10:04在未插管、未施行心肺复苏术、未急救的情况下,由家人陪伴在身旁,呼吸衰竭,平静离世。
   此外,高雄医院方面还表示,余光中脑中风入院后,一直呈昏睡状态,意识不清,无法说话,但家人始终陪伴在旁,直到他过世。黄尚志表示很佩服余老先生的家属做出最后不急救的安宁疗护决定,让他平静离世。 综合
    


深圳福永劳务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08 09:20:14
  坑梓镇金沙村金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翠竹劳务中介  上海组建生 市教委等在 外环线交通 仁爱医院推 科技馆举办 高校在沪自 上海科技馆 上海199 市慈善基金 上海首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