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十九大精神,福建海洋渔业事业发展呈现新局面
省委召开十届四次全会,对全省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了部署。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如何融入“新时代”、坚持“新思想”、开启“新征程”、贯彻“新部署”、落实“新要求”?
我省是海洋大省,海洋自然资源优势凸显,海洋文化底蕴深厚,福建人民素有经略海洋的传统与特质。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海洋经济发展,近年来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年保持了两位以上的增长。2016年海洋生产总值8003亿元,占全省GDP的28.1%,增速比全国平均高6.3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实施近岸海域综合治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省应当抓住机遇,乘势登高,再创辉煌。
深化改革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省全面推进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着力构建“一带”“双核”“六湾”“多岛”的海洋开发新格局,海洋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六大湾区经济基本形成。下一步,我省应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理顺海洋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健全现代海洋经
济市场体系,促进海洋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坚持陆海联动,推动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协调发展,形成海岸、海岛、近海、远洋多层次的海洋开发格局。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优化劳动力、资本、技术、制度、资源等生产要素配置,积极推动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建筑业、海洋船舶修造业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重创新引领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邮轮游艇等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
创新引领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海洋科技对经济贡献率超过60%。下一步,我省应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强化海洋协同创新,发挥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海洋事务东南研究基地以及国家海洋三所、厦门大学(微博)等涉海科研院校组成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作用,加快海洋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科技研发。充分利用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虚拟海洋研究院等平台,推动海洋科技成果与企业的对接。同时,要积极探索产学研精准对接新模式,加快科技成果孵化和产
业化步伐。发挥“数字福建”基础优势,开创“互联网+”模式,大力实施“智慧海洋”工程,逐步建成智慧海洋框架体系,发挥海洋科技在提升福建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管控、海洋环保、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方面的作用。
灵活机制拓宽涉海企业融资渠道
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现代蓝色产业创投基金、现代海洋产业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福建海峡银行股份提供远洋渔业享有高额综合授信贷款额度、福建省远洋渔业发展基金等金融平台,多渠道整合各方资源,鼓励引导银行、地方政府、担保机构、创投企业、中介机构等多方参与的风险共担体系,大力提升金融机构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下一步,我省应针对实体经济发展需求,补短板,拓宽涉海企业融资渠道,发挥资本要素服务海洋实体经济的作用。支持大中企业技术研发、改造、升级,促进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降低融资门槛,促进资本、技术、信息、人才向海洋新兴产业、园区、项目集聚。大力发展各类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丰富海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方式选择。推动符合条件的海洋企业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和区域股份交易市场融资。
积极融入扩大对外开放
我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国家把我省列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全国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为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增添了新动力。下一步,我省应发挥海洋优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按照“五通”总体要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进一步扩大海洋与渔业领域对外交流与经贸合作。大力发展远洋渔业,继续开拓远洋捕捞作业渔场,加大境外养殖基地建设力度。争取国家海洋局和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的支持,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加快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建设,扩大中国(福州)渔业博览会带动效应,加强与海丝沿岸国家的贸易流通。提升厦门国际海洋周、平潭国际海岛论坛、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促进海洋领域对外交流交往,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绿色发展建设海洋生态文明
新时代新福建建设迫切需要激发激活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在海洋经济
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全球海洋治理等领域下功夫、破难题、见实效。下一步,我省应坚持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海洋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推进资源化市场配置,完善福州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发挥市场在海域、无居民海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生态岛礁”建设,创建“和美海岛”。同时,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海洋综合管理,执行海洋功能区划和生态红线保护制度,实施《福建省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开展九龙江-厦门湾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试点工作和海洋生态与渔业资源保护十大行动,全面推进“蓝色海湾”综合治理工程、“碧海银滩”沙滩整治工程、滨海湿地修复工程,推动人工渔礁工程建设,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国家海洋公园建设,打造和谐美丽海洋。
文化先行奏响海洋强省时代强音
建设海洋强省不仅需要强大的海洋经济硬实力的保障,更离不开海洋意识、海洋文明软实力的支撑。近年来,我省16所中小学设立了海洋意识教育基地,通过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吸引近万名群众不同角度了解海洋与渔业行业工作,中国平潭国际“海洋杯”自行车公开赛、东山岛开渔节、霞浦“海洋杯”摄影赛、厦门帆船文化节、福州金鱼文化节等海洋元素的营造,让全社会了解海洋文化、提升海洋文明。今后,我省应持续助推“妈祖文化”上升为国家海洋文化,让海洋文化走出国门,为中国的文化外交事业增添光彩,并要用更先进的理念,更有力的行动,更优秀的作品,营造有利于增强全民海洋意识的环境和氛围,为海洋事业发展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必须有效解决海洋经济高端化发展与海洋经济发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的矛盾。未来,我省应突破以水产等传统产业为主的海洋经济人才的局限,较好地解决人才“宽度”和“高度”的结构性矛盾,促进基础研究人才、应用人才、经营人才、复合型人才协调发展。面对世界经济强国制定的海洋科技发展规划和优先发展海洋高科技、依靠高科技争夺海洋资源的战略决策,福建任重道远,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培养海洋科技创新人才,大力提升海洋科技竞争力,迈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新步伐,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作出贡献。
(李文平)
笋岗最大劳务派遣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