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注水”洋乐团,捞金何时休? | 睡前聊一会儿

2019年02月20日595未知admin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

 

近年来,国外交响乐团来华演出日益增多。在带来一场场听觉盛宴的同时,不乏滥竽充数者混迹其中。部分二、三线甚至业余乐团制造虚假信息,招摇过市,俨然成了一流团体。当“交响维也纳管弦乐团”打着“维也纳交响乐团”的旗号,当“莱比锡室内乐团”改称为“德国莱比锡国家爱乐乐团”后,你是否也会上当呢?

看了“注水”乐团的招数,确实令人眼花缭乱:

招数一:含糊其辞。用“著名”“一流”等模糊性词语介绍团队,“大师”遍地。

招数二:套用名称。改换语种注册乐团,译成中文后与世界名团名称无差别。

招数三:东拼西凑。即便确有名家列席,但乐团成员临时拼凑。

招数四:蹭蹭热度。将乐团名称与音乐大家、音乐圣地挂钩,动辄“维也纳”“施特劳斯”“爱乐”。

招数五:偷换概念。在本国用注册名,到中国“翻译”为高档名,如用“国家”代替“国立”,被追责时,以“翻译问题”为借口一笔带过。

……

手法层出不穷,加上一些中介引狼入室,让监管困难重重。一旦包装成功,票价翻倍,缺乏专业知识的听众很难分辨。即便在演出中发现上当,往往也是哑巴吃黄连,听都听了,追责于事无补。何况对于不少听众来说,长篇大套的作品过于艰涩,《施特劳斯圆舞曲》《春节序曲》等耳熟能详的小曲,已足够让他们满意而归,“水团”捞钱轻轻松松。


 (图文无关)

为何中国成为海外乐团的福地?很多欧美国家由于经济下行、市场饱和等原因,不少乐团入不敷出、步履维艰。而相比之下,中国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势,引得不少外国乐团抢滩登陆。尤其是对高品质文化产品需求旺盛的青年,从音乐剧,到交响乐,从连夜排队买人艺话剧票,到看故宫特展“冲刺跑”,他们成了“票房”的主要贡献者。加之听众水准良莠不齐,一些“注水乐团”抓住人们追求高档次的心态,趁虚而入,于是,国外的“鸡肋”到了中国就成了“香饽饽”。

曾经有外国媒体评论中国听众欣赏交响乐“热情而随意”,既肯定了他们对于异域之音的接纳,也委婉地提出了建议。中国听众热情毋庸置疑,前几年仅学钢琴的中国人就已达到5000万以上,更多人愿意走进剧场近距离接触西方音乐。但同时,观众穿T恤入场,在乐章间鼓掌,小朋友肆意哭闹,生僻章节睡觉而熟悉片段跟唱等现象仍屡见不鲜,听众的欣赏常识及基本礼仪还有待培养。其实,不懂乐理无可厚非,不妨静静地感受音符的脉动,但一味附庸风雅,“只要听就错不了”的心态无益于欣赏,更给“草台班子”以可乘之机。

外国乐团瓜分中国音乐市场,说明中国音乐界的“供血能力”还有待提高。不少国营交响乐团依赖政府拨款或纯走市场路线的单向运作效果不佳;加之很多演奏者只掌握管弦技巧而不熟谙西方文化,难以与欧美优秀音乐家比肩。就植根本土的民乐而言,无论是发源于市井酒肆、乡村庙会,还是宫廷内苑、文人雅集,其类型多样、路径各异。而当下的民乐团往往局限在“老三篇”,缺乏新品力作。民乐如何寻根,用“中国话”讲好中国故事,是更为迫切的问题。


(图文无关) 

其实,不论是外国“水团”前来捞金,还是中国乐手出外“镀金”、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垃圾时段”大搞免费演出,都透露出文化根底的不自信。因为不自信,所以不自强,让“水团”占得先机;因为不自信,所以难自知,依靠西方秀场自我满足。这种“引进来”,乱了自己的市场反鼓了他人腰包;这种“走出去”,博得个人的名而丢了国家的脸。

有人说:中国乐坛当有中国气派。一千多年前,传自西域的“浑脱”舞曲被中国剑舞借鉴、“苏摩遮”与曲子词相结合,胡乐融入华乐,盛唐的“国际范”展露无遗。当现代中国主动打开国门、敞开襟怀,世界更期待认识腾飞的中国,我们需要挖掘的不仅仅是京剧、昆曲,也不单单要培养郎朗和谭盾,只有保住传统根基、又不失国际视野,才能永远不失演奏的舞台。

这正是:管弦交响本西来,大音希声为本根。固本开新方正道,莫让“水团”乱乾坤。(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 思聊工作室 · 石 羚)

 

责编:宗哲、

 


深圳清水河劳务外包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1 14:53:59
  龙华镇水尾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笋岗劳务公司  江西省食品 关于面向社 吉州区失业 江西省减灾 靖安县医保 江西省发展 党委办公系 遂川县四举 江西省税务 抚州积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