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投资300亿 实施八大工程66个项目 扬州人新担当:打造“生态运河”

2019年02月22日258未知admin


    编者按

    

    9月8日至9日,“2017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我市举行,这将是展现扬州大运河文化建设的一个窗口,也是提升扬州城市影响力的一个平台。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既是文化工程,也是生态工程、精神工程、发展工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密切相关。围绕这场盛会,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展示我市在大运河成功申遗后建设的最新成果及影响。

    大运河,扬州人的母亲河,无论它映照的是孤帆远影还是现代高楼,对于扬州人来说,这条长河流域都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

    斗转星移,白云千载!当今天“大运河文化带”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在新起点上,“争做运河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打造‘生态之河’”成为扬州人的自觉担当。

    顶层设计

生态运河建设迎来重要机遇

    “引长江、连淮河、串湖泊,衔五百流量之江水,攀四十米之高程,越五百公里之坎坷,达淮北千万顷之渴沃……”位于江都区的江都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每年有150亿立方米的长江水,通过枢纽抽水站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

    打开扬州市水利局官方网站,“南水北调”被置于扬州七大治水重点工程的首位。

    “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着力打造南水北调‘清水走廊’,确保一江清水北送,是高水平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的核心内容,在今天生态运河建设中更有着重要含义。”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在南水北调沿线高起点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以此为主轴构筑起江淮大地的生态安全屏障,受到国家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一份《江苏省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即将破题而出。

    “根据方案,构建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核心区生态廊道。以输水线路及其两岸1km范围内所涉及的镇(街道)为核心区,有效控制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沿线环境风险。到2020年,南水北调输水廊道和淮河入江水道水质稳定优于Ⅲ类,地表水省控以上断面达标率达到75%,到2025年达到100%。”上述负责人介绍说。

    无疑,出台省一级的“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工程总体实施方案”更加体现出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当前,省委主要领导已明确批示要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结合起来。

    “这预示着,扬州大运河生态文明建设正在迎来新一轮重大机遇。”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副院长黄杰认为。从今年4月份起,黄杰参与了由北京、江苏、山东三地政府组织的沿运河城市调研工作及论坛,“这项工作至今仍在持续进行。”

    黄杰认为,“如果我们将江淮生态大走廊(生态运河是其核心部分)纳入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一旦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战略获批,那么,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就自然由省级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期待,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最终将大运河扬州段打造成清水走廊、安全走廊和绿色走廊。

    控源截污

    水环境治理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到本月底,我市各县(市、区)落实水功能区调查评价和整治方案的编制工作按计划必须全部完成。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市环保局局长金春林告诉记者,围绕确保到2020年省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7%以上的目标,将定期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方案编制和达标整治工作组织开展督查,为全市水资源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扬州自古以绿色生态闻名。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沿岸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倾泻下,生态大走廊沿线部分水体水质甚至曾一度跌为劣五类。

    “扬州依水而兴,城市黑臭河问题反映在水上,根子在岸上。要弥补这些欠账,重点是做好一‘疏’一‘清’,即疏通河道,清理污染。这同生态大走廊建设极大重合。近年来,扬州大力加强河道整治和水体保护工作,为生态大走廊建设打下了环保基础。”金春林说。

    将水环境治理上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2017年,全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面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实现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集中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除了城市水处理必须要求达标之外,全市各县市区也有相关动作。宝应县建成投运氾水镇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成并完善主城区、开发区、安宜镇工业集中区污水管网。高邮市完成海潮污水处理厂及三垛、卸甲等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工程。“十三五”期间,整合打包的污水处理项目,包括管网建设项目共14个,要通过江淮生态大走廊的建设,全面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在江淮生态大走廊规划实施的八大重点工程中,重要的一项就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即新扩建一批城市污水处理厂,实施现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强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提升城市废弃物处理能力。”金春林说。

    据了解,扬州在基础设施上投入293亿,在管网建设和乡镇污水处理厂等都加大力度。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扬州污水垃圾等处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年7月18日,我市顺利通过了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

    退渔还湖

    运河生态绿带将贯通扬州南北

    在方巷镇沿湖村,“沿湖小马哥”的名声可谓响当当。“我小时候就在渔船上长大,后来跟着父亲上岸。”“小马哥”马明斌乐呵呵地向记者介绍,随着全市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退渔还湖政策的推进,他家第一批响应号召。2015年,小马用家里承包的12亩池塘,做起了渔家乐,彻底转型。“我这辈可就是传说中的‘末代渔民’了!”

    沿湖村退渔还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与别的村落不同,眼前沿湖村路边出现了几座简单清爽又“文艺范”十足的房屋。“这是渔民改造的民宿,专门请了设计师来设计。”该村“民宿小管家”屠苏介绍,在她和村民看来,现在的沿湖村,就是一个渔文化乐园。

    为了良好湖泊保护,我市提出,2020年之前,所有渔民“退渔还湖”。

    记者了解到,扬州目前全域推行渔民上岸,退养还湖,让河湖休养生息。方巷镇沿湖村是邗江区唯一一个渔业行政村,也是邵伯湖沿岸风景最优美的区域。为了保护水生态,当地政府动员236户渔民集中上岸,安置在新渔小区别墅群。

    “淮河水进入扬州后,与面积780平方公里的高邮湖及其北端的宝应湖、南端的邵伯湖交汇。”市环保局局长金春林介绍,扬州市今年初制定实施了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将投资近300亿元,实施八大重点工程共66个项目,主要对3个湖泊沿岸3公里范围内实施“三退三还”:退耕、退渔、退养,还林、还湖、还湿地。今后5年,每年还湖面积不少于3万亩。

    邵伯湖畔的扬州渔文化博览园内,一间不算太大的陈列室,传统而古老的渔具一一摆放。一进门就能看到,一艘古老木船赫然呈现在眼前。渔船上,披着斗笠的“渔夫”站立船中央。在他身旁,鱼篓、旋网、竹簖、土***等渔具一一陈列,逼真还原传统渔民打鱼原貌。“这些渔具是祖辈们留下的,在这里留下一座纪念堂,就为了给后辈们一个纪念。”博览园工作人员小何详细讲解。

    “大运河已经流淌了两千多年,通过我们的努力,如果能让它再活2000年,那该多好!”小何说,“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改善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是我市一直重点推进的工作,可以想象,在不远的将来,一条完整的运河生态绿带将贯通扬州南北。 

    记者 孙炎 薛舒文


深圳福永人力资源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2 13:23:21
  深圳沙井共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横岗临时工  2005年 松江大学园 健康大礼包 送戏送电影 建材集团以 纪念中日邦 《社会生活 上海海关向 提高青少年 《苏州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