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解读(四)

汽车频道 2019年02月20日27未知admin

  乡村振兴为什么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答:城镇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能否处理好城乡关系,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近年来,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机制还存在缺陷,无论是进城还是下乡,渠道还没有完全打通,要素还存在不平等交换。比如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如果乡村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一直单向流向城市,长期处于“失血”、“贫血”状态,振兴就是一句空话。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如何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答: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健全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大力建设具有广泛性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对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等项目,研究出台消防、特种行业经营等领域便利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管理办法。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

  怎样正确认识精准脱贫政策?

  答:精准脱贫是我们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中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现在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剩下3年时间了。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取决于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不能打任何折扣。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要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政绩观,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要制定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以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人口为重点,加大资源整合和政策倾斜力度,精准施策,坚决攻下坚中之坚、贫中之贫。

  脱贫攻坚“五不”是什么?

  答:脱贫攻坚务求实干,不搞花拳绣腿,不搞繁文缛节,不做表面文章,不能把加强工作搞成开会、发文件、打电话、填表格、报数据、搞评比,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脱贫攻坚注意什么?

  答:脱贫攻坚要力戒形式主义,给基层减轻工作负担,让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给贫困群众办实事上。要强化脱贫攻坚资金支持,在投入上加力,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优化资金配置,提高使用效率,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对挪用乃至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必须坚决纠正、严肃处理。

  脱贫攻坚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能层层加码,提不切实际的目标。我们要求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并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就是消除传统概念上的“绝对贫困”。现在,解决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义务教育有保障,就是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不是把学前教育、高中、大学都包起来;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就是让贫困人口常见病、多发病能看得起,即使得了大病基本生活还能过得去,但不是由政府把所有看病的钱都包起来;解决住房安全有保障,就是让贫困人口不住危房、茅草房,但不是要住超标准的大房子。不因病因学致贫返贫,是指不回到绝对贫困的状态,不会吃不饱饭穿不暖衣。

  脱贫要防止出现哪两种现象?

  答:现行扶贫标准能够达到全面小康生活的基本要求,在国际上也是一个高的标准。实现这个标准下的脱贫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也是不容易的。不能做超越发展阶段的事,那样贫困农民就可能会陷入“福利陷阱”,对非贫困人口就会造成“悬崖效应”,不仅难以做到,而且还会留下后遗症,要防止这种现象发生。

  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答:要解放思想,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汇聚起来。深化农村改革,一要“扩面”,不能就农村论农村,而要紧扣城乡关系重塑,对城乡改革作出统筹谋划,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三农”内部改革也要“扩面”,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农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林区改革等各项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制度性供给。二要“提速”,已经部署的农村改革要全面发力,看准了的要一抓到底,鼓励地方创新、尊重基层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要加快在全国推开。三要“集成”,抓紧梳理各项改革措施,打出“组合拳”,形成整体“打法套路”,注意总结先进典型,发挥其对推动乡村振兴的示范作用。

  农村改革要坚守什么底线?

  答:农村改革不论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些底线必须坚守,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怎样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

  答: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要加大真金白银的投入。一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公共财政要向“三农”倾斜,逐步解决欠账较多的问题。现在,国家投到“三农”上的项目不少,但碎片化严重,九龙治水的事还不少,大家各管一摊,都在撒胡椒面,钱不能拢起来用,最后问题解决不了。要下决心解决支农项目支离破碎的问题,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仅从县一级整合是不够的,要探索从顶层开始整合。财政资金要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要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二要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防止脱实向虚倾向,严格管控风险,真正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

  三要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将调剂收益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

  如何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

  答: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产业发展模式,既催生出很多新兴产业,也有力推动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为农业农村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填平数字鸿沟、消除信息孤岛、打通信息血脉,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农业。

  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积极推动各类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遥感、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整合涉农各部门数据资源,发展智慧农业。开展数字农业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扩大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项目范围,在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园率先取得突破。

  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广泛应用,有力促进了工业品、生产资料便捷下乡和农产品更快进城、更多增值,增添农村发展活力。要顺势而为,深入开展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促进城乡商品双向流通,更好发挥电商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加快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和节点建设,加大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推进力度,提高农村网络、支付等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村电商发展基础环境。

  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模式。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分享农业、众筹农业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打破时空限制,汇聚线上线下资源,推动生产者、消费者、服务者的多维度、深层次对接。

  支持“互联网+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发展,通过线上要素集约、线下精准服务,为农民提供定制化、专业化服务。对新业态新模式在农业农村的应用,要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少约束限制,多鼓励支持。(罗连军 整理)


观澜劳务派遣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3 05:23:06
  深圳公明镇马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沙头劳务派遣服务  我省百亿级 2018年 我省多举措 中办发出《 我省认定首 省政府办公 我省征兵宣 我省多举措 陕西全力打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