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这个小山村藏着四家上市公司天天发钱养老全免费

2019年02月21日25未知admin

  原标题:这个小山村,竟然藏着四家上市公司!天天发钱,养老全免费!

  20多年前,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西王村还是鲁北平原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如今,西王村已经拥有了四家上市公司,被誉为“中国上市公司第一村”,是什么力量让原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能够拥有如此大的家业呢?

  一粒小小的玉米究竟是怎样叩开了世界大门

  2017年年末,西王村的接待中心里,一场婚礼正在进行。

  婚礼主持人:掌声有请新郎王晓迪。让我们和新郎一起把目光转向幸福的起点,有请美丽的新娘张杰。

  中国人讲究门当户对,土生土长的西王村小伙子迎娶千里之外的福建姑娘,把家安在村里面,这样的结合放在以前,西王村人想都不敢想,而如今,村民们早已习以为常。按照村里约定俗成的规矩,这位来自福建的新娘在嫁到西王村之后,就可以和西王村的其他村民一样到西王集团上班。

  西王村党委副书记、西王集团执行总裁 王红雨:30年前西王村的小伙子找媳妇儿比较困难,有的找的媳妇儿很远都是黄河以北,因为这个希望村穷,不愿意嫁到这来。目前西王村小伙子找媳妇儿我们是有标准的,第一个学历得高人品得好,不到这个条件以后我们肯定不让他进西王村的门。因为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他们都想嫁到西王来。

  搭起棚子,熬上一锅大锅汤,邀请全村人围坐在一起庆祝,这是西王村人保留至今的一个习俗。白天由于工作原因无法参加婚礼的乡邻们都赶来赴宴,不大的棚子里一会儿就坐得满满当当。

  一桌酒,一餐饭,与二十多年前相比,如今的西王村人生活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20多年前的西王村,泥巴路、土坯房,与鲁北平原上其它普普通通的小村庄没什么两样。当时的西王村只有160户、不到500人,人均不足两亩地,只能够满足温饱。当时,我国的乡镇企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刚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勇开始了琢磨。

  西王村党委书记、西王集团董事长 王勇:人家搞企业改变村里的面貌,咱们也要有这种精神,大家凝心聚力,我们也要改变我们村的面貌,也要上工业项目。人家其他村都能干了,我们为什么不干。

  说干就干,西王村所在的滨州市邹平县是全国粮棉大县,十里八乡的农民都种植玉米和棉花,经过市场调研,王勇决定带领村民从棉油加工做起,他还把自己价值20万元的面粉厂无偿捐给了村集体,作为原始资本。

  1986年盛夏,三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庄户人,在三个月的东奔西跑之后,换回了这一台榨油机。先是建起了油棉厂,紧接着又投资建立了一个年产3000吨的玉米淀粉厂。依靠一粒玉米,西王村尝到了的发展工业的甜头。王勇决定趁势而上,1994年,他用53万元买回了一项玉米淀粉发酵制取甘油的技术,项目总投资2400万,可是仅仅过了一年,西王就赔了一千多万。

  如今,已年近古稀的王勇说起曾经的那场“败仗”依然很是感慨。但正是由于这次困境,王勇号召村民“二次创业”,1997年,企业转产成功。这场“失败”让王勇越挫越勇,从那时起,他更加坚定要延伸玉米深加工产业链。

  王勇:淀粉是初加工,淀粉是其他产品的原料,谁都能做,但是你上深加工,你要找一个将来能在行业当中有地位的,我就一直要研究发展,到底要上哪一个产品,我当时找了一个上海的专家,我就和他谈。我说现在有没有一个产品潜力比较大,将来能做成全国的龙头,我要找一个这样的产品,你要想做品牌你在行业当中没地位不行,他就给我提的葡萄糖。

  这是世界上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一水葡萄糖单体车间。所谓一水葡萄糖,就是一种由玉米淀粉深加工而成的一种淀粉糖产品。它可以广泛的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和化工等领域。2002年,中国结晶葡萄糖产量约45万吨,当时包括结晶葡萄糖在内的国内淀粉糖需求量达200万吨。王勇为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一吨玉米的价格大约是1800元,用它生产淀粉的价值在2300元左右,生产一水葡萄糖的价值在3200元左右,进一步延伸加工成药用无水葡萄糖价值高达约4800元,通过深加工,玉米身价倍增,而在当年,这片市场存在着的巨大的空间,西王村瞅准时机全力杀入了这一市场。

  西王集团总工程师 王岩: 当时国内最大的就是华药,一年一万吨,我们一上就有6万吨。当时在社会上形成震动,6万吨卖给谁?全国最大的生产线才一万吨,我们一上就6万吨,上了6万吨以后到了6万吨直接把中国的葡萄糖这个市场就全打开了。然后到2003年我们又上了8万吨,2006年又上了40万吨。

  凭借要延伸玉米深加工产业链的初衷和要占据行业龙头地位的决心,2002年,仅凭葡萄糖这一个项目,西王集团“一战成名”。也就是从那时起,西王村用一粒玉米叩开了世界的大门,玉米加工产品增加到几十种,玉米年加工规模也从最初的15万吨发展到目前的330万吨。2016年,西王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40亿元。如今的西王村拥有4家上市公司,是全国最大、最先进的玉米深加工基地。

  [揭秘]走进 “中国上市公司第一村”

  从村里引进第一台榨油机到形成完整的玉米深加工产业,西王村经济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那么经济发展又给村里人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每周五,是西王集市开放的日子。不到早上九点,这间超市里就挤满了前来购物的村民,每一个村民手里都拿着一张福利卡。如今,西王村的760位村民每人每月都能享受到130元的购物补贴,直接发放到这张村民福利卡上。村民们拿着这张卡,就可以到村里的超市消费。就在一些村民忙着在超市领东西时,几公里之外的西王生态园里,王彦栋和工人们也没闲着。

  工人:你看着,翠绿翠绿的。

  西王生态园副总经理 王彦栋:这没问题。

  王彦栋:我们是给村民分菜。今天有芹菜、甘蓝还有黄瓜,都是在冬季来说大棚里比较常见的应季蔬菜。现摘现装现发,这样他们晚上就可以吃到新鲜蔬菜了。

  记者:这些菜都是免费分给大家吗?

  王彦栋:就是免费的。村民吃我们的菜是不花钱的。

  进入冬季,西王生态园里的12个大棚就成了西王村村民的“菜篮子”。26岁的王彦栋是土生土长的西王村村民,两年前,她研究生毕业回到了村里,担任生态园的负责人。西王村的村民们每个月都能领到至少四次由王彦栋他们配发的新鲜蔬菜。

  记者:毕业的时候就没想说留在外面的大城市。

  王彦栋:没有,我刚到研一的时候,大家在讨论以后的工作是什么样的,我说我坚定的在西王集团工作,那会儿他们不太清楚西王集团,我告诉他们是一个村,他们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为什么你都到济南来了,还要到村里面工作呢,我结婚的时候,我的同学都过来了,因为他们以前是只听我讲,不知道这个村里是什么样的,真正到了我们的村,看了一下整个周围的环境,他们说可以入驻西王村,可以有西王村的户口吗?

  记者:都想来?

  王彦栋:真的是都想来。站在希望这片土地上我觉得很踏实、很充实很接地气。

  回到故乡,扎根农村,今天的西王村让越来越多像王彦栋这样考出去的大学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他们比谁都知道外面的好,但他们也更加自信这片土地所蕴含的潜力。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如今的西王村意味着一个广阔的舞台,一份可以大展拳脚的事业;而对于老人们来说,西王村是他们怎么也走不出的风景。

  西王村村民 王明伦:像这样的老年公寓,管吃管住,一年不花一分钱,一年最低,一个人也得6000到7000块钱的消费,太好了。

  88岁的王明伦如今和老伴儿住在西王村的老年公寓里。老两口不仅吃住不用花一分钱,而且每人每月还有一百块钱的老人补助。

  按照西王村的规定,村里的老人只要过了65岁生日就可以免费住进老年公寓,由村集体集中供养,费用由村集体统一承担。除了老人,西王村的孩子从上学开始就能享受到各式各样的学生补助。从出生到上学、参加工作、退休养老都由村集体统一管理。目前,每名村民每年享受的各种福利待遇超过5000元,西王村的人年均纯收入超过10万元。

  强大的经济实力,为西王村在新时代里建设新农村铺平了道路。而西王村在打造玉米深加工产业链上的努力,也从未停止。

  每天早上八点,西王玉米购销点的门外,都会排满前来送玉米的大车。这些玉米在经过水分、霉变等测试之后,进入装卸车间。46岁的监仓员韩山在这里已经工作了8年,是这个岗位上资历最深的人。

  黄澄澄的玉米粒,在几秒钟之内,迅速堆积成小山流入原料通道,在外人看来,这里的工作,颇有些“赏心悦目”。但其实,监仓员韩山更多的时候,每天的工作环境是这样的。工作环境艰苦,但韩山却从来不马虎。车门打开的瞬间,每个人都在往外跑,只有韩山一个人会走进去。由于每天都会有400多量大车近15000吨玉米通过这里进入仓储,因此,细微的玉米水分、霉变都会对仓库里的玉米品质造成影响。韩山必须不停的在各个装卸口之间走来走去,把好最后一道关。

  韩山:手冷,主要是手冷。

  监仓员:戴上手套吧。

  韩山:带上手套,抓棒子,没有那感觉。

  从车的不同区域抓取玉米,抓取多少,怎么看,怎么试,这些都需要手的第一触感,因此,不管天气多么寒冷,韩山从来不戴手套。这天,韩山从卸车的玉米中发现了一些“端倪”。

  就在成为一名监仓员之前,韩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农民转型成产业工人,把自己在土地上收获的经验用于助力西王村的产业发展,只认玉米不认人的韩山正在用自己的经验和态度,坚守着玉米收购的最后一道环节;而更多年轻的西王人也在用青春和对梦想的坚持,书写着新时代里的西王故事。

  西王糖业公司一水葡萄糖厂厂长 王雷晓:还有28天要过年了,针对与咱生产线上的八千多个控制点,一定在过年要保持好,确保万无一失。

  每天早上八点,一水糖生产车间的厂长办公室里,31岁的王雷晓都会按时和车间骨干坐在一起开一个生产会议。虽然年纪不大,但王雷晓已经是这个我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一水糖单体车间的厂长。而这个车间里所有管理人员的平均年龄不过30岁,这是西王集团最年轻的一支管理团队。

  王雷晓所在的车间每年的一水糖产量近50万吨。要想保证车间24小时正常运转,首当其冲就是要保证线路上的8000个控制点不能出现任何问题。这就意味着王雷晓需要24小时待命。对于这个年轻人来说,工作虽然辛苦,但他却乐在其中。

  王雷晓:因为年轻,想干点事情,一直就没考虑出去,因为毕竟在家,一是方便,二是我们祖辈都工作在这里。可能也是受父辈的影响吧,也感受到了我们父辈们的那种创业的精神,一种传承吧。

  对于土生土长的王雷晓来说,继承父辈们的创业精神,把玉米深加工产业链做强做大,这是他们的梦想,也是他们的责任。而要想打造新西王,除了像王雷晓这样的西王村人,越来越多“外来的和尚”开始在这里扎根。

  来自卢旺达的阿纳斯已经在西王村生活工作了13年。眼下,他正在忙着给他参与研发的玉米果糖进一步提纯。这是西王集团历时11年,耗资十几亿元研发出的最新的玉米深加工产品。作为一种新型健康糖,这款玉米果糖的甜度是蔗糖的1.2到1.8倍,但作为研发人员的阿纳斯还是不满意,为了能够继续提高这款果糖的纯度,这样的实验已经进行了两个月。虽然这款产品目前还没有完全推向市场,但阿纳斯信心满满。他说,他非常喜欢在这里的生活,并且会一直在这里待下去。

  阿纳斯:我非常满意。

  记者:习惯在这的生活和工作吗?

  阿纳斯:肯定的,我在这差不多10多了,所以我喜欢,如果不喜欢我就走了。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外乡人正在西王村扎根,让一粒粒玉米焕发出更大的生命力。西王村所在的滨州市也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更是粮食加工转化大市。通过农业深加工引领行业升级,滨州已经在粮食精深加工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滨州市农业局党委副书记 张海:全市63%的农产品实现了加工增值,农民纯收入的60%以上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业涉及全市70%以上的村。

  半小时观察:

  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农产品附加值低是我国农业普遍面临的问题。西王村,曾经和国内多数乡村一样,除了土地上的庄稼外,没有其它资源,是典型的农业村。这个典型的农业村曾经面对的问题也非常具有典型性,那就是:传统农业的如何转型实现升级转型。

责任编辑:张岩


深圳清水河人力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08 09:35:19
  南山区凯虹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坑梓劳务外包  十九大精神 国家医保局 市纪委监委 秦皇岛市召 4月28日 我市6企业 军民融合与 我市入选今 王立彤督导 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