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朱日和蓝军旅为何总能赢?旅长满广志这样回答

2019年02月22日414未知admin

  原标题:朱日和之问 

  登上察汗敖包丘陵极目远眺,一望无际的草原映入眼帘,心头一下子就涌上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思古幽情。

  记者不止一次地来到朱日和训练基地,每次登上这个能极目远眺的制高点,总有一个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的大问号:朱日和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告诉我,朱日和是蒙古语的音译,是“心脏”的意思。但是,这不是记者想要的答案。

  今年夏天,为了采访沙场大阅兵,再次来到朱日和训练基地,记者决心去寻找那道“成吉思汗边墙”古迹。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一道疑似边墙的遗迹。史载,这道边墙由女真人历经60年苦心构筑而成,却未能阻挡住成吉思汗的铁骑。正是800年前,成吉思汗的铁骑从这里扬鞭远征,横扫欧亚……也许,这是这片草原被称为“心脏”的初衷和理由。

  “成吉思汗边墙”早已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战争遗迹也被黄沙和青草掩盖很难察觉,倒是边墙遗迹旁边那一道道被战车碾压出的车辙,格外醒目。徜徉寻觅在边墙遗迹旁,“风吹草低”已经见不到牛羊,见到的是战车、战机、战士,和他们时不时上演的一幕幕沙场鏖战的活剧……

  公元2017年7月30日,1.2万名官兵、600多台战车集结列阵朱日和,以战斗姿态接受习主席检阅,接受党和人民检阅。铁流滚滚,战机轰鸣,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以野战化、实战化的沙场点兵,来庆祝自己所走过的90年征程岁月。这一天,朱日和再一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世人瞩目的中心。这也是90年来,迈向世界一流军队的我军,发出最强有力的“脉动”。

  “心脏”,在朱日和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像是一个镌刻着时代特征的现在进行时。

  跟人家比什么

  年轻军官们扔给记者一个很铿锵的回答:我们的制胜法宝,没有人能轻易看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过朱日和的人,对这个训练基地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和感受。

  有人说,朱日和就是一部兵书,在刀光剑影中能窥视到军人的勇敢和血性;有人说,朱日和就是一面镜子,能照出一支部队训练的水平和担当;有人说,朱日和是一个窗口,展示着我军实战化练兵的崭新风貌;也有人说,朱日和是一块“磨刀石”,它把解放军这柄利剑,磨得锋利无比……

  曾经,朱日和是一个广袤的荒凉之地,也是一个神秘之地。随着我军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化,昔日这个只能在互联网地图上“俯瞰”的军事训练基地,渐渐走进了百姓的视野,也走进了外军的眼帘。

  2005年9月27日,来自俄罗斯、法国、英国、美国、巴基斯坦等24国的40余名军事观察员和驻华武官,首次应邀走进朱日和训练基地,观摩“北剑-2005”军事演习;2008年夏天,“砺兵-2008”实兵对抗演习在朱日和训练基地打响,来自36个国家的110多名军事观察员应邀前来观战;2014年8月29日,外军在朱日和不再是看客,哈、吉、俄、塔等上合组织成员的数千勇士和我军官兵一道,在朱日和举行了“和平使命-2014”联合反恐实兵演习……

  沙场烽烟起,战鼓入梦来。沙场还是那个沙场,硝烟不再是原来的硝烟。

  一位亲临朱日和观摩过演习的美军军官如此评价说,朱日和训练基地完全可以和美国的国家训练中心“欧文堡”相提并论。有媒体甚至说,朱日和就是“东方欧文堡”。

  此次沙场大阅兵前的一个夜晚,记者走进了“蓝军旅”的蓝军研训中心,与蓝军的智囊们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这些对蓝军颇有研究心得的年轻军官们,对“把朱日和与欧文堡相提并论”的说法,并不以为然。

  外军所有先进的东西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中国军队迈向世界一流军队的线路图肯定和别人不一样。年轻军官们扔给记者一个很铿锵的回答:我们的制胜法宝,没有人能轻易看懂。

  不少媒体都把朱日和称为是亚洲最大的军事训练基地。不管是媒体记者,还是外军的军事观察员,他们看到了训练基地的广袤和现代,看到了战车和战机在朱日和掀起的弥漫硝烟,看到了“红军”和“蓝军”实装实兵实弹的激烈对抗,甚至触摸到了弥漫在朱日和空气中的“电磁丛林”和“数据江河”……但未必能感受到新一代中国军人的鸿鹄之志,和埋藏在心底那股智慧的力量。

  为什么总能赢

  朱日和不仅是一个“狼窝”,还是一个课堂,留给了败军之旅一个难得的讲台

  近些年来,朱日和的声名鹊起,自然与“蓝军旅”有关。这不是说“蓝军旅”有多么的强大,而是这支部队改变了红蓝对抗演练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则:红必胜,蓝必败。

  据不完全统计,“蓝军旅”自2014年以来,与来自陆军的合成师(旅)、海军陆战旅等进行实兵对抗演习33场,取得31胜2负的战绩。

  很多在朱日和吃尽了苦头的“红军”部队,几乎不约而同地得出了一个结论:朱日和分明就是一个“狼窝”。他们视“蓝军旅”为“朱日和之狼”。

  “不入狼窝焉知狼性”。这次来到朱日和训练基地,记者就住在“蓝军旅”一名连长的宿舍里,有机会零距离接触这支声名赫赫的“蓝军旅”。

  连长的宿舍,只有一床一椅一桌一柜。据说,这是连队最为“奢侈”的豪华间。每天晚上,头枕着战士们急促的脚步声入睡;每天早晨,在战士们的呐喊声中起床。如果你还觉得不“热闹”的话,战机战车的轰鸣声甚至是***声炮声会随时来敲击着你的耳膜。

  一天晚上,连长宿舍刺耳的警报声突然响起,几乎是把记者从睡梦中“揪”了起来。坐在床边许久,记者还能听到自己心脏噗噗的跳声。这个时候,我才真正地体会到了什么才叫“枕戈待旦”,在“狼窝”里想做一个“美梦”都很难。

  在“蓝军旅”营区,有一块巨石,上写“封狼居胥”。在营区的400米跑道边,还立着蓝军的战表:胜我才能打仗,赢我才能过关。每一名战士的臂章,都是一个“战狼”。

  “狼性”不仅挂在“蓝军旅”官兵的嘴上,镌刻在石头上,而是进入了每一名官兵的“骨髓”里。在红蓝实兵对抗演练中,打得最惨的一次,旅领导全部“阵亡”。最后,旅政治部一位副主任被推到了指挥的前台,这位非军事干部指挥“蓝军旅”的“余部”,居然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蓝军旅”的“狼性”由此可见一斑。

  “蓝军旅”旅长满广志这么解释“狼性”:部队千里迢迢来到朱日和,我们不是要让他们难堪,而是让他们练强打仗的真本领,立起实战化标准。“红军”要过硬,“蓝军”必凶狠,必须让他们“一次演习,多年受益;一家演习,多家受益;一场演习,多方受益”。

  那些败下阵来的“红军”部队,离开朱日和时都是五味杂陈。有的是泪流朱日和,有的是惜败朱日和,有的是抱憾朱日和,有的是虽败犹荣朱日和……于是,有人总结了朱日和鏖战的10种死法。

  但是,也有“败军”之旅感动了朱日和。有一支“红军”部队,虽然在朱日和的对抗演练中败给了“蓝军旅”,但他们没有马上打道回府,而是坐下来,在桌面上与“蓝军旅”一对一地交流,搞清楚自己在对抗中的几种“死法”,寻找总结自己的得与失。这支“红军”部队虽然没能从朱日和全身而退,但也是满载而归。

  在一对一的交流中,“蓝军旅”发现对手也有许多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后来,“蓝军旅”还把这支“红军”部队的一名副旅长请回来,给部队讲课。以敌为师,写就了朱日和的一段佳话。后来有人总结道,“蓝军旅”很有“狼性”,很有“血性”,更有“人性”。朱日和不仅是一个“狼窝”,还是一个课堂,留给了败军之旅一个难得的讲台。

  答案在哪里

  有关朱日和所有的问题,答案或许是在下一场的对抗演习中,或者是在未来的战场上

  “打败蓝军旅,活捉满广志。”这几乎是所有到朱日和要与“朱日和之狼”交手的部队的战前动员令。

  沙场大阅兵前夕,在国防大学学习的“蓝军旅”旅长满广志回到了朱日和,带领“蓝军旅”接受了习主席的检阅。平时难见一面的满广志,这次终于被记者“活捉”了一次。

  沙场大阅兵结束的当天晚上,在朱日和有着许多传奇的满广志,来到连长宿舍,与第二天一大早就要离开朱日和的记者道别。

  来自山东的满广志,并没有想象中的山东大汉孔武身板,倒是在国防大学读了几个月书的他,显得有几分斯文。记者笑着问他,为何不随记者回北京,和家人一块过一个军人难得的节日。

  满广志笑了笑,认真地说:军人嘛,就应该在沙场上度过自己的节日。

  三年前,记者第一次在朱日和见到满广志时,还是一个团长的他,就撂下了这么一句掷地有声的狠话:任何国度的军人,从现在起就甭想在中国军人身上,寻找任何创造荣誉建立功勋的机会!

  此次在朱日和再次见面,难免又聊起“蓝军旅”在这次军改大潮中,如何重塑自己的三个角色:红蓝兼备,神形兼备,攻防兼备……

  在一大堆“朱日和之问”的面前,满广志没有正面回答记者的问题,他只是说,很快,在朱日和还会有许多对抗演习。他建议记者好好观摩一下军改之后的这些演习。言下之意,记者能在这些演习中找到想要的答案。

  所有来自沙场演兵的问题,终究要通过下一场沙场演兵来解决。也许,有关朱日和所有的问题,都没有现成标准的答案。答案或许是在下一场的对抗演习中,或者是在未来的战场上……

责任编辑:张迪


坑梓最大劳务派遣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08 10:25:03
  宝安区宝城41区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松岗劳务公司  2013年 关于201 2013年 2013年 2013年 2012年 2013年 2013年 嘉兴市农业 浙江省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