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8万多移民出祁连

2019年02月19日471未知admin

  新华社兰州11月4日电(记者聂建江、王博)近6年来,甘肃省武威市有8万多名群众陆续从祁连山区搬出,逐步实现“祁连还绿、群众致富”的目标。

  如果不是从大山深处搬离,崔福志一家的生计到现在还攥在老天爷手里。崔福志的老家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黄羊川镇井儿沟村位于祁连山区深处,全村60多户人,稀稀拉拉地住在几条沟里,村社之间隔着道山梁。

  山大、人少,地就多,村里每家少说也有几十亩地。听起来阔气,但山里缺水,连人吃水都得看天,更别说是收成。那些年,好一点,能收几千元,不好的年景种子钱都收不回来。

  每到收获的季节,崔福志都要站在地头,看着地里稀稀拉拉的庄稼,索性甩手不管,自己就下山去务工。

  2012年,武威市开始了一项针对祁连山区贫困农牧民的搬迁计划。作为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崔福志一家搬到了百公里外的古浪县西靖镇感恩新村。

  感恩新村是当地祁连山区农牧民的集中安置区之一,土地平坦开阔。当地政府为每个搬迁户配给一座养殖暖棚、一座日光温室和几亩口粮田,技术人员就住在村里,手把手给搬来的移民进行种植和养殖技术指导。现在的崔福志,已经从“没见过暖棚啥样”成了日光温室精细管理的“土专家”。

  迁徙,不仅是空间的转移,更将迁徙者们从农耕文明推进了商品社会,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剧烈变革。

  崔福志在新村不仅学会了田间管理的农业技术,还深谙商品经济“错峰销售”之道。他在移民区日光温室率先试种甜瓜品种“绿宝石”,并且选择这一品种在其他地方下市的季节销售,倒推种植时间,加上他精准细致的管理,“奇货可居”的商品经济逻辑让他的甜瓜一斤能卖到五六元钱。每年瓜秧刚种到地里,外地客商的订单就蜂拥而至。

  搬下来,对崔福志们世代生活的地方也是另一种意义的“解放”。曾经,为了生存,山民们不得不过度开发、粗放经营,最终,生态问题和贫困问题相互交织、互为因果。

  武威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武威市对迁出地实施封山禁牧,辅以造林、种草等措施,生态修复成效明显,水源涵养功能逐步增强。移民迁出区恢复生态用地72万亩,恢复水源涵养林5万多亩,减少对草原破坏及影响面积418万多亩。根据观测,这些区域2016年的植被覆盖度超过42%,比2010年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

  集中居住也放大了基础设施的集约效应、公共服务的组合效应和社会化服务的规模效应。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移民区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一小时生活圈”,群众共享教育、医疗、就业、购物等民生优质资源,过去在山区难以解决的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就医难等突出问题“一揽子”得到解决。


沙河临时工外包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1 12:08:43
  深圳石岩镇园岭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劳务派  衡水市民政 高碑店市公 《保定府河 涿州市职业 广阳区计生 广阳区粮食 柏乡县局( 我市警方成 博野县城区 衡水饶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