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攻坚之路怎么走?

2019年02月20日482未知admin


  四川完成国家赋予的全面创新改革任务迈入决胜之年,会内会外热议——

  探索方向

  四川军民融合推进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今年还要在突破体制机制上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军工企业市场化改革、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等多项全国试点示范敲定落地四川

  抓好军民融合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军民融合人才共通共用

  攻坚

  2018年全国两会,“军民融合”成为会内会外的热点话题。党的十九大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七大战略之一,并把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写入党章,军民融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阶段。

  不断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四川使命如山。在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四川是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唯一一个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核心来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地区。2018年,四川完成国家赋予的全面创新改革任务迈入决胜之年。围绕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个核心,四川攻坚之路怎么走?

  破壁垒

  在突破体制机制上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现关键性改革突破,加快破除“民参军”“军转民”壁垒仍是重点。

  “现在,军民融合从技术到制造的体制束缚尚未打破,军转民的壁垒仍未消除。”住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邹磊认为。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许州同样把目光聚焦在体制机制上,他表示,“四川军民融合推进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但今年,还要在突破体制机制上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目前,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军工企业市场化改革、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等多项全国试点示范敲定落地四川。许州表示,今后突破的关键点之一,就是探索如何做好这些试点示范,为全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经验。

  前不久召开的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综合性立法和重点领域立法进程。在邹磊看来,这将是破壁垒的关键一招。他表示,通过国家立法打破体制束缚,对军转民中的解密、降密以及民口保密责任及后果承担以法律制度进行设计和监管,军民融合将走得更好,走得更快。而四川作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也可在全省范围内分行业分领域进行可行性调研,为国家提供参考。

  建平台

  加大协同创新力度打造示范平台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首先需要建立无障碍的沟通、对话平台。”全国人大代表、歼20飞机总设计师杨伟表示,目前,军工行业非常欢迎与高科技民营、民口企业和团队合作,但双方需求对接等还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军工行业需求不能随便通过网络发布,一些可查询平台,推广度和覆盖面又不够。他建议,四川由政府和军方牵头主导,整合资源,搭建起真正实用、好用的示范平台和机制。“不只是搭建一个平台,更要建立制度化的军民融合需求对接机制。”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海特集团董事长李飚也带了一份关于推进军民融合的建议上会。在他看来,目前军工科研项目开题立项之初,民企很难直接参与,限制了后期民企的参与空间和深度。他建议,加大协同创新力度,鼓励优秀民营企业优秀专业人才进入军工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库等。只有全流程、全范围参与,军民融合才能真正“深下去”。

  加大协同创新力度,打造共通共用、共建共享的军民融合示范平台,将是四川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许州表示,要更好发挥作用,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我省将联合在川央企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专项布局。目前,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信息安全等一大批军民融合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正在四川有序推进。此外,抓好军民融合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军民融合人才共通共用等,四川也正在积极研究相关政策。

  强产业

  结合优势资源抢占产业高地

  除了谋划改革创新方面的新动作,四川也正积极布局一批涉及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重点项目。

  “四川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已经来临。”年初,四川获批全国首个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这让从事航空制造产业的李飚喜出望外。在他看来,通用航空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带动能力强,有望成为四川下一个“万亿产业”。但要发展,低空开放是一个先决条件。

  位于成都的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是低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技术论证总体单位。该企业总经理游兴忠介绍,目前,多方正在调研、考察,圈定先行先试区域。因为看好机遇,全省多家通航相关企业都已开始积极谋划新项目。

  航天领域,四川也大有可为。“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正在加速,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8000亿元。”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看来,航天产业是四川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的一个特色优势领域。四川不仅有一大批航天“国家队”,也具备相关产业链。目前,中国航天产业链正在探索向民企开放,四川民企应积极抢抓机遇,抢占高地。

  抢占军民融合产业高地,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周涛建议,四川要结合优势资源,看准颠覆性科技,走科技引领道路。“以电子信息为例,大的方向就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记者 朱雪黎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熊筱伟)

  破难

  求解钱的难题

  曾获***推广

  盈创动力模式将升级“2.0版”

  “盈创动力APP即将上线,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将升级2.0版。”3月7日,成都高新区锦城大道539号,成都高投盈创动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悦告诉记者。

  盈创动力APP是新面孔,但其1.0网站版本却名声在外。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盈创动力建立了债权融资服务、股权融资服务和增值服务三大服务体系,助力解决98%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都会遭遇的融资难题。

  探索效果明显,截至2017年底,盈创动力累计为54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债权融资约430亿元,为4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超过74亿元,助推80余家中小企业改制上市。

  2017年,盈创动力入选“四川省首批21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同年9月,盈创动力“面向中小企业的一站式投融资信息服务”获***推广。即将上线的APP,正是要把网站上和线下的经验集中搬到手机上,提速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

  记者在现场看到,即将上线的盈创动力APP,界面延续了官网橙黄色的主色调,首页上有包括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中介服务、政策申报等产品服务。

  以债权融资功能为例,该功能板块搭建了中小企业与银行、小贷等机构的融资渠道,企业只需点击“立即申请贷款”,填写申报用途、金额、担保方式、企业信息等,几秒钟就可完成申报。目前,盈创动力手机APP各功能板块已基本成型。

  “依托手机APP,未来盈创动力的服务将从省内扩展到服务全国中小微科技企业。”黄悦介绍。

  ●点评

  全国政协委员、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谢商华:

  破解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创业者融资难等问题,盈创动力作出了积极探索。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未来要推动其更多运用无形资产,比如知识产权作为融资手段。地方政府需推动研究完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工作机制,引导金融资本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助力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记者 李龙俊)

  求解人的难题

  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改”

  为研发人吃下“定心丸”

  “每天都在天上飞来飞去。”3月8日,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林建辉刚在杭州参加完一个学术会议,准备赶往青岛。

  这样的忙碌已经持续3个月。去年12月,西南交通大学青岛轨道交通研究院(以下简称青岛研究院)成立,林建辉担任院长。虽然“开张”只有三个月,转化已经“迫不及待”了。林建辉主持的一项研究课题——高速列车运行安全健康状态监测与智能维护体系,有三项成果正在进行产业化测试,“已经到了最后一步了。”

  青岛研究院作为平台,拉近了产学研的空间距离,而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关键链条的是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

  改革以前,“研究成果转化一直是老大难问题。”林建辉回忆,以前科研成果出来,很多机构和企业感兴趣,但研发人转化的积极性不高。“因为产权属于学校,转化流程更复杂,研发人获利不多。”

  两年前,西南交大开始推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核心是将职务科技成果的“国家所有”变为“国家、职务发明人共同所有”,以产权来激励职务发明人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理顺机制,成果转化的难题迎刃而解。林建辉30年来积累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在2015年之后进行转化,目前所有的专利权都已完成分割确权。而西南交大目前共完成职务发明专利分割确权180余项,注册和认缴的企业达20家,带动社会投资5亿元。

  不只是西南交大,2017年,四川出台《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等系列措施,首批在20家国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职务发明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制度改革试点。

  ●点评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副书记徐延豪:

  科研成果能够被探索出来,要经过科研工作者日积月累的踏实工作,不能总是鼓励科研人员固守清贫。西南交大在科技成果所有权方面的改革是科技界的“小岗村实验”,突破了一些政策壁垒和体制弊端,真正让科技人员的科研价值得到实现。 (记者 寇敏芳)

  求解物的难题

  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

  向社会开放

  3月9日,制造永磁电机的企业家刘昆明,在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找寻电磁兼容测试仪,做电磁兼容实验。“通过共享平台,3天就能拿到可行性报告。”刘昆明说,相比以往将产品送往上海等地做实验,不仅节约运输成本,还能节约10天时间,所以更愿意在共享平台上“淘宝”。

  改变始于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向社会开放。2017年,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揭牌,平台通过“互联网+”模式,聚集军工科研院所、军民融合企业、检测专家、仪器服务机构等资源。目前,已整合价值近40亿元的仪器资源,上千家企业受益,协调创新服务总金额超5000万元。既破解了国防军工科研院所大型科学仪器重复建设、利用率低的弊端,也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大型科学仪器进行检测的难题。

  在此之前,送检难、送检贵一直是这类新兴企业的共同痛点。“一次检测费加上交通费差不多2万元,送检次数很多,一套产品要做十几次,光检测费就要20多万元。”刘昆明说,而若要自建检测线,仅一个电磁兼容实验室就需要上百万元。

  平台刚开之初,刘昆明抱着试试的态度与中物院对接,得到了对方积极回应。“通过平台申请,我在绵阳就近测试设备,3天能做完一次送检,检测费节省一半,差旅费全部节约,还避免了长距离运输对检测产品精度的影响。”

  如今,平台已成为供需双方军民融合窗口,更重要的是,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落地、跟踪服务,平台衍生出仪器设备定制购买及开发、金融产品配套等多项后期服务。

  ●点评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识别事业部研发部副部长陈琳:

  将一些大型专业设备共享出来,既可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也能降低小型企业在研发环节的试验成本,激发更多的科研动力。如今在绵阳,越来越多中小企业享受到设备共享的红利。未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要更多类似的共享共用。 (记者 祖明远)


深圳功能区劳务中介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3 05:21:28
  坪地镇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坪山临时工  政协第八届 各县(市、 政协第八届 2017年 兴义市第八 2017年 加快标准化 保定市20 省检查组到 市政协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