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构建我国粮食安全长效机制 管好“天下粮仓”

2019年02月24日180未知admin


严把粮食收购入库质量关,是确保粮食存储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图为中储粮宿州直属库工作人员正在检查装卸小麦的质量。记者 刘 慧摄


中储粮宿州直属库准备跨省移库到外省的运粮车。记者 刘 慧摄


今年夏粮收购已近尾声。在我国粮食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的情况下,粮食能否收得进、卖得出、管得好、供得上?这些问题拷问着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粮食收购、储存、供应等各个环节,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大局。在当前亟须构建粮食系统安全长效机制,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7月22日,记者冒着高温酷暑,来到山东枣庄市了解小麦收购情况。中储粮枣庄直属库储备粮轮换收购工作已经结束,一些分库以及委托库小麦收购还在进行中。中储粮枣庄直属库仓库保管员张燕已经在粮库工作了16年,每年夏粮收购期间是一年最忙碌的时候,她每天早上6点来到粮库,打扫所负责粮库的卫生,对装卸工人进行例行的安全生产培训。然后在作业现场检查粮食装卸情况,对入库粮食进行复检,晚上八九点才能下班。粮库满仓后,她还要花上20天左右时间打扫仓房,整理粮食,并对粮食采取控温措施。对每一个基层粮库保管员来说,收好粮,储好粮,管好粮,就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保护农民利益做一份贡献。


粮食安全深层次矛盾凸显


粮食出现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影响粮食安全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粮食流通改革发展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课题,提高粮食安全保证能力显得尤为迫切。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三大经济安全”之首。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收购规范有序,市场供应充足,库存粮情稳定,没有出现大面积“卖粮难”和粮价剧烈波动,没有发生重特大粮油储存事故和生产安全事故。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全面建立,各地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大批危仓老库经维修改造达到完好标准,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等现代化仓型成为主流仓型;粮食行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物流、应急供应、市场监测、质量检验检测能力不断增强。


但是,我国粮食形势发生了变化。当前玉米、稻谷等品种阶段性过剩,粮食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给粮食收购、仓储保管、安全作业、质量安全、库存监管等带来了巨大压力,增添了风险。粮食生产进一步向核心主产区集中,国内外粮食市场深度融合,保证供应、稳定市场特别是应急保供的难度增加。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市场化收购比重不断加大,多元主体共同收购的格局正在形成,从业单位和人员构成发生深刻变化,市场调控、流通监管、质量检验检测等复杂性明显增加。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关注度高、容忍度低,舆论环境日趋复杂,涉粮舆情热度高、燃点低、传播快,迫切需要我们提高预期管理、新闻宣传、舆情应对的能力。


国家粮食局负责人表示,守住管好“天下粮仓”“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既是经济工作和民生要事,更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必须牢固树立粮食安全管理理念,补齐粮食安全管理“短板”,提高粮食安全监管能力。


确保不出现大面积“卖粮难”


当前正是我国深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关键时期,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并存,农民卖粮面临很多市场风险。


在夏粮收购期间,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河北等地的政策性粮食收储规模越来越大,收储库点越来越多,点多面广,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守住管好“天下粮仓”,需要坚持底线思维,精准施策发力,突出抓好粮食储存安全和安全生产,坚决守住粮食收购、粮食供应、粮食质量和廉洁从政从业的“四条底线”,确保不破底线,不越红线。


无论怎么改革,都不能影响粮食的生产能力,确保粮食颗粒归仓,保护农民种粮收益。今年安徽、河南、江苏、湖北、河北、山东等6大小麦主产区全部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预案,一些仓容紧张的地区,通过维修改造、跨省移库、省内集并、组织粮食拍卖、利用社会仓容等多种措施,努力扩大粮食收储能力。今年小麦质量总体较好,收购进度明显高于去年。


保障粮食供应,严防脱销断档和市场剧烈波动。今年3月份以来,在东北新玉米逐渐见底的情况下,玉米价格连续几个月上涨。国家粮食交易协调中心5月份以来连续向市场大量投放库存玉米,确保了玉米市场的稳定。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副司长罗守全认为,确保粮食供应安全,还需加强粮食物流通道建设,加强市场监测和跨区域调运,管好用好储备粮,强化产销合作,坚决防止出现局部供应紧张和价格大幅上涨。


目前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霉烂变质等粮食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隐患。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加快修订完善粮食质量标准,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从源头上杜绝不符合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加强质检机构建设,从今年开始,在人口大县(市)、产粮大县建立粮食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到2020年,新建1000个以上市县级粮食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彻底改变检不了、检得慢、检不准的现状。


构建粮食安全长效机制


全面建立安全保障工作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形成基础稳固、保障有力、协同联动、廉洁高效的粮食系统安全体系。


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举措。连续多年持续不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格,使增产的大部分粮食从农民手中收购后退出市场,进入国有粮库,造成粮食产量高、进口量高、库存高,国家却面临着“收不起、储不起、补不起”的困境。去年实行的玉米收储市场化改革,激活了玉米产业,激发多元市场主体收购积极性,新上市的玉米80%被市场消化,粮食库存增量大幅度下降。


继续大力推进“粮安工程”,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基础支撑。“粮安工程”自从2013年实施以来,全国新建仓容超过1500亿斤,危仓老库改造超过2400亿斤,安全保障能力大幅增强。去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江苏、安徽、湖北等省没有发生严重的淹粮坏粮事故。国家粮食局计划再集中精力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政府粮食储备管理现代化,2018年建成1个国家粮食管理平台和20个省级平台,政策性粮食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50%,2020年实现全覆盖。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下发以来,各地切实承担起了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2016年启动了考核工作,天津、山西、吉林等省区市将粮食安全责任落实情况纳入省政府绩效考核。


构建粮食系统安全长效机制,还需要建立健全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从2017年开始,结合每年春、秋两次粮食储存安全大检查,集中排查整治安全生产隐患。利用库存检查、汛期检查、春节元旦两节检查等专项检查,强化监督管理,坚持整改与惩防结合,持续保持安全生产高压态势。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加强社会舆情监测和分析研判,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及时恰当回应社会关切,权威解读,澄清事实,减少负面影响,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完善应急处置和信息报送机制。编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有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粮食系统安全工作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防止出现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的情况。(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慧)



 



东晓人力中介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13 19:37:35
  深圳福永镇桥头同富裕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桂园人才市场  沪上各大公 其实也有点 铁路增开1 突破学科限 上海交大课 43公里岸 电子信息制 沪上高速客 计算机等级 万科确认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