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收获》喜迎六十华诞

2019年02月19日218未知admin

  谌容  贾平凹  欧阳江河  莫言  黄永玉  王安忆  苏童

    巴老曾说作品是刊物的生命,是作家们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托付给《收获》,才能使这本杂志长盛不衰,活力永在,所以作家们就是《收获》最好的朋友,就是像亲人一样的朋友。写作就是回家,文学就是家园。

  ——《收获》主编程永新
  晨报记者 徐 颖

  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简写本”、“中国当代文学的半壁江山”的《收获》杂志,昨天迎来了60岁生日!
  半个文坛的作家全来了,莫言、黄永玉、谌容、余华、贾平凹、苏童、韩少功、李锐、迟子建、阿来、马原、格非、毕飞宇、欧阳江河、林白、须一瓜、李辉、张翎、叶弥、东西、李洱、荆歌、艾伟、盛可以、蒋韵、笛安、张楚、弋舟等三十余位知名作家从全国各地赶来,与王安忆、叶辛、孙甘露等二十余位在沪作家汇聚在一起,共同为《收获》庆生,并围绕“文学家园”为主题,举行了纪念《收获》 创刊六十周年座谈会。
  作家们纷纷表示,回到《收获》这个文学家园,就仿佛回家一样。

  他们从《收获》走上文坛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曾在《收获》 发表过6个中篇,6个短篇,还发表了一个长篇,以及一部话剧。他表示,回到《收获》,有回家的感觉。
  莫言说,自己在《收获》发表的十几篇作品,每一部作品后面都有很多记忆,每一部作品都让他成长,每投稿一次《收获》,编辑李小林老师经常写很长的回信,可惜回信找不到了。“我今年春天花了五天的时间翻箱倒柜,想把李小林老师给我的一封信找到,怎么也没有找到,但是我想总有一天会出来,不知道在哪本书里面。”
  在莫言心中,“我跟《收获》投稿、发稿、写稿的历史,是我个人历史的构成部分,也是我和《收获》 刊物之间的契约,心灵的契约,是一种永远需要保守的秘密。”
  莫言说:不把自己不满意的稿子给《收获》,是我对《收获》最大的尊重。他还留下两句赠言:第一,好好写稿,为了《收获》;第二,好好写稿,必有收获。
  叶辛说,40年前,自己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在《收获》发的,紧接着第二年,1980年又发表了一部《蹉跎岁月》,“是这本书把我带到中国的文坛,是《蹉跎岁月》把我的名字让全国的读者和观众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感谢《收获》。”
  三十年前,在《收获》上发表了第一篇作品的格非,三十年以后重新回首,觉得所有的这些都无比珍贵。“回忆当年第一次跟《收获》的编辑们打交道的时候,就感觉到《收获》的气氛跟其他地方很不一样,它确实有那样一种团结、协作、帮助的氛围,就是一个家庭的氛围。每次跟不同的编辑打交道,他们请我吃饭,到过年的时候我们一起去吃饭,就是一个家庭的感觉。这种家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了我们这代人,比如说苏童、余华这些朋友,我们之间也有兄弟间的情感,这么多年来家的氛围也感染了我们这些同行,《收获》在我们心目中,尤其在我心目当中的神圣地位是牢不可破的。”

  最好的小说发表在《收获》

  先锋派作家马原的第一部长篇是《收获》发表的,第二部也是他自称这辈子最大部头的小说《牛鬼蛇神》,也是在《收获》上发的,还要他特别喜欢的中篇、短篇,像《错误》、《虚构》 等,都是在《收获》上发表的。
  马原说,“一想起来特别激动,你这辈子最好的小说都是在《收获》上发的,《收获》就像你亲娘一样。无论什么时候想起《收获》的这些老朋友们,包括以后年轻的编辑们,就像家人一样。”
  他希望,如果再写小说,还是希望能在《收获》上发表,这份敬意会一直到底。
  李洱这么形容,《收获》 是一个让作家,不管他是多么大牌的作家,当他投稿的时候,他都觉得自己投的是处女作,而且这个处女作会成为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只有《收获》这本杂志才能给作家带来这样的感受。
  在他看来,《收获》 也是对作家的一种提醒,“全国只有《收获》会把原稿重新还给作家,编辑在上面做的改动都非常精彩。王小鹰老师讲到《收获》 给作家以信心,确实如此,用一个时髦的话就是给作家以加持。”

  《收获》总是给人写作动力

  94岁高龄的黄永玉,昨天也来到现场。他说,“《收获》杂志发表了我的‘破文章’第九年了,全世界没有这么一个宽宏大量的杂志,连载‘破文章’有9年的时间,而且底下还要继续下去。我现在94岁,写到多少年,或者写到明天就完了,但是我希望写下去。因为我觉得这个世界太有趣了,我很希望能够写下去,但是不给我时间我就没有办法了。”
  作家李锐携同为作家的妻子蒋韵、女儿笛安出席《收获》庆典,他说,“一家两代三口人同时为一本杂志写稿子,这件事情恐怕在中国也少有。这件事情也说明了我们和《收获》之间的关系真的不是很简单的关系,真的是一个很长时间的老朋友的关系,我们投稿子给《收获》,不是因为《收获》是中国第一文学期刊,而是因为这里有一批我们完全能信任的文学朋友,能够把自己最喜欢的,最看重的作品交给一群最信任的人,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一种人生的享受,也是创作的一种享受。”

  《收获》像粮仓也像钻石

  三十年前,余华在《收获》发了第一个中篇小说,他形容自己和《收获》 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我有四分之三的作品都是首先在《收获》上发表的。如果我新创作了什么作品,第一个想发表的地方就是《收获》。”
  从大兴安岭赶来的作家迟子建说,在自己的成长过程当中,《收获》 这个园地对她是最重要的。“每个作家都固守一个家园,就像一块地,我们每年要出粮食,不停打,也面临作家困境的问题,有机肥用的少了,可能化肥多了,这个土地多年的耕耘变的有可能贫瘠。文学也是这样。在对《收获》抱有尊敬的同时,我们也要提醒自己,我们的这片地,在耕耘的时候是否有机的含量少了,是否深耕的机会少了,我因为一直在冰天雪地的环境,老看着雪花,还是很警醒。我期待未来有好的作品,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给《收获》。”
  苏童这么评价《收获》对于他写作的意义:“就像梨园艺人忘不了初次粉墨登场的舞台,我至今难忘屡次投稿碰壁时《收获》的知遇之恩,或许是提前了一两年,或许是在关键时刻将我推上了文学舞台。每个人人生当中总是要感谢时代,感谢生活,具体到我们这些作家来说,就要感谢《收获》,这不是一个客套话,而是一个人生当中的某个重要的遗产。”
  在《收获》上发表作品最多的当属王安忆,37年间,她在《收获》发表了30余部作品。她说,每过五年十年就会举行一次《收获》的庆典,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世界变化那么大,经过60年的风风雨雨,我们又在这,似乎《收获》有一种暗示,暗示着生活当中再怎么变化,都有不变的东西。我们作者就是在寻找永远不变的东西。”
  贾平凹说,在自己初学写作的时候,“《收获》发表了我的作品,曾经给了我巨大的鼓励,从此有了信心。在写作的过程中,《收获》的先进的文学理念,曾经给了我巨大的启示,从此激发了动力。”
  他认为,《收获》 的田园里生长着新时期以来所有的庄稼,我是一颗土豆,也在其中。我在收获着,也被收获着,这是我的光荣。”


深圳兼职找工作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1-22 22:07:09
  深圳蛇口劳务派遣深圳人力劳务租赁  省十二届人 省科技重大 1-8月我 春节期间高 巴基斯坦减 我省确立十 城市公立医 上半年陕西 省委召开常 陕西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