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记者那么辛苦 他们为什么还在坚持?

2019年02月19日533未知admin

  原标题:记者那么辛苦,他们为什么还在坚持?

  在新闻行业,这张图特别火,道尽了身为记者的一把辛酸泪——

  他们皮肤暗淡无光

  挂着浓重的黑眼圈

  总是一副身体被掏空的样子

  熬了一年,

  终于等到今天,

  有这样一个专门为记者所设的节日,

  小编表示已经相当满足了!

  今天是我国的第十八个记者节,十八意味着“成年”,在如今这个激荡的年代,媒体变革加速、媒体环境急剧变化,这些都赋予了记者节新的意义——在许多媒体人转型从商求学之时,还有一大批记者努力探索并适应着新时代传媒行业的变化,并坚守初心,这样的“信念感”倍加珍贵。

  他们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在突发面前,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向外界传递真相;

  当社会公正受到威胁时,同样是记者深入调查,以笔为刀、与罪恶战斗;

  也是记者,将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到千家万户,许多社会型的疑难杂症也在媒体持续关注和监督中中得到答案。

  可是在另一方面,记者行业光鲜与崇高背后,是每一位记者的辛劳和困倦,工作压力大、心理精神时刻紧张如影随形,每一次突发、每一次采访调查、每一次国家大事的报道,记者在冲锋陷阵,向外界传播新闻与价值,却把疲惫和苦累留给自己。

  他们有轻重不一的强迫症,24小时不关机,时不时如触电似的抓起手机,生怕错过一条来信一通电话;

  他们像尊雕塑般长期久坐于案前,因而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肩颈、腰椎僵硬疼痛症状,“能把钢筋碰碎”;

  他们是熬夜界的是一把常驻选手,自嘲靠咖啡香烟“续命”,夜深了又到了灵感乱飞的时刻码字的手又停不下来……

  (今年九寨沟地震,央广记者周益帆跟随国际救援队翻山越岭搜寻遇难者,现场塌方情况严重,非常危险)

(央广记者张棉棉在伊拉克40多摄氏度的温度中,爬上60米高钻井平台上采访大庆新铁人李新民)

(央广记者刘飞正在宁夏沙漠跋涉)

  积劳终会成疾。不知从何时起,媒体人的健康状况成为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不仅仅“荣登”“十大光棍职业”,更是位列“十大高危职业”数年不堕。

  就在记者节前夕,中国首份《中国媒体人“双心”健康报告(2017)》在京发布,其中显示,显示,70.3%的媒体人患心血管相关疾病的风险为潜在增加、高和极高,同时中年媒体人的心理问题不容小觑。

  这些并不是危言耸听,媒体人的猝死、早逝时有发生:

  2015年11月18日,央视原主持人方静因癌症去世,享年44岁;

  ……

  2016年6月26日,《求是》杂志副主编、著名杂文家朱铁志自杀,不幸辞世;

  2016年6月29日,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突发心脏病猝死,年仅34岁

  ……

  今年10月26日,南都晨报总编辑张鹏因病逝世,年仅49岁;

  仅仅两天后(10月28日),苏州广电总台新媒体中心主任王干余,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享年50岁

  ……

  这份流露出森森寒意的名单可以一直列下去,长到不忍读。

  在高速运转的社会,记者就像不知疲倦、永不休眠的机器,牺牲着自己的生活,夜以继日为大众提供者每日需要的信息和营养。

  记者为什么这么累?回答这个问题的,是他们双手在键盘上舞动跳跃的灵活,是他们双臂高举着照相机、并努力把它伸向更前方的贪心,是他们的双脚沉重却还想更快一点到达新闻发生地的急切……

  记者这么累,为什么他们还在坚持?所谓“笔下有人命关天、有财产万千、有是非曲直、有善恶忠奸”,为了能拥有和实现针对社会不公直言仗义、追求真相的能力与责任,也为了一双眼看尽世间冷暖、百态人生后,心底里仍未褪色的善良和光明。

  第十八个记者节,央广记者说

  “我在办公室的时间里,我的儿子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跳,学会了滋水***、骑自行车。我错过了所有‘第一次’。

  到晚上,儿子常苦等我到家,提着最卑微的要求,‘妈妈把这个故事讲完’。

  但除了这些时刻,做记者,其实还不错。

  像是一个只有我才了然的庞大计划,我用每一个字细密搭出框架,每有成形的部件都能给世界以一点点改变。

  做妈妈和做记者其实没有太大的不同。遗憾和欢欣里,功不唐捐;回看那些黑暗的时刻,像是命运的选择。

  从来没想过,除了记者,我还能做什么。”

  ——央广记者沈静文

(央广记者沈静文在2017年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

  “记者节的前一晚,23点发完所有稿子,一个不能更普通的工作日结束了。我所在的中国之声特别报道部,平均每人每月出差10天,每周夜班35小时。 

  ……

  的确,很多时候,觉得辛苦、焦虑、孤单:节目播出时间一点点逼近,采访还没有突破;一个人,要常去陌生的地方,接触陌生的采访对象;还有,为节省时间,总在深夜拖着箱子回家。

  那么,为什么坚持呢?除了让我个人得到成长:习惯冷静思考,更加坚韧宽容。更重要在于,它让我拥有了很多很多的信任——手机里存着总也不舍得删的信息:

  倦怠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日复一日的努力,总会在某个时刻,给别人带来光亮。’”

  ——央广记者 周益帆

(央广记者周益帆在医院门口“蹲守”黑救护车,身边都是号贩子)

  “哪怕再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件,都是报题单上的一枚选题,时间久了,我们好像少了常人的感慨方式……每有突发,我们要抓起电话背起采访包,至于悲剧之唏嘘,是没时间也没精力去想起的。这和大学老师教给我们的‘警惕形容词’又是那么一脉相承,冷静而客观。

  只是时间久了,发现我们在笑着谈论昨夜的突发,我也生怕自己,有一天,失去了对这世界冷暖真正的感知能力。给自己提个醒。”

  ——央广记者王娴

(央广记者王娴重访舟曲采访灾后的小学生)

  “9月北京郊区的夜晚霜露寒重,一直站在河边草丛旁的我们一会儿就被冻得上牙打下牙……但是不能走,走了就拿不到第一手的录音资料了,更不用说摄影资料……

  (为了拿到放在陈光标衣服口袋里的录音笔)我和我的同事只能赶快往大门走,我的脚却不听使唤,早已冻得麻木。。。。。。又急又冷,眼看就要和陈光标错过了,我们前期的努力就都白费了,不争气的眼泪和鼻涕混着昏暗的路灯灯光,在我的脸上肆意横流。是我的同事后来一路把我背到了大门外,我们才按时拿到了录音笔。

  ……

  做记者八年了,身边很多当初一起‘跑口’的其他媒体的记者都换了好几茬,传统媒体日渐衰微,熟悉的同行中有的离开了新闻岗位去了企业,也有的去了政府部门,也有的自己开始了创业征程,但是,我依然乐在其中。

  其实,记者这个行业,是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行业,做着这份工作,需要有年轻肯钻研的心态才能赶上时代的变化做出有时效性的新闻;更要有古道热肠的心,才能做出有温度的新闻。当我累了、倦了,我常常会回过头去看看当初入行时的心愿,并告诫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未来,这句话将常伴我左右。”

  ——央广记者 张棉棉

(张棉棉在2017年全国两会采访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易纲)

  “因为工作的缘故,总会观察或路过他人的生活。某些方面,反倒是在自己人生的程序中有些错过,或是没那么有参与感。就此写过一段话发在微博:‘有人是主角,有人当配角,有人跑龙套。自己一不小心,习惯了旁观,活成了旁白’。有相熟的朋友回复说,分明是活成了弹幕。或许,是因为自己一直希望,宁灌砒霜,不乱熬鸡汤……”

  ——央广记者 刘飞

(央广记者刘飞在宁夏盐池采访村民)

  “记者只是基于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而生的一种社会分工罢了,既不高尚,也不卑鄙。如果非要有继续做下去的“动力”,那就是最起码的对人的敬畏,对事实的敬畏,对话语权的敬畏……行万里路,见江山多娇;读万卷书,看悲欢离合。这大概是我从事这份职业最大的收获吧。”

  ——央广记者肖源

(央广记者肖源在安徽郎溪县采访受灾群众)

  今天是第18个记者节,向普天下的新闻工作者致敬。记者的职业表面光鲜,巨大压力却常伴左右,哪里有不平或危险,哪里就有新闻记者的身影。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才能笔下生花,推动社会进步。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才会守望正义,忠实记录时代的脚步。

致敬记者,加油中国!

责任编辑:桂强


蛇口临时工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1 18:12:54
  观澜哈飞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福保人力中介  清明祭先烈 珲春市又添 珲春市积极 安图县医保 强化培训助 扭住重点、 珲春企业走 汪清县人社 安图县人社 和龙市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