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丽江纳西古乐表演者:发须花白坚持20年望传承

2019年02月19日235未知admin

  原标题:坚守者|丽江纳西古乐表演者:发须已花白,坚持20年望传承

  88岁的宣科左手手指夹着香烟,穿着毛衣和牛仔裤,斜靠在沙发上。10月7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来到宣科庄园时,宣科先生最近因腰椎摔断做了手术,在家休息。

  因年龄的原因,他似乎老记不住事,每过两三分钟就会问一遍:“你是哪个单位的?”

  但聊起纳西古乐,他侃侃而谈:“我坐了二十多年牢,出来后一边教书,一边组建乐队,我们乐队1986年开始对外表演,表演的是1382年的音乐,已经去过22个国家表演传统文化,现在每天都要去给游客表演一小时。”

演奏者中的五个白胡子老者特别显眼,他们均超过80岁。 本文图片 王万春 图

  跟着宣科先生去过20多个国家演奏的陈秋元老人,也连续演奏纳西古乐20年了,“三四年前一票难求,全场200多个席位坐满,一年中我们也就大年三十晚上休息一下从不间断。”现在观众少了,宣科先生说,哪怕再少也要表演,今年中秋晚上,这些老人没有休息,给10多名观众演奏。

  包括宣科和陈秋元在内的20名演奏者,其中7人已年满八十,他们胡须已花白,反应稍显迟钝,在吹拉弹唱时却展现了一个乐队应有的默契。

  两老:曲老,人老

  19时许,丽江古城人头攒动。

东大街纳西古乐会表演厅顶悬挂着45张已经去世老人(演奏者)的遗像。

  东大街中段,是宣科先生纳西古乐的表演场地。对面、隔壁的酒吧,年轻的歌手弹着电子吉他,撕心裂肺地唱着摇滚或流行歌曲,吸引着青年男女。在纳西古乐会表演台上,摆放着古老的曲项琵琶、三弦、二胡、云锣、古筝等乐器,以八旬老翁为主的表演者准备演奏古老的乐谱,观看者寥寥无几。

  每晚20时,主持人走上台开始报幕,简要介绍纳西古乐的历史。有句话说得好:不到丽江不算到云南,不听纳西古乐不算到丽江,不听宣科先生的表演不算听过纳西古乐。主持人介绍,唐宋元明的词曲传到丽江纳西族之后,融合了丽江纳西族审美的情调和独有的乐器,这也是丽江重要的传统文化和标志性符号。而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主持人所介绍的纳西古乐的重要特色:“人老,曲老。”

  人有多老?纳西古乐表演者目前20人,除了两名较年轻的女子和一名演奏古琴的艺术家,其余都是老年人。其中创始人宣科是最年长的表演者,如今已88岁了,“再过几个月我就89岁了,我生日时,几个交响乐团的要到我家音乐厅表演。”

打鼓的是陈秋元,站着的两名老者分别是王朝正、和志开。

  整个演奏过程中掌握节奏的鼓手陈秋元老人,也是82岁了。陈秋元说,他跟着宣科先生演奏了20年纳西古乐,已去过英、法、美、意等22个国家和港澳台等地区表演,“外国人很喜欢,觉得新鲜,因为我们表演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表演的人都是一帮老头,他们太喜欢了。”

  除了宣科和陈秋元,表演台上5个花白胡子的老人特别显眼,他们就像是电视剧中的仙翁,在表演的同时一个个像在闭目养神、沉思一般。74岁的王仕尧反倒显得年轻,他唱着情歌,活跃气氛,抛出媚眼、送出秋波,让观众忍俊不禁。

  86岁的和志开似乎听力不行,记者试图与他交流时,他指了指自己的耳朵没有开口。和志开使用的乐器是琵琶和钹;还有使用人面竹胡琴的杨八迪、使用南胡的和鸿章、使用三弦的高建华、使用十面云锣的王朝正,他们均为80岁。

  “你再稍等一下,我一会儿出来。”7日21时许表演完毕,陈秋元给前来接他的儿子打电话。每晚演奏前后,家较远的都由家人接送,“和志开是他孙子接送,他重孙都有了。”陈秋元说。

  在表演台门顶,挂着45个黑白遗像。陈秋元介绍,这是近十年来陆陆续续去世的表演者,“走一个我们挂一个,去年就走了两个。”

  宣科向澎湃新闻介绍,这些老者原本是农村在婚丧嫁娶演奏的好手,每有一个老人走了,就会再抽调一个,“丽江农村会表演的多,来了不用培训,试一下就会了,大家一起就能完整演奏,我给他们每人每月发1800元工资。”

  每天晚上他们表演约1个多小时,表演的歌曲也古老。从唐朝的《八卦》开头、南唐后主的《浪淘沙》到宋末的《步步娇》等,每一首曲子都有历史考证,“曲谱都有,乐器也是农村收来的古老乐器,像曲项琵琶制作方法和弹奏方法跟现在一般琵琶都不一样。”宣科说。

  宣科认为,这些才是丽江的特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理当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从东大街进出四方街口子,10月6日人头攒动,但观看纳西古乐的观众只有10多个。

  两难:鲜有继承者,观众越来越少

  10月6日晚,200余席的观众席,只坐了20名不到,其中一半是国外游客;7日晚,10多名观众中也有一半是国外游客。

  “现在多的时候观众五六十人,少的时候八九人,宣科先生给我们讲,哪怕是3个观众也得演奏。”陈秋元,每晚的演奏者多过观众这是现状,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坚持下去。

  实际上,纳西古乐会现场曾经历了多年的繁荣。陈秋元的记忆中,四五年前还是一票难求,“那时候我们常年演奏没有间断过,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就一天,在家中和家人过,其它都是晚上来陪游客、观众过,现在虽然人少了,但也没有停止,这不中秋节晚上还是来表演了。”

  观众的减少,致使宣科先生的纳西古乐会基本是亏损运转。按每张票160元计算,每晚平均十名观众,1600元,每月48000元,一年下来也就50余万元,这刚好够他场地的房租。“这个传统的、有历史韵味的东西得传承下去,懂行、有档次的人觉得160元门票不贵,就算200元他也会去看,人少没关系,我们就是给懂的人看。”宣科说。

纳西古乐会入场门票,是一本160多页的小书,里面介绍纳西古乐的乐器、词曲和历史。

  来自福建的小武,想法跟宣科的说法不谋而合。20岁出头的小武现在是丽江一家客栈的管家,他看过纳西古乐后觉得,160元的门票真不算贵。小武说,观看其他表演或者去酒吧坐坐也不止这个价格,喜欢的人自然喜欢,“宣科要是因观众少,给门票打折或者推到旅行社、客栈卖票,让其它平台赚钱,观众肯定不会少,但给一个不喜欢、不懂欣赏的人去表演,不仅没有意义,而且还会投诉他们门票太贵。”

  在丽江本地的纳西族小年轻和晋看来,纳西古乐正面临着难题。在和晋的一篇乡愁随笔中,他写道:稀稀拉拉的观众散场,宣科先生一一道别,纵使“鬼才”也没能留住当年人满为患的盛况,而时间还在继续往乐厅顶上悬挂(去世)老人的照片。

  和晋告诉澎湃新闻,现在丽江的年轻人都喜欢往外跑,远去北上广,留下坚守的都是父辈、老者,谁来继承这种文化传统?似乎没有答案。

  “能赚钱就会有很多人去学了。”小武说,一直说古城商业化,那是赚钱的一个跟一个,如果纳西古乐不赚钱,没人去学习继承就是他们的现状。

宣科庄园的纳西古乐展演厅,再过几个月在他89岁寿诞时在这里几个交响乐团来演出。

  “我孙子喜欢流行歌曲。”说完这句话,陈秋元乐了,已表演了20年纳西古乐的他,正在读高三的孙子似乎并没有耳濡目染,他说孙子不会任何古乐器。

  在传承问题上,就跟观众太少一样,宣科先生依然是乐观的。“一个乐队、一个表演活动,你要去看有没有历史韵味,有没有文化价值,丽江是文化古城,文人特别多,丽江的音乐那么多为什么没有出名,只有纳西古乐出名?是因为它有独特的历史底蕴,自然有人继承,我们这样坚持做下去,也是为了让其继承、发扬下去。”

责任编辑:张玉


深圳功能区劳务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2 16:19:29
  南山区桂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粤海人力公司  2008年 3月份全市 市财政局关 本市着手制 杨雄会见奥 市教委关于 为世博会建 聚焦三项重 市信息委关 市黄金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