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喜迎十九大】昆明走出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2019年02月19日145未知admin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经济形势作出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转型升级成为必然。

经济新常态下,省委、省政府要求昆明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和火车头,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为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时代激荡人心,使命催人奋进。过去5年,全市上下奋力拼搏,埋头苦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的增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8%——闯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之于一座城市,是底色也是未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昆明从未停止对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探索。

如何转型升级,才能夯实昆明跨越发展的产业支撑?面对这一问题,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滇中新区党工委书记程连元给出掷地有声的回答:“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产业是一个城市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是决定城市发展、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如果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谋划发展得当,城市发展就能勇立潮头。反之,城市发展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

全市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也随即敲定:按照“一产做特、二产做大、三产做强”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188”重点产业发展,加快形成高端引领、协调融合、绿色低碳、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把昆明打造成为在全国乃至南亚东南亚地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基地。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制造等新兴产业以及金融、旅游、文化创意、健康服务等服务业被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思路决定出路。2016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43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从2012年的5.3∶45.8∶48.9调整为2016年的4.7∶38.6∶56.7,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新兴产业跑赢传统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的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支撑。

8月1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敞开式TBM“彩云号”在昆明下线。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看来,“彩云号”TBM填补了国内9米以上大直径硬岩掘进机的空白,将改写我国铁路长大隧道项目的机械化施工长期受制于人的历史。8月28日,TBM“彩云号”在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始发,这是国产硬岩掘进机首次应用于铁路隧道,也标志着我国硬岩掘进机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9月12日,市政府与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首席营销官冯嵱表示,将把公司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优势资源带入昆明,依托昆明市的产业、资源、环境、政策、区位等优势,围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生态主题,在昆明打造软通动力业务总部基地,推动昆明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地。

“无论是2016年全年的统计还是今年上半年的数字,新兴产业都显示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188”重点产业中的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总体表现抢眼,完成工业总产值785.65亿元,同比增长11.3%,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与之相比,化工(含石化)、冶金、非烟轻工、烟草及配套四大传统产业尽管完成工业总产值1611.4亿元,同比却下降0.8%,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8%。今年上半年,四大新兴产业合计工业增加值增长17.6%,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增长34.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个百分点。

二产如此,三产同样不甘落后。来自市博览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会展业总营业收入为21.88亿元,较2015年的18.48亿元增长18.42%。按照1∶9的拉动系数测算,2016年会展业拉动相关行业收入达196.95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会展业总营业收入为8.17亿元,同比增加19.87%。

定好任务书 绘出路线图

数字喜人的同时,昆明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发展不充分,工业支撑力不足,呈现出较低水平的三产主导型经济;重化工过重,轻工过轻,重工靠资源、轻工靠烟草、服务业靠传统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烟草、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受市场需求减少、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增长乏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仍然落后于部分西南城市。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亟待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有矛盾不遮掩,有问题不回避。昆明将进一步支持烟草、冶金、化工等行业优势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中石油炼化配套、昆明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中心、东风云汽搬迁技改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推进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深入推进全域旅游,重拳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确保旅游总收入增长30%;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510工程”,确保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长15%;推进“云上云”行动计划,加快呈贡信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信息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同时,抓好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力争获批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围绕植物药、民族药、跨境医疗、再生医学、健康产品、基因检测与诊断等领域,加快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实现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15%;加快实施327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面提速特色小镇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确保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430亿元以上,增长13%以上。

积跬步以至千里。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一座产业发达的经济繁荣之城、创新创造的活力绽放之城、开放包容的现代大气之城、兼容并蓄的人文魅力之城、和谐宜居的绿色健康之城必将崛起在云岭大地。  

新闻特写

节能玻璃填补国内空白

在强烈阳光照射下,能阻隔95%的红外光,同时还能保持72%的高透光率;用150瓦红外灯照射30秒后,同样厚度的隔热浮法玻璃比普通浮法白玻璃的温度低13摄氏度——6月,云南滇凯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滇凯科技)520吨/天高档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顺利实现生产;8月,这项填补国内空白、刷新世界纪录的节能科技产品成功实现产业化。

滇凯科技是云南云内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作为云内动力未来发展的“双主业”之一,滇凯科技充分利用云南丰富优质的石英砂资源,对昆明平板玻璃厂进行资产重组、易地搬迁技改,同时依托自有的纳米节能材料技术专利和多年的浮法玻璃生产技术,实施升级改造,将原来单纯的浮法玻璃生产升级打造为以玻璃为载体的全国最大的节能玻璃生产基地。

项目于2015年5月正式启动建设,预计总投资12.28亿元,主要建设520吨/天高档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400吨/天超薄电子玻璃生产线及节能系列深加工玻璃生产基地。随着公司高透光隔热浮法玻璃顺利实现产业化生产,公司将提供更为丰富的节能产品组合。

日前,记者走进滇凯科技浮法生产车间看到,自动化玻璃生产线上6台机器人正在有条不紊地运作着,表面温热的玻璃被慢慢传送出来,切割掰断、加速分离、掰边、分片取片并装箱,每个环节都衔接得恰到好处。“玻璃从熔化时的1500多摄氏度降到装架时20多摄氏度,需要经过熔窑、锡槽、退火、冷端400多米长的生产线。根据玻璃厚度不同,降温时间也有差别。”车间冷端工段长吕跃红介绍,从熔原料开始到玻璃入库,全自动化生产线可减少200多人的人力成本。

“咣、咣、咣”,生产线上发出的几声巨响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吕跃红说,这是机械手为玻璃去边,在生产前输入玻璃的规格数据后,生产线上的机械手就会根据相应数据开始生产,完成切割。玻璃宽度、切片角度、走刀快慢,这些均通过机器人把控,全自动的生产线上,工人要做的仅是监控操作的机械手。“去边的玻璃落到生产线底端会被再次回收,加入下一批玻璃的原料制作中,做到资源不浪费。”

“我们将在全力构建全国产品营销网络的同时,持续拓展南亚东南亚市场。”滇凯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高度关注新材料对传统材料的影响,进一步完善节能玻璃产品系列。同时,开发智能制造技术,将传统生产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以大数据研究为基础,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科技产品。(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殷雷  记者张怡)


深圳莲花临时工外包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2 13:08:31
  布吉镇秀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沙井劳务公司  兴仁阳光工 安龙县《海 兴仁加速产 惠兴高速兴 普安稳步推 省节能减排 普安工商个 州三上企业 安龙绿色生 兴仁圆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