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昆明将建省内最大防震减灾科普基地

2019年02月19日68未知admin

  呈贡,昆玉高速联大立交东侧,一栋四层楼高的独立建筑,将成为昆明未来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中心。这里,将被打造成云南省最大、昆明市唯一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也将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防震减灾交流平台。

  这将是一个具有怎样功能的科普教育基地?它将如何把抽象化、枯燥的地震理论知识、防震避震知识,以观众们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表现形式进行表达?观众进入基地后将如何切实提高应对灾难的能力?为何布展投资需要2500多万?这些钱都会花在哪些方面?

  回顾

  外省“取经”借鉴不同建设模式

  事实上,早在2003年,根据昆明市防震减灾“十一五”发展规划,市防震减灾局就开始启动昆明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选址、筹备等工作;2012年5月,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复的《昆明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昆明市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正式将建设昆明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纳入其中;今年6月,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复的《昆明市防灾减灾“十三五”发展规划》再次重申昆明市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但由于昆明市防震减灾中心建设以及其他原因迟迟未能建成。

  如今,昆明市防震减灾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进入收尾阶段,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建设随之提上议事日程。

  今年,昆明市财政专门安排了昆明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前期工作经费,用于项目设计、方案及经费预算等工作。8月,市防震减灾局组织科普教育基地工作小组及相关单位、人员,先后赴天津市科技馆、山东省地震科普馆、济南市地震科普馆、青岛市黄岛区防震减灾科普馆、江苏盐城市防震减灾科普馆、安徽铜陵地震局地震馆“取经”,了解地震科普综合馆、专题馆、学校馆等不同建设模式。

  不久前,昆明市防震减灾局根据专家函审、群众建议以及专家组评审意见,在不断修改、完善后,《昆明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规划设计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前期设计已经“出炉”。

  突破

  让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走出书本

  为什么会地震?地震会带来哪些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地震来的时候,如何防震避震、“突出重围”?

  “过去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更多地停留在书本上,大众对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印象停留在‘套路化、书本化’层面,科普教育成效有限。”昆明市防震减灾局相关负责人坦承。

  这并不利于一座城市的长足发展。显然,昆明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需要跟上时代步伐,满足广大民众的新需求。

  “从一楼到四楼,包括户外庭院,都将成为我们的科普展区、体验区,预计总布展面积约3000平方米,计划设置71个展项。除去传统的展板模型外,我们还将运用AR、VR、六度空间、全息影像等新科技手段,使参观者如临其境,达到用现代科技体验灾难、用防震减灾知识保护生命的目的,有效提高大众应对灾难的能力。”该负责人介绍。

  建成后,这个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计划为观众提供参与互动的项目将占75%,成为全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中观众参与互动项目最多的一个科普基地。眼下,国内其他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提供的观众参与互动项目占展项总数不过21%。

  根据《方案》前期设计,这个科普教育基地将会把部分互动体验项目和实体展品放置到楼顶露台和室外,让情景教学、实景训练、真实模拟的效果达到最佳。另一方面,将认识地震、剖析地震的科学探索展项与防震减灾局监测预报中心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把实际监测中心的监测仪器、全市地震台监控及地震台网数据实时显示,作为展项面向观众。 

  投资

  着眼于现代高科技手段

  根据《方案》前期设计,昆明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总布展面积约3000平方米,总投资2500多万元。展陈费用为每平方米约8700元。

  为何建设一个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需要这么多钱?

  “钱都投在新技术上了。”市防震减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负责人表示,传统的静态展示表现手段已经越来越不能被大众所接受,防震减灾展品要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而现代高科技的声光电手段和虚拟现实技术(VR)、全息技术、增强现实技术(AR)、模拟仿真手段能够很好地表现灾害的抽象性和自救方法的科学性。

  “特别是现代高科技的展陈技术的展品总能吸引更多的参观体验者。未来昆明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中要通过声光电手段和VR、全息技术、AR、场景复原等先进的科技手段,让参观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中了解地震常识、学习地震科普知识,增加展馆吸引力。”该负责人表示。

  训练

  VR手段教你震时如何避险逃生

  “面对地震我们个人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核心就是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这就要采取一定的防御策略,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市防震减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计划在展区采用情景式、真实模拟、实景训练、任务训练、结果反馈、奖励的模式,开发出训练项目。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训练,提升参与者震前预防、震时避震、震后逃生的技能。旨在提升参与者的避险自救技能,避免或减轻地震带来的伤害。”

  在“增强意识,提升应急自救能力”板块,前期《方案》通过互动活动设计,让观众参与互动。通过领取任务、视频教学、游戏训练、记录反馈四个步骤,提升参与者面对灾难自我保护和逃生的技能,减轻地震带来的灾害风险。

  训练内容包括发生地震时,在家庭、办公室、野外、海边、街道、商场等不同的场景中,该如何选择逃生线路、采用合理避险策略。“我们将采用目前最流行的VR手段,参与组合手持操作手柄、头戴VR眼镜,在3m×3m的区域空间中,根据VR眼镜中的场景及提出的问题,通过手柄进行移动、选择和操作。”(昆明日报 记者李双双)


南山临时工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1 11:24:45
  深圳石岩劳务派遣公司翠竹人力资源外包  把美和快乐 市领导分别 ***赴东 全国动物卫 积极争取安  郎朗于丹徐 医疗服务安 国办发布2 优先发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