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原来你是这样的鄂伦春!记者体验北方狩猎民族“狂欢节”

2019年02月24日334未知admin

  新华社哈尔滨8月17日电(记者李建平 王建威 王松)在我国最北巍巍兴安岭的苍翠林海之间,曾活跃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狩猎民族——鄂伦春族。

  作为我国六小民族之一,鄂伦春族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走出白桦林,下山定居。虽然生活变得舒适、安逸,但鄂伦春族群众不忘千百年来民俗文化的传承。

  由祭祀火神仪式演变而来的“古伦木沓节”,是鄂伦春人最为重要的民俗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者近日亲身感受了这个鄂伦春族的“狂欢节”。

  碧草蓝天之下,几个身着艳丽民族服饰的鄂伦春族少女,正用力将一个个大棒抛向不远处自己心仪的“猎物”。“这个游戏叫打布鲁”,黑龙江省逊克县新鄂鄂伦春民族乡乡长陈志猛说,当年鄂伦春族先人狩猎没有猎***,就用石头、木块等作为武器攻击猎物,后来演变成打布鲁这个游戏。

  岁月变迁,让当年的獐、狍、野鹿等猎物变成如今的脸盆、洗发水、垃圾桶,但鄂伦春族群众依然能感受到祖先的骁勇。

  打布鲁只是“古伦木沓节”活动之一。在这个盛大的传统节日里,鄂伦春族群众汇聚一堂,进行传统民族游戏及歌舞表演。夜晚,人们点燃篝火彻夜狂欢,请萨满“跳神”,向篝火抛肉、撒酒,祈求“火神”保佑鄂伦春平安幸福。

  “加油”“用力”“坚持住”……在人们的呐喊声中,两个鄂伦春青年相对席地而坐,脚掌对脚掌,双腿伸直,四目相视,双臂平举并且四只手同时握住一根棍子,向自己一侧拼命地拉。

  “这个游戏叫拉杠,需要将对方拉起身为胜。”陈志猛介绍,这是鄂伦春族先人闲暇时间用来角力的传统游戏,一直流传至今。

  射箭、拔河、套圈……一个个看似轻松、欢愉的游戏背后,是鄂伦春族先人为了生存和繁衍与大自然进行抗争的顽强精神。

  这次“古伦木沓节”是由位于小兴安岭北麓的逊克县新鄂鄂伦春民族乡举办。这个拥有400多名鄂伦春族群众的少数民族乡建于1953年,当地鄂伦春族群众经历了“完全狩猎”“猎业为主,农业为辅”“农猎并举”“农业为主,猎业为辅”“完全弃猎从农”五个阶段,从原始社会跨入现代社会。

  鄂伦春“古伦木沓节”吸引了来自远方的客人。英国留学生内森·吉布森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十分着迷。他特地从北京辗转来到这里,用相机记录下鄂伦春族的重大节日。“这是一个勇猛、神秘的民族,希望能越来越好。”内森·吉布森说。

  天色渐暗,鄂伦春传统民俗表演正式拉开帷幕。

  鄂伦春老人的歌曲清唱,让人们倾听到来自古老丛林里的呐喊;鄂伦春族姑娘杨莹莹的口弦琴,拨动了台下鄂伦春群众的心弦;鄂伦春萨满舞将整场表演推向高潮,在极具民族特色音乐的伴奏下,“萨满”手持法器,在舞台中央有规律地跳动着,十余名鄂伦春群众将“萨满”围在中央,希望“萨满”将他们的祈求、愿望转达给“神灵”。

  夜幕降临,篝火燃起,狂欢开始。在“萨满”带领下,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尽情欢笑、尖叫着,不远处烤全羊的香气笼罩着广场,绚烂的烟花划破夜空,照亮着一张张渴求幸福的笑脸。

  “我们鄂伦春传统文化虽然走向衰弱,但‘古伦木沓节’让人们看到了惊艳的鄂伦春‘文化之花’。”鄂伦春族大学生莫仁杰认为,“古伦木沓节”对于鄂伦春文化传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鄂伦春“古伦木沓节”是黑龙江省民族文化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古伦木沓节”是鄂伦春族群众自发性活动,2012年后由政府组织举办。黑龙江省以“古伦木沓节”等传统节庆为载体,不断对濒临消失的鄂伦春文化加强保护。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烈马一呀一杆***,獐狍野鹿漫山遍野打也打不尽……”悠扬的歌声在兴安岭上空飘荡着,久久不愿散去。


深圳大鹏新区劳务中介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13 20:08:54
  深圳龙华宝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坪地临时工外包  野百合绽放 全市首例合 本市基层法 上海援建都 市人大听取 市政协组织 我国工业连 本市拟试行 古猗园南翔 上海迪士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