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明代高铨之后 避兵祸迁回扬州 “履端堂”高氏善人辈出

2019年02月20日417未知admin


    《高氏族谱》


    “高”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53位。据2013年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地区高姓人口总数约为1476万,占中国大陆地区人口总数的0.92%左右,排名第十三位,多以渔阳、辽东、广陵、河南为郡望。

    廖家沟附近曾有一个高家庄,庄内有着百余户数千名高氏族人。后因城市建设,这些高氏族人纷纷迁往他地居住。昨天上午,家住东花园的高长熙老人通过《高氏族谱》,向记者讲述了自己这一支高氏族人的由来,以及家族与明代扬州名臣高铨之间的联系。

    源于姜姓

    得姓始祖曾迎立齐桓公

    高长熙告诉记者,据《高氏族谱》中记载,高姓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期的齐文公吕赤之子公子高。“姜姓,原是炎帝的后裔,高氏的血缘始祖是炎帝,因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以姜为姓。炎帝十七世孙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姓氏。吕侯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八世孙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姓氏,为高傒。”

    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著名的春秋霸主齐桓公。高傒七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趸排挤,出齐奔燕。高止九世孙高量为宋国司徒,高量十世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后人便尊高傒为渤海高氏的始祖。高洪的一支后裔高隐、高瞻叔侄创立了渔阳高氏、辽东高氏,另一支后裔高悝创立了广陵高氏。渤海高氏的后人高伯祥又创立了京兆高氏。当下,大多数高氏族人都尊高傒为得姓始祖。

    祖先名臣

    明末因战乱迁回扬州

    “据我们谱中记载,我们的祖先是明代的扬州名臣高铨,高铨是己丑科进士,入朝为官,曾为正德皇帝的老师,官至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南京户部尚书。他的六世孙高孝志为天启六年的举人,后任河南信阳州知州,高孝志随后便带着家人前往河南上任。”高长熙介绍说,“到了高孝志的儿子高奉的时候,正值明末战乱,高奉为了躲避兵乱,于是又带着一大家人回到了自己祖先高铨的祖籍地扬州,并在廖家沟附近安家落户,一直至今。”

    提及自己家族的堂号“履端堂”,高长熙说自己在其他高氏家族中并未见过这个堂号,想必是自己这一支的祖先单独创立的。“履端这两个字意思是指正月朔日,出自于《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后来这个词泛指事物的开端。我想我们祖先建立这个堂号,是因为我们家族刚刚迁回祖籍,祖先希望能在乱世中有个新的开始吧。”

    以孝为本

    行善积德,保卫乡里

    通过《高氏族谱》记者看到,高氏一族的先辈在当地有着非常好的名声,“比如以孝道闻名乡里的高廷榆,他自幼丧父,母亲独自一人将其抚养长大。成年后的高廷榆考取功名,本可谋得一官半职。但是正逢其母亲生病,高廷榆放弃机会,终日侍奉在母亲的病床前,三年不曾出门。此事在当地民间传为一段佳话。”

    “再比如高廷开,生于清末乱世之中,自幼习武,护卫乡里,远近流寇听闻其名纷纷避之。后来高廷开被朝廷任命为地方的守卫。革命开始后,高廷开毅然带领乡亲投身革命,后曾任职于民国年间扬州军水师。”高长熙指着《高氏族谱》介绍,“还有高长福,是我们当地有名的乡绅。他多次捐款铺桥修路,振兴教育。每当发生灾难,他都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助赈灾。族谱中称,当时战乱不断,很多人家的坟墓因为各种原因遭到损坏,高长福每次见到这种情况都很不忍,都会自己掏钱帮助人家修缮坟墓。”

    高长熙说,高氏一族祖先留下的规矩当是以孝为本。“祖先认为,孝乃是人之根本,一个人如果不孝,那么他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成功。以前在我们高家庄的时候,长幼之礼非常严格,如果不孝,那是会被全村人唾弃的。”

    “吾人立身天地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不要紧。作人的道理,不必多言,只看小学,便是依此作,岂有差失?从古聪明者睿知,圣贤豪杰,只于此见得透,下手早,所以其人千古万古,不可磨灭。闻此言不信,便是凡愚所闻宜猛省。这也是我们谱中祖先的训言。”高长熙说,作为高氏后代,孝、义、廉一字不可忘记。

    记者 宫鋆煜 文/图


坪地人力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1 17:19:16
  鹤洲佛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人力资源  承德市政协 承德市关注 中国体育彩 本周末承德 天气忽冷忽 滦平县推进 围场发展林 退役士兵就 400名大 平泉县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