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大男子巧“编”别样人生

2019年02月21日379未知admin

    华龙网12月28日讯 徐登科是垫江县大石乡高升村人,今年51岁,因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肌肉发育不良,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其他兄弟姐妹们可以搬运砂石、下地干重活,而他只能在家扫地做饭。他的确干不了重活,但随着年龄增长,这心里就不是滋味:“自己是个无用的人?”命运如此,我该怎么办?

    谁都有可能遇到无情的苦难和人生的挫折,苦难是无情的,事业、爱情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家庭、学业也没有真正的心想事成。不过,“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不推诿,不胆怯,信心满满,保持良好心态和旺盛的精力,努力奋进。你也可以发光。”

    徐登科回忆过去,说,“为了求生活,我先后去了重庆、云南、贵州等地,由于身有残疾,又没有文化、没有技术,人家都不要。那些年真的很苦,一个人在外走南闯北、无依无靠。”在外闯荡的日子很苦,期间,他还生过几次大病,但都挺了过来,从没想过放弃。

    徐登科真正结缘竹编艺术,是在1993年。在一次回乡探亲时,偶然听到亲戚朋友说到大石竹编工艺品。“最开始听到竹编是一种艺术的时候觉得挺神奇的,因为在我们以前的印象里,竹编都是凉席、箩筐、簸箕、提篮等简单的生活用品,既费时间也卖不了多少钱。没想到竹条还能编成画,一根根和头发丝差不多粗细的竹丝可以编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普通的竹丝就变成了艺术品。”赵行恩老人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石竹编”的第五代传承人,看着细细竹条在赵行恩老人手里编制出来的人像、花卉等作品栩栩如生,徐登科被这些艺术品深深打动,一下子便被吸引住了。

    当时他就觉得,大石竹编也许可以给他的生活带来新的机会。经过亲戚的介绍,徐登科拜赵行恩老人为师,跟着学习用竹子编制伟人像等艺术品。

    刚开始,徐登科每天就练习划竹子,拉竹丝。编织竹编艺术品,不像编箩筐、背篼,只需粗长厚实的篾条。平面竹编艺术品需把竹篾启得薄如蝉翼,这道工序对于手指关节粗大的徐登科来说,异常困难。他不知被磨破多少次手指,也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一抬头发现已天黑”的日子,终于,徐登科能熟练启篾了。

    学会了启篾后,师父赵行恩才慢慢教徐登科竹编艺术的基本制作工艺和手法。制作竹编,要先用刀刮去竹子上的青皮,一层普通的竹块可以划10到16层,每一层还可再细分成5层;然后,再把这些薄如蝉翼的篾条,经过“伐、刮、破片、蒸、煮、染、洗”这些防蛀去甜染色等特殊的工艺处理后,每一根篾条还要再拉丝。就在这个“丝”字上下功夫,1厘米宽的篾条可以拉丝成5-20根细如发丝的篾丝,再按照所需要图案规格、色泽的要求,数码或蒙图排径底,用纯手工精心编织竹编工艺美术品。

    这可是一项非常精细的技术活,对于徐登科一个大男人来说,开始的时候的确是有些吃力。徐登科回忆,“大石竹编对左、右手的协调性要求有些高,特别要细心,刚开始的时候,常常挑错、数错,后来慢慢就适应了。”当时条件很艰苦,为了把竹编做得更好,他和师父挤在一个小屋子里,一起手工画图、编制,有时候甚至连睡觉做梦都在喊竹编。他说“有时候一个瞌睡起来,想起竹编还有不满意之处,不管有多冷,半夜都要起床修改。”

    高尔基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是可以做到他想做的一切的,需要的只是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持久不懈的努力。”人一生往往要做许许多多的事情,有成功,也有失败。一次失败并不等于永远的不会成功。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经过10多年不断刻苦钻研和学习,徐登科编织了几百件竹编作品。2014年编制的《天香图》荣获残疾人艺术作品大赛入围奖,徐登科跟着赵行恩老人,获得了很多到外地学习交流的机会,目前,他正和师父研究,如何将平面的竹编艺术品改进为立体的竹编艺术品。

    大石竹编让徐登科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也赐予了他非凡的耐心和毅力。当别人看他的手时,他也不会再感到“异样”;那黄色的老茧,成了闪闪发光的职业印记。


深圳坪地临时工劳务派遣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1-29 05:28:30
  横岗镇保安大福果场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东门劳动力市场  平顶山市2 关于201 关于对20 2017年 关于平顶山 关于201 2018年 关于201 平顶山市2 平顶山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