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白露桂花一树诗 让孩子诗意的生活

2019年02月19日29未知admin

早晨走在渭河公园浸泡在连绵秋雨中滋滋冒泡的地砖上,才恍然间惊觉,白露将近。《诗经》中的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眼前是河道中大片的芦苇,苇丛拂晨光极目苍凉,清露凝雪莹遍地残芳。芦荻无花秋水长,淡云微雨似潇湘,秋容憔悴。雨菲烟蒙中,秋波阻隔,风中有桂花甜香,随意往哪儿一站,都能闻到甜香馥郁。猛一吸,顿感神清气爽;驻足一观,极细小的或奶白或金黄的小花朵温柔地开放着,大方自然,不娇不艳,正是我心所喜。
   小时候,白露时节我们都会将雨伞倒放桂花树下,等着下了桂花雨了,时急时缓,时飘逸时稳实。就像琦君的《桂花雨》一文所描述的那样,半天下来,装成一大包,就可以制成桂花香包了!
   跟秋天金黄清冽的气质相似,桂花也是一种要等到机缘,才能觉知其美好的植物吧。它像芬芳的美妇人,不是少女,尖锐,能劈开天地之光;也不是老人,沉重,收集了普天之下的悲欢。桂花是足够成熟的,是懂风情有诗意妇人式的美,它盛开时,就像小小的金色铃铛,在风里头发出细细的脆响,香得特别密集又特别繁复。
   把拌了桂花糖的糯米,塞进鲜莲藕的孔隙,然后再蒸熟,要吃的时候,就切成厚厚的片,不规则的藕孔里,滴溜溜的糯米晶莹剔透,浓郁的花香像一只温润的小手,扑打着你的口耳鼻舌身心意,真像是红楼里走出来的吃食呢。自古木樨属的“桂花”,其实是这个属众多树木的习称,依照颜色,桂花有金桂银桂和丹桂。《红楼梦》有一回用过“木樨”这个别称,黛玉说,“好像是木樨香。”探春因此笑她,“大九月里,哪里还有桂花?”还有薛蟠的老婆夏金桂,她家“单有几十顷地种桂花”,人称“桂花夏家”,想想也是蔚为大观啊。至于说桂花之名,早在奇书之冠《山海经》里,就有了“招摇之山多桂”和“皋涂之山多桂木”的句子,足见它在中国栽培历史之悠久。
   不过在我眼中,桂花不仅仅是模样温润,也不仅仅是气味芬芳,还在于它的品性和格局,能治茶能酿酒又能入药,上好的桂花茶是鲜花晒干后秘制的,喝来扑到喉头口的都是香。而且桂花通体的药用价值,其花秋季采,能治散寒破结、化痰止咳;其果春天摘,长得像莲子,能暖胃平肝;而其根则四季皆可,具有祛湿散寒之效。我从未切身体会过桂花的药用功效,但古人将它誉为“百药之长”,想来总该是有些缘由的吧。
   一个人极度疲惫时,就会觉得光阴缓慢悠长,想认认真真吃口藕粉桂花粥,温润、甜美又柔软,能给予人最细腻的抚慰。可能从来不必怀疑,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一生之中,都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时刻,而往往要等到走过以后再回头看,其实大部分的碎屑时光,都不过是掌间握不住的流沙。然而,当岁月这头怪兽从我们的身上踩踏过碾轧过,至少仍有桂花的香,它如同香艳浓郁的美人,身子香甜、吐纳声缓,陪护着我们,一年又一年,沉醉于物候年节,看遍这世道山峦。藕粉则要用开水冲,冲开以后,搁一点糖桂花,花香甜香伴着藕的清香,真是刚刚好的软玉温香,我都觉得秦淮式的香艳也不过如此,喝得人就忍不住心旌神摇。
   开学第一周,校园的满树桂花已朵朵如橙色暖灯,傍晚时有学生在树旁插耳机温书,花香在空气里小炸弹一样,时不时爆破几粒,孩子竟然闭着眼嘴角微微上扬。我想能让一个人终身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就是延续你的诗意的心。要终身学习的道理我们都明白,但是人从来不是根据道理去生活,根据道理去行事的,而是根据激情诗意。
   时下,人们开始流行用消极昏暗的目光打量生活的点滴,似乎一切尽是那么罪恶,索然无味,连学生孩子也受到感染,总是老气横秋地抱怨。所以,我们就要把自己置入到词情画意的场景当中,激发自己的兴趣、诗意,进而去思考那些超出了我们视野的东西。
   在这个充满嘈杂、忙忙碌碌、蝇营狗苟的世界上,写咏桂诗有什么用?诗人有什么用?诗人首先是有超凡想象力的人,他们在黑暗中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他们在此刻能够提前感知到,他们周围的世界和接下来将发生的故事。诗人是这个隐秘世界的体验者,是思想的目击者。
   诗人之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必不可少,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常常处在黑暗之中,我们不知道我们的未来将会发生什么,而诗人具有一种上帝之眼,在空间上能够鸟瞰全局,在时间上能够穿越时间的障碍,看到未来的故事。
   诗人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他能够看到被黑暗吞没的这个世界的美好和隐藏的秘密,他是这个世界所有美好东西的赞美者,他们生活在别处,生活在未来,像信使一般,能够把别处的信息带给人们。
   正因为如此,诗人在现实里,往往显得非常懦弱,他们想象或者感知的能力,远远超越了他们真正能过上的生活。在这一点上,诗人就是跟我们眼下的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人,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又的确不能缺少这种能够从未来、从别处给我们带来信息的人。
   (作者简介:淡云,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教师,著有散文集《走着走着花儿就开了》)
   在信息爆炸、娱乐八卦甚嚣尘上的时代,所幸宝鸡这片土地依旧有人默然坚守、笔耕不辍。在这里将持续推出一批有关宝鸡的文学作品,为依然抱有情怀的你,提供交流切磋的平台。“石鼓苑”向众文学大家及文学爱好者开放,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hsshiguyuan@163.com 主持人:张欣  


深圳东晓劳务外包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1-23 01:26:58
  龙城分拣员包装工沙头角最大劳务派遣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