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自费买花种在公共绿地却遭遇抵制 “好心”怎么就办成了“坏事”?

2019年02月24日493未知admin

 

一厢情愿的“好心”,未必能办成“好事”,还要看是否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公共规则,有没有遵循约定俗成的路径与程序。


日前,某小区一业主自掏腰包买来花草种在公共绿地上,本想为小区添彩,不料却遭到其他业主的质疑。他们认为新种植的花草,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在占用公共绿地之前也未经过多数业主的同意。最后,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花草被移走。

 

虽然是出于一片“好心”,相对“惨淡”的结局也让该业主感到委屈和不解。但是,一厢情愿的“好心”,未必能办成“好事”,还要看是否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公共规则,有没有遵循约定俗成的路径与程序。正是这些规则、路径与程序的存在,保障了社会的有序、健康发展,避免了公共利益遭受有心或无意的“道德绑架”。

 

这位好心业主的遭遇多少让人惋惜,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区种花”的确违反了相应的公共规则,侵犯了小区其他业主对公共绿地所拥有的权益。不过,如果就此把“好心人”批判一通,又走向了另一极端。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个体的公共参与意识逐渐增强,也开始越来越关注公共事务。过去职能部门习惯“一元管治”的事务,如今越来越多需要转型为“多元共治”;有些事务的管理权限,甚至还直接让位给基层自治组织。

 

不过,“让给社会”,并不意味着职能部门可以就此做“甩手掌柜”。作为一种习得性能力,个体公共参与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训练的过程。这需要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保障,也需要得到积极的引导、培育。在这些方面,职能部门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中枢机构不能缺位。通过积极的引导、培育和保障,提升个体公共参与的能力和水平,让个体知晓如何顺畅地表达意见和建议,如何科学、理性、有效地参与公共事务。如此一来,“好心”办成“坏事”的现象肯定能够得以避免。 

 

另一方面,在涉及公共政策的领域,职能部门也需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避免“好心办坏事”。

 

“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在公共政策领域并不少见。譬如基层扶贫领域,就有许多吃力不讨好的“好事”。一些地方曾经上演的寒冬发短袖、酷暑发棉衣荒诞剧情,人们已经屡见不鲜。此外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当季哪种产业、种植业最“火”,就立即盲目跟风上马或者直接替代。缺乏差异性和前瞻性的发展思路,导致产量虽然大幅提高,产品却出现滞销。老百姓的收入不但没有提高,还对脱贫致富失去了信心。

 

从能动性上来看,这些领导干部确实在为老百姓的脱贫工作“绞尽脑汁”,不断地想办法、找门路。相比于那些懒政、不作为,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员来说,他们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也值得“点赞”。但是,如果要问老百姓到底有什么获得感,可能并没有人能答得上来。事实上,相对于“不作为”,这些“乱作为”的“好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更严重,不仅浪费了功夫和资源,还折腾了百姓。

 

公共决策是不是做“好事”,需要有一套判断标准,仅有领导干部的“好心”是不够的,真正的“好坏”需要群众说话——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利益的就是好事;群众不仅未获得利益,还白费了力气、损失了成本的,再有“好心”也该一票否决。人们也需要判断,“好事”是为了实现和彰显公共利益,还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顺便兼顾公共利益;是真心实意地为他人谋福祉,还只是把接受者视为配合自己的“群众演员”;是经过理性、科学和换位思考后的长久之计,还是拍脑门、拍大腿的临时起意,一切都为了方便自己交差、应付以及敷衍了事。

 

避免“好心”办成“坏事”,身在提供制度政策“供给侧”的职能部门,应该多听听作为“需求侧”的老百姓有什么需求,并以此进行“供给侧改革”。“好心”要少一些一厢情愿的“错位”,这样才能避免既折腾了别人,又委屈了自己。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责任编辑:朱珉迕


华富临时工劳务市场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4 08:23:28
  布吉镇泰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笋岗人力资源市场  商黎光主持 沧州市物价 市十三届人 盐山人社局 人社局开展 沧县地税局 衡水市安平 矿区总工会 我市组织收 矿区妇联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