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探索新型校企合作 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2019年02月20日183未知admin

    11月25日,全国机械行业首届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在南海技师学院拉开帷幕。南海技师学院供图


    11月25日,全国机械行业首届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在南海技师学院拉开帷幕。以大赛为契机,南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南海区人社局”)组织举办了“佛山·南海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合作交流会”。交流会上签订了一系列校企合作项目,南海区人社局与西门子(中国)、发那科共建的两个实训中心项目宣告揭牌。

    “这是南海技师学院首次承办如此重量级的赛事。”南海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大赛举办之机展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果,旨在向全国发出南海着力推进“市场化导向、国际化标准、工厂化教学”技工教育的信号。“我们将以南海技师学院为抓手,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珠江西岸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南海区人社局局长黄丽意表示。

    ●何帆燕 孙景峰

    16家企业26所院校选手同台竞技

    当下,南海正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核心区、全国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去年9月,南海技师学院新校园投入使用,通过成立南海区智能制造校企创新联盟,开展中德技能人才培养合作,推动南海技师学院中德合作“一套评价体系+三个技术中心”等一系列措施,南海正大力加快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产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按照赛程安排,全国机械行业首届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在11月25日至26日和12月15日至18日分别在佛山和上海举办。南海技师学院作为承办地之一,承担了“工业机器人操作调试工”竞赛场地、设备及其他配套设施等工作。

    在这场广东赛区决赛上,共120名选手同台竞技。据悉,这批选手大多来自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和开设相关专业的职业技术院校。包括广汽集团、东风汽车公司、上汽集团、北汽集团、重汽集团、吉利集团、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员工参赛外,还有广西南宁技师学院、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等国内26所职业院校也派出了师生参赛。

    携手西门子(中国)共建实训中心

    交流会上,南海技师学院与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广东东方精工科技有限公司3家企业单位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同时,南海大城工匠谢海波工作室以及南海技师学院—西门子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训中心、南海技师学院—发那科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训中心等项目揭牌。

    这批合作项目是南海区智能制造校企创新联盟建立后落地的首批成果。去年12月,南海技师学院携手佛山市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德国欧中经济技术中心、西门子工厂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南海区机械装备行业协会、佛山市模具行业协会等10家单位,共同发起建立了南海区智能制造校企创新联盟,以期改变以往单向沟通的形式,搭建新型校企合作的供需信息及技术共享平台。

    黄丽意在该联盟成立仪式上曾表示,联盟的成立有两大目的:一是为了促进国内外优秀科研机构和院校的科研成果在南海企业得到转化推广,有效帮助南海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二是搭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为南海当地培养急需的高水平研发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纵深

    国家级赛事背后的校企合作

    当下,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为主轴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智带”正加速崛起。作为佛山“智造”的重要代表,南海有接近7000亿元规模的制造业集群,更有辐射广阔区域的地理优势。

    “南海有一个梦想: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区。”在11月21日举行的广东省大数据开发者大会暨2017云栖大会广东分会智能制造论坛上,南海区区长顾耀辉表示,南海正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促进线上线下、国内国际跨界创新,提升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用大数据的技术推动南海制造业转型升级。毫无疑问,“大数据+智能制造”已成为南海关键词。

    作为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的高技能人才“摇篮”,南海技师学院承办国家级技能大赛,与西门子、发那科等国际机器人行业龙头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又透露出了怎样的高技能人才培育新趋势?

    搭建新型技术共享平台

    在佛山市南海技师学院—西门子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训中心内,大屏幕上的倒计时提示着时间正在快速流走。而工位上的参赛者们埋头在机械装置之中,争分夺秒地编写程序、安装部件。这是11月25日全国机械行业首届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竞赛的广东赛区决赛现场。随着新校园的启用,进一步加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南海技师学院正以崭新姿态,走入全国视野。

    去年9月,南海技师学院新校园投入使用,学院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厂集团共建实训中心的计划随即提上了工作日程。据该学院智能生产系副主任鲍勇介绍,该实训中心在今年初建成,在承办此次大赛的两周前,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广东省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竞赛刚刚在此收官。

    智能生产系是在南海技师学院原机电类专业基础上组建的,而该学院机电类专业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借新校园投用这一契机,南海技师学院调整成立了五大部系。作为重点发展的专业系之一,智能生产系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中心、电气控制技术实训中心、先进自动化联合示范实训中心、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训中心等共计32间实训室,共计1200个实训工位,供学生和企业员工实训之用。

    这32间实训室承载着为南海探索全新校企合作形式的重任。以南海技师学院与西门子(中国)共建的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训中心为例。在这项合作中,西门子(中国)首先视为一个技术支持服务机构,其自建的“机电一体化认证”课程与南海技师学院实现共享,为学校的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助力,双方将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开展社会培训。同时,应用其课程而开展的教学与培训则将为西门子(中国)的华南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与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分别达成的合作同样剑指智能装备的人才培养。如在与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签署的智能装备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中,双方约定将共同建设集人才培养、企业在职培训、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技能竞赛、技术推广的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综合基地;而在与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的“产学研”战略合作中,“快速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构建集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及社会服务等一体的新机制”被写入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3D打印技术、高端数控装备产业技术发展,支撑行业产业转型升级,为本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技能人才和技术支持服务。

    “传统的校企合作以单向技术转移为特点,而当前则是从搭建新型的技术共享平台入手。”南海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他认为,相比传统模式,新型校企合作形式将更有利于学校培养更多熟练掌握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学生,同时也将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能人才支撑。

    引入更多企业共建实训中心

    西门子是自动化领域的世界先进企业,然而,它并非是唯一一家向南海技师学院抛出“绣球”的行业龙头。在11月25日的交流会上,与西门子(中国)实训中心一同揭牌的,还有南海技师学院—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训中心。

    发那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数控系统生产厂家,市场份额稳居全球之首。“对我们来说,建设自身人才服务体系是这项合作中最关键的考量点。”发那科机器人加工物流销售部公共教育科副科长封佳诚说,发那科正加速布局华南,然而,机器人的应用需要配备健全的人才服务队伍,组建队伍单靠企业自身难以实现。

    西门子(中国)携手南海的原因与发那科类似。西门子(中国)工业销售经理向小波曾向笔者表示,西门子(中国)在南海有庞大的客户群,一汽大众佛山工厂、东方精工、菱王电梯等知名企业都是它的客户。在联盟建立前,西门子(中国)便已与企业实现对接,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南海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发达,西门子(中国)希望将这个庞大的客户群尽可能地收入囊中,但囿于自身人才服务队伍的规模,无法进一步拓展市场。

    “无论是西门子(中国)还是发那科,这些行业巨头都有庞大的智能生产、智能制造方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而这种需求接下来将由实训中心来承载。”鲍勇介绍。

    南海技师学院曾就工业控制系统应用课题在佛山进行调研。鲍勇说,南海企业普遍表现出了对生产线自动化改造的强烈需求。如25日与南海技师学院签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合作办学协议的东方精工,便是因调研而开始接触的。双方的校企合作于2015年开始,通过这次正式签订协议,双方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形成互惠共赢。

    “包括佛山在内,中国正经历新一轮的制造业创新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的的,其关键是为学生打造一个未来工作的入口。在我们看来,要打造一流的职业教育,需要配合产业发展需求,进行更多具有前瞻性、革命性的探索,以南海技师学院为载体展开的新校企合作探索也是其中之一。此外,我们还引入了德国技术证书评价体系,同时展开了‘双元制’职教模式探索。”南海区人社局副局长陈宏泽说。

    11月1日,结束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南海技师学院的4名赴德师生在本月初顺利归国。作为佛山首批赴德培训的技工院校师生,他们全部获得了德国中级精密工具机械技师证书和德国金属惰性气体焊接技术证书,收获颇丰。

    南海正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智能生产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有着庞大的技能人才需求。去年12月,在南海区人社局的大力推动下,以南海技师学院为主体,南海区启动了与德国亚琛技术学院等7家机构的合作,共建“一套评价体系三个技术中心”,开启对德合作新形式。相关人士介绍,通过启动建设德国技术证书中心等合作项目,以期实现“南海培训技工可获得德国中、高级技师证”目标,培养本土“国际范”高技能人才。

    立足制造业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南海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构建多层次、覆盖面广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供给体系,探索校企合作形式,加大职业技术学校对产业创新技能人才的培育力度,为产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专家观点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刘怀兰:

    加强校企合作

    培育复合型

    技能人才

    目前智能装备行业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对技能人才提出哪些新要求?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发展需要探索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机制?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笔者与受邀出席交流会的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刘怀兰进行了对话。

    刘怀兰认为,目前装备行业出现了高端化、智能化等发展趋势,对复合型人才具有很大需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她建议南海在这次举办全国大赛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借助大赛平台探索多方联动的人才培养形式。

    装备行业智能化发展要求提升人才技能

    刘怀兰认为,目前国内乃至全球的机械装备行业发展出现了几个主要趋势,如装备高端化、智能化。“以加工设备为例,目前正在朝高精尖方向发展,表现在从原来的三轴向五轴、六轴发展,从过去的单一性能向混合性能发展。”

    除了高端化外,机械装备行业还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化涵盖了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管控、生产优化、自动检测等,通过设备的智能化升级,能够有效提升加工效率和生产质量。”

    机械装备行业出现的这些新趋势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过去单一技能的人才培养体系已无法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复合型人才包括技术和技能的复合,强调工匠精神。同时,也包括专业复合,比如过去讲的是机电混合,未来可能需要掌握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多技能的人才。”

    除了技术型人才外,刘怀兰认为,随着装备行业往高端化发展,对管理人才也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国内装备行业正在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开拓,更要求管理人才不仅了解国内市场,还需要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熟悉行业技能发展的前沿趋势等。

    要通过长效化机制让比赛成效最大化

    基于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刘怀兰认为,应当打破传统机械装备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大力培育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南海这次以南海技师学院为平台举办全国机械行业首届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竞赛,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刘怀兰在对比了珠三角、长三角和华中地区的人才培养模式后认为,佛山和南海对于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很多探索,在全国具有引领性。“南海对于人才的培养很务实,能够遵循行业发展规律,同时又具有开放性,能够接受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合作,吸引全国的技能型人才到这里来。”

    展望未来,对于机械装备产业的人才培养,刘怀兰认为南海还需要在举办大赛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把大赛取得的成效落地,借助南海技师学院这个平台促成本土企业与外地企业的合作,共同探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比赛竞技只是一时的,要通过长效化机制让比赛的成效最大化。”

    她认为企业和高校之间需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打破教学与实际生产之间的界限。“企业可以把核心技术、技能和典型的工厂应用作为教学课题,让学校老师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加强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学习,促进教学内容与生产需求的衔接。”

    除了优化学生培养形式外,企业自身也要加强人才技能提升。“企业可以组织技术骨干到高校开设专门培训班,提升员工技能”。

    最后,刘怀兰认为,政府人社部门还可以通过技能人才的能力认证,鼓励企业员工主动提升自身技能。


笋岗劳务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4 09:17:43
  坪地镇汇源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清水河临时工派遣公司  市文明委召 世界名中学 市政协领导 青蒿素实现 上海市人大 管好外来人 上海成功分 京津沪渝绿 卢湾区开通 黄浦江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