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专家:中国潜艇挺进大洋 援潜救潜能力宜继续强化

2019年02月20日310未知admin

  原标题:靖海略洋丨中国潜艇挺进大洋,援潜救潜能力宜继续强化

  [编者按]

  阿根廷潜艇失联在牵动世界的同时,也将援潜救潜这一舆论较少触及的话题推至大众视野。中国作为装备和使用潜艇的大国,在潜艇技术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潜艇救援能力的建设。那么,中国海军的援潜救潜发展现今处于怎样的水平?在中国海军潜艇远海活动不断见诸报道的今天,“圣胡安”号的不幸能够提供怎样的预警和启示?

  相比于潜艇本身,其援助救生体系并非传统上舆论的焦点。但对于海军特别是潜艇兵来说,援潜救潜是一件从未远离的事情。据海军专家李大鹏统计,过去的100年中,在世界各国海军已建成潜艇中,约有41%的潜艇已因各种原因沉没,其中5%在和平时期因事故沉没,数量达到176艘,2906名艇员因此罹难。

  和平时期,潜艇在沿岸海域沉没,主要是由于潜艇受到撞击而造成的耐压壳体损坏,或者由于艇员操纵失误造成的海水由未关闭艇体开口(阀门)涌入。需强调的一点是,在近 80%的潜艇沉没案例中,潜艇沉没地点都位于沿岸海域且距潜艇停泊基地仅150~200 海里处。

中国海军战略核潜艇。资料图

  装备优良,体系全面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海上拒止为作战理念的中国海军将潜艇作为核心舰种,并建立了一支至少包括5艘核动力攻击潜艇、4艘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和53艘柴电动力攻击潜艇的水下力量。因此,如何确保潜艇部队的作训安全,在相当早期就已成为中国潜艇部队的重中之重——中国海军不但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潜艇救援体系,并在青岛海军潜艇学院建有水下救援演练室。

  就潜艇救援设备而言,中国海军可谓装备精良。中国海军装备了917型、922型、925型、926型、946型5个系列的潜艇救生船/支援舰,共计19艘,又以926型最为先进。该型舰除了8***“海洋岛”号以外,还有 865“刘公岛”号、867 “长岛”号潜艇救援舰,而且后两艘都是在 2012年下水的新式救援舰。作为中国目前最先进的潜艇救援舰,其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电力推进。排水量达 9500 吨的船体采用电力推进系统,实现无级调速,操控性能优异,通过与全回转舵桨配合,即可任意移动船位和角度,方便救援的开展。该舰配置先进的援潜救生系统,援潜救生能力大大增强。

  ·潜水救生器械。该型舰配备有进口及国产的潜水救生舱和潜水救生艇。舰艉的绞车装置能将救生舱下放至水下300米的深度,一次能从潜艇中救出18名船员。此外,这种绞车装置还能操控进口的 LR7新式微型救生潜艇。公开图片显示,英制LR7 救生潜艇已列装926型潜艇救援舰,其自重 25 吨,可下潜到500米的深度,并能在水下连续工作4天。其前身LR5还曾参与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救援工作。

  ·饱和潜水系统。饱和潜水系统由生活舱、过渡舱、潜水钟、生命保障等系统组成,可增加大深度作业并延长作业时间,提高水下作业的效率,“海洋岛”号配备了300米饱和潜水系统,用于300米以上浅饱和潜水和巡回潜水作业,也可用于混合气、空气邦司潜水作业和300米以下浅水常压观察。

  要求严苛,训练严格

  除实现体系化的潜艇救援设备外,在中国潜艇兵的训练中,逃生和损管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其实,由于潜艇平台和技术的特殊性,潜艇兵不同专业之间的知识融合度很小,如鱼水雷、舵信、雷达、声纳、轮机等,各自均无法替代。但是,只有逃生课程和损管作业是我军所有潜艇艇员必修的基础科目。

  首先,每名艇员都必须接受逃生训练,考试合格后才能上艇操作,甚至是非艇员的上艇人员也必须接受训练和考核。但是,逃生训练又是一项危险性很高的训练,稍有不慎,都可能会对潜艇兵造成不可逆的生理损害。海军潜艇学院军事共同科目教研室主任孙军武曾介绍说,美国海军在脱险训练中,每7500人次平均有一例减压病和肺气压伤发生,每进行5万人次就有一人死亡。

  至于损管训练,则要求更高。损管不仅对专业知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注水、平衡等计算统筹,而且对于艇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与冷静的心理素质的要求近乎苛刻。潜艇的作战环境迥然不同于地面、海面或空中,一旦艇身受损,留给艇员进行损管作业的时间极其有限。如果损管作业某一处出现失误,都可能导致万劫不复的后果。正因如此,我军潜艇兵的损管能力其实就是在一遍遍不厌其烦的训练中磨练出来的,而且出于心理素质的高要求以及培养周期较长的特点,我军潜艇兵的服役时间也较长。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损管虽是全体艇员的共同科目,但机电长却是损管方面的专业主管。

  来自“圣胡安”号的提醒

  近年来,中国潜艇作业区域逐步扩大,走向远洋,而相应的保障工作与设备也必须跟上。阿根廷“圣胡安”号潜艇的遭遇十分不幸,但也给成长中的中国海军提了个醒——如何在更广阔的大洋具备援潜救潜能力?

  笔者认为,上述能力的实现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努力。

  首先是提高海洋态势感知能力。潜艇救援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时间赛跑,第一时间内赶往出事地点实施救援是救援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要更准确和及时地了解潜艇位置与状况,就必须具备更强的海洋态势感知能力。由于海洋的物理属性,以及投入规模的巨大,这一能力的实现并不容易,但却是走向深蓝的大国海军所必须的。良好的海域态势感知能力不仅能够对失联潜艇进行精确定位,还能为救援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如果“圣胡安”号救援最后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方面的能力缺失,导致第一时间无法确定潜艇位置,事倍功半。

  其次是尽可能掌握作业海区的海洋水文要素。海洋水文要素是指海水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主要包括潮汐海流、海浪、温度、盐度、密度、水色、海冰、透明度等因素。潜艇救援是一项系统工程,而海洋水文要素对救援时必须的舰艇航行、舰载机起落、水声器材的使用等均有重要影响。比如,影响水下行动的主要是航线和特定海区的海流、潮流、海水密度跃层、水色、透明度等因素。海水温度、盐度垂直分布不连续形成温度跃层、盐度跃层,会使浮力出现差异,导致救援艇突然下沉;海水密度会“歪曲”声波,如果潜艇进入不易被声呐探测的海区就犹如进入海底青纱帐,给搜寻和救援工作增添极大的麻烦。此外,海洋重力、磁场的变化也会影响搜寻和施救工作。可见,掌握海洋水文要素的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不仅与海军作战行动的关系至为密切,对于援潜救潜也极为重要。

  最后是核心装备的国产化。如前所述,926型潜艇支援舰的核心装备之一是从英国进口的LR7微型潜水救援艇。该艇的装备,也使中国一跃成为全球援潜救潜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2016年的“环太平洋-2016”军演上,中国“长岛”号救援船还收到美国的演练邀请,成功对接上珍珠港失事潜艇模拟平台,大放异彩。然而,深潜救援本身就是一项危险系数很高的工作,类似平台一旦有所损毁,救援工作是等不起的。近年来,我国“蛟龙号”、“潜龙一号”等深海潜水器不断突破潜深记录,进步明显。国家在未来宜在海洋产业和技术领域进一步加大投入,实现核心技术和装备国产化的突破。

  (“靖海略洋”是由以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一带一路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马尧为首的一批海洋战略学者组成的小团队为澎湃防务栏目打造的专栏,在今天海洋争端不断升温的情况下,力图从海军、海权、海洋等不同层面找到问题,深入分析,激发思考,专栏文章不定期推出。马尧,著名时事及军事评论员,从事地缘政治思想和军事装备及战略战役战术理论研究,已在《参考消息》、《中国国防报》和中国社会科学网等报刊杂志和新媒体发表评论文章500多篇)

 

责任编辑:张玉


深圳福田人力资源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14 11:12:07
  深圳清水河招聘中介深圳龙城临时工劳务派遣  越江交通排 奥运会残奥 市财政局印 上海下月首 上海市科技 经典上海亮 国家海洋局 市财政局、 市领导分别 市财政局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