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朋友圈七年之痒

2019年02月23日429未知admin

大洋网讯 从2011年上线,微信已进入第七个年头,似乎也正在遭遇与用户的七年之痒。最近正在流行关闭朋友圈。日前,《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指出,中国年轻人群对于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比较警觉,39%的90后称已关闭了朋友圈的推送提醒,关闭朋友圈推送提醒的80后比例为38%,在70后中,关闭的比例为36%。你会关闭朋友圈吗?

网络时代,“社交自由”很宝贵

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社交。想找人喝酒,发个朋友圈吧,比挨个给朋友打电话有用;想讨论问题,发个微博吧,保证会有一大堆认识的不认识的跟你聊得热火朝天。

但是现在我却常常觉得,网络时代的社交,变成了一件很累的事。

网络把社交的时空延长了。只要一部手机在手,你啥时候都能聊,在哪都能聊,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渐渐的,社交与生活其它的部分模糊了界限。工作时、与家人相处时、陪伴孩子时,只要顺手拿起手机,精力就分散了,节奏就打乱了。手机让工作超越8小时,让人叫苦不迭,随时随地都要应付社交,不也是一件很崩溃的事吗?

网络把社交的内涵扩大了。以往的社交,主要是面对面交流,现在你吃什么穿什么,乃至看什么电影读什么书,平时是跑步还是晒娃,都借助网络成为社交的一部分。通过这些细节和片段,旁人得以拼凑出你的“社交印象”。而被网络社交绑架,想要呈现一个在他人眼中完美的自己,其实不过都是装模作样,真心累。

对待网络时代的社交,最好的态度是什么?孔子曾说,“随心所欲不逾矩”,指做一件事情顺其自然,有自己的尺度就好。我们社交的目的是什么?是获得信息、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感受。网络时代,社交虽然承担了更多的社会意义,但有必要回到这一初心上来。其实不必担心是不是有很多双眼睛看着自己,大家都忙着呢,做自己就好。与之类似的,还有人仿造财务自由,提出一个新概念叫“社交自由”。言下之意是不想参加什么饭局,基本就可以不参加;不想搭理谁,基本就可以不搭理;你交往的人,基本都是你喜欢的人。这种心态也值得推崇。不过,在今天这个人人都被社交网络困住的年代,要做一个“社交自由”的异类,恐怕难度相当大。

说一千道一万,最简单的不过真诚二字。不论有没有网络,真诚都应该是社交的必备。你拿真心去社交,必然会收获几个以诚相待的朋友;你若只是把社交当一个自我展示的秀场,你收获的也会是一群看客;你如果把社交当成拓展人脉的场合,那么你也会被他人当做利益交换的对象。其实,并不是网络束缚了我们,而是我们自己束缚了自己。与其让网络当背锅侠,不如先想想是不是自己的社交心态就有问题。(张涨)

坚决关闭:不真实的朋友圈还是关了吧

微信朋友圈,有一百个爱它的理由,也有一百个恨它的原因。有人日久生情,渐渐爱上它,有人由爱生恨,最后关掉它。我属于后一类。先是因为不喜欢微商不停地推销产品,再就是不想看各式“晒”与“秀”,后为各类心灵鸡汤文、无厘头段子所烦……几个批次下来,还能留在我朋友圈的,少之又少,不关也等于关了。

对于一个见不得“发现”那里有红点的人来说,以往每次打开微信,都要进入朋友圈,都要翻到我上次读到的那一条为止,不看完心里难受。“微信强迫症”,算不算是一种“社交绑架”?至少很累人。细想起来,数百位微信好友,我真正在乎的人有多少?真正关心你的人又有多少?恐怕不会太多,绝大多数是“点赞之交”。你不会在乎他们,他们也未必在乎你。那么,为什么要看几百个人的朋友圈呢?与其每天花那么多时间与精力去“义务点赞”,还不如读几页好书划算。

“晒”没有问题,拉仇恨也没事,问题是很假。某次,一位朋友晒了9张在某海滩度假的靓照,似乎玩得很开心、很享受。点赞之余,我私下问她:好不好玩?我也想带孩子去玩。她立即回复:千万别来,一点都不好玩!然后是各种吐槽,风景不佳、海水肮脏、商贩宰客……有一种生活叫“朋友圈生活”,而“朋友圈生活”永远只有“诗和远方”,没有“眼前的苟且”,显得特别不真实。

人是一种容易上瘾的动物,明知某种行为不理智、不适宜却无法控制,总是强迫自己去做,并形成常规行为。从茶叶、咖啡、烟草等瘾品到电子游戏、微信朋友圈等精神产品,莫不如是。很多时候,我们上微信朋友圈,并非真需要,而是心瘾在作怪。关掉朋友圈,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戒瘾”行为。关掉朋友圈,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糟,或许你还会发现,线下人际交往远比朋友圈往来更让人开心。(练洪洋)

坚决不关:朋友圈的好,别的暂时替代不了

对朋友圈反感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了,还有人在纠结,要不要一关了之,从此耳根清净。我呢?坚决不关。因为朋友圈的好,别的暂时还给不了。

先说联络感情。朋友圈说到底还是社交圈。新认识的朋友,可以翻翻朋友圈快速熟悉;久不联系的同学,通过它可以了解近况;即便是亲密的朋友、朝夕相处的同事,也可以靠它增进感情……

再看增长见识。就以公众号来说,即便你把所有有用、有趣的公号都关注,即便你再闲,也不会把所有更新打开。但不用怕,有什么热点、爆款,有什么崭露头角的公众号,大家都会分享在朋友圈里,你可以看到犀利观点,不知不觉学到很多知识。

此外,还有更高层次的满足。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有生理、安全、爱与归属等需要。而这些,朋友圈基本都有啊。比如做饭切到手,趁着还没自动愈合,赶紧拍照求安慰,然后被爱包围。半夜睡不着,发个朋友圈“还有夜猫吗?出来聊5块钱的”。看着一个个留言,满满的安全感。如果擅长做菜,那就秀出精心PS过的图,获得上百个赞,看着满屏都是景仰之情,是不是满满的自豪感?

当然了,人们的吐槽也属实,比如朋友圈会让时间支离破碎,会不堪其扰。但对于“垃圾”信息完全可以无视嘛,一扫而过只是零点几秒的功夫。至于家人、长辈分享的“鸡汤”文章,他们只是借朋友圈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你陪着点个赞,聊几句,也算尽孝心了;再说了,长辈们往往关心你又害怕打扰你,说不定每天都要把你的朋友圈看好几遍,而你却突然关闭,好意思吗?

对于关闭与否的纠结,其实好理解,就是对现状的反思。反思可以,但不能矫枉过正了。对于朋友圈带来的困扰,最该反思的其实是时间管理,现在能瓜分时间、精力的东西太多了,游戏、综艺、电视剧、网络小说,都要“关闭”吗?说到底,社交网络就是一个工具,工具的意义在于“协助”人们更好地工作、生活,只要用得好,它会带来很多便捷、很多乐趣,丢掉,多可惜!(夏振彬)

部分关闭:发不发在他,看不看在你

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朋友圈也是既有分享信息方便交流的优点,也有垃圾信息浪费时间的烦恼。纠结于该不该关掉朋友圈,其实质相当于在众多优点与缺点中做一个极端的取舍。

但是,辩证法也说过,优缺点往往也是相对的,干嘛非要那么极端呢?比如,许多人讨厌有人在朋友圈炫美食炫旅游,可是,当自己要做旅游计划时,说不定当初你在加班他在拼命发图让你恨得牙痒痒的那个人就会给你一份完美攻略。妈妈们经常发的健康指南让你翻白眼,可是,至少可以让你了解老人们的关注热点,如果老妈连续几天都在发同一款保健品广告,也提醒你该打个电话问问老太太,让她别上当。所以,看开一点,凡事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无须太纠结。

朋友圈除了社交环境改在了网络上,其实跟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圈并无太大不同。有喜欢的人,也有不喜欢的人,还有无所谓的,这才是正常的社交生态。喜欢的,就多看两眼;不喜欢的,也不代表就完全没有交集,漠视它就好了;无所谓喜欢不喜欢的,碰到了随便打个招呼就行。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也就是这样吗?朋友圈也可以各安其道。

更何况,网络社交还有大把的技术手段可以让你神不知鬼不觉地趋利避害,选择性地接收信息。比如,你可以分组,私生活的内容就不必让不想看到的人知道;与工作相关的内容,七大姑八大姨就不用看了。那些让人烦得不行,天天发广告的,你索性屏蔽他的朋友圈,只保留微信聊天功能。实在觉得刷朋友圈太耗时间,你还可以选择不看,只是想念起某个朋友时,点他的头像进去了解一下他的近况。今天比较闲,你可以把朋友圈的每条信息都仔细看了,再评论一下,刷个存在感;今天比较忙,你可以只看个标题,甚至根本不用看。

会不会浪费时间,会不会信息焦虑,选择权完全在你自己手里,跟朋友圈里有什么无关,毕竟,发不发在他,看不看在你。(谭敏)


梅沙临时工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13 21:48:44
  深圳石岩镇宝路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沙头角临时工劳务市场  我市各级各 冀中职业技 2月21日 北港镇文明 2018年 东环路街道 市安监局开 春节期间我 市科技局举 海阳镇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