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环大亚湾新区“三高聚集” “蓝色引擎”发力协同创新

2019年02月24日564未知admin

    大亚湾石化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内,80后海归博士夫妇在一起做实验。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7月底,从大亚湾科技创新园孵化毕业2年的华泓新材料公司向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递交了申请材料并正式得到受理,有望在今年底成为首家在大亚湾孵化器培育出来在新三板上市的科技企业。这是日前召开的惠州市委全会上传出的消息。

    在8月3日上午召开的市委全会分组讨论上,大亚湾科技创新园精细化工专业孵化器负责人尹毅强表示,去年入驻该孵化器的孵化企业60家,截至目前达到84家,力争今年底达到110家左右。在入驻企业中,70%都是精细化工、节能环保等专业领域的企业。

    大亚湾科创园精细化工专业孵化器的发展,只是环大亚湾新区创新要素“三高聚集”的缩影。距离该孵化器数公里的环大亚湾新区石化产业起步区内,炼化二期千万吨炼油项目正为全面投产做着最后的准备,壳牌OMEGA、SMPO和多元醇技术等三大专有国际领先技术将在这里率先使用;惠东的国家鞋材及鞋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完成主体工程,鞋业链垂直整合等六大服务平台推动制鞋业升级发展;与此同时,4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名长江学者、4名港科大教授在新区创办企业进行科研成果产业化。

    一场以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为先导,以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支撑,以创新生态加速形成为标志的创新发展大潮,正在成为惠州“蓝色引擎”发展的主潮。“我们说的创新是全面创新、全域创新、全链条创新。”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在8月3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曾指出。环大亚湾新区正是这一会议精神的“践行者”。

    1 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引进院士级人才拓展产业链

    如果说碧波浩渺的湛蓝大海是环大亚湾新区的基色,“创新蓝”正在成为“蓝色”的另一层内涵。各种创新要素正呈现“八方汇聚”的态势。

    2016年2月22日,元宵佳节,11时50分许,随着72根地脚螺栓精准进入塔裙座地脚螺栓孔,全球石化行业整体制造、整体运输的最高、最重设备——惠炼二期项目100万吨/年乙烯装置丙烯精馏塔一次吊装成功。

    时隔一年多,回顾33个月的建设历程,惠州石化总经理、惠炼二期项目总经理赵岩仍难掩激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比比皆是,不少设备和工艺要么是国内首次引进和应用,要么是在装置规模上做到了国内最大。除此之外,惠炼二期还构建了以ERP系统为核心的大型炼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平台,成为全国石化领域首例向全世界公开招标的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技术创新、工程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多种形式的创新共同支撑起新区建设世界级石化基地的产业梦想。

    同样怀揣梦想的还有金百泽。6月30日,这家国内领先的多品种、小批量制造和服务供应商,用举办首届电子产业创新湾区论坛为自己庆生,并与中国最知名的电子元件分销企业之一的深圳企业世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搭建中国PCB(印制电路板)产业生态圈,助力中国中小企业提高研发能力、降低研发成本。

    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延伸,人才链也随之成型。新区2016年有1个创新团队、6名高层次人才入选惠州市“天鹅惠聚工程”第二批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分别占全市的16.7%和54.5%;2017年有5个团队、3名高层次人才入选“天鹅惠聚工程”第三批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分别占全市的50%和20%。

    2016年12月6日,广东省首个蛋鸡养殖院士工作站——鹏昌蛋鸡养殖院士工作站在惠东县吉隆镇正式揭牌。目前,惠州全市3个院士工作站中两个在新区,早在2013年,中海炼化石油化工院士工作站在大亚湾科技创新园揭牌。2016年,大亚湾区还促成惠州宙邦化工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锁江院士团队合作,共建离子液体均相催化生产碳酸酯新技术领域的研发中心。正在落户惠东的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将集聚国内外一批顶尖科学家,助力惠州成为珠三角大科学中心重要组成部分。

    2  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多项目填补国内产业空白

    近段时间,随着落户大亚湾区的惠州李长荣橡胶有限公司不断投资技术升级,提升氢化溶液丁苯橡胶产品的品质,全球排名前列的溶液丁苯橡胶生产基地有望在新区落成。

    “之前选择落户大亚湾,正是看中了中海壳牌的隔墙供应,我们产品所需的原料苯乙烯和丁二烯都是由中海壳牌供应,他们的原料是最好的。” 该公司总经理黄俊介表示,随着中海炼油二期项目的投产,惠州李长荣将成为该集团全球最大的溶液丁苯橡胶生产基地,技术含量更好、产品品质更好的氢化溶液丁苯橡胶项目已经于今年6月底试运行,扩大生产后将达到年产4万吨。

    原有产能不断提升,同时建设创新型新项目的企业,不止李长荣一家。在惠州比亚迪项目一期的一间工厂,全新的3D玻璃生产线已经搭建起来,并进入试产阶段。“结合市场需求及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我们将投资6亿元在惠州比亚迪建设3D玻璃项目。”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3D玻璃具备轻薄、透明洁净、抗指纹、防眩光、坚硬、耐刮伤等优点,该公司预计2017年3D玻璃出货量将达1亿片的规模,行业市场份额达5.7%。

    创新带来的产业升级,并不限于大企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秀梵以建立院士工作站的模式,在生物安全、免疫程序等疫病防控领域与鹏昌农业公司展开深入合作,帮助这家企业的产业水平在几年内快速提升,并探索出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的环境友好养殖模式。

    在新区,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故事,可谓俯拾皆是。科莱恩化工药用级聚乙二醇生产技术等在大亚湾区率先应用;惠州皓赛董事长孙敬玺博士带领团队研制成功激光器、探测器自动耦合机应用于光器件产业化;香港科技大学终身教授弥永利高纯度离子液体项目已在加速器完成中式产业化工作,将打破国外高纯度离子液体工业化生产的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2016年1月成立的惠州市四季绿农业科学研究院,依托四季绿公司的产业基础和华南农业大学的科研人才资源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芽苗蔬菜产业化项目已批量投产,预计当年产量达100万盘,年产值2000万元。

    3 创新生态加速形成

    创新协作机制形成合力

    当加速聚集的创新要素,与积累多年的产业基础相碰撞,一个活力四射的创新生态正在新区加速成型。

    生态的营造离不开平台的搭建。近年来,新区的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17年初,大亚湾科创园升格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华南地区首个国家级精细化工专业孵化器;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获认定为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成为全国第一家专业服务石化产业的新型研发机构;北化工惠州产学研基地落户大亚湾科创园,也是北化工在珠三角设立的唯一的产学研基地;国家千人计划(惠州大亚湾)化工研究院签约。目前,大亚湾区已形成以大亚湾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孵化器为主体,石化加速器、西区加速器等为补充的孵化体系。

    一个平台可能催动多项技术,进而延伸多个产业。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围绕惠州石化产业发展需求,凝练8个研究方向,搭建14个中试基地和1个产业化基地,拥有研发和生产场地约4500平方米,已形成“小试+中试+企业孵化+成果推广”四位一体、极具精细化工专业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院长纪红兵告诉记者,目前已孵化企业6家,销售额近3000万元,研究院还筹划在广州、长三角等地建研究分院,今后还有望在海外布局研究机构。

    在环大亚湾新区,创新不是石化、电子等龙头产业的专有。由于创新平台的引入和创新氛围的日渐浓厚,制鞋等传统产业也拥有新的发展活力。

    距离大亚湾不到一小时车程的惠东县,被称为中国女鞋生产基地。2016年,惠东全县鞋业单位数(包括企业和个体户)6243个,产鞋9.1亿双,总产值303亿元,形成以时尚女鞋为主打产品的鞋业发展格局。但是,由于技术壁垒不高、代工生产居多、缺乏著名品牌、研发设计力量薄弱等原因,导致惠东作为“中国女鞋生产基地”的知名度远不如温州和晋江。

    如今,一栋大楼的封顶意味着这种状况即将迎来改变。预计2017年10月底投入使用的国家鞋材及鞋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不仅可就近为惠东制鞋和相关企业提供更全面和更高水平的国家级技术服务,还可以依托国家检验中心的人才优势和设备优势,为企业在开发研制新产品的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甚至发挥标准制修订平台作用抢占行业领域“话语权”。

    如今,惠东鞋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11个,省著名商标21个,有1000多家制鞋企业建立了产品研发中心,其中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制鞋企业100多家。

    正是新区在协调三县区在协同创新上联动发力,推动形成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的良好态势。

    按照全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新区打造“产业高地、智慧湾区”的要求,新区联合三县区,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新区协同创新专责工作小组联动各方作用,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孵化育成体系建设、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科技金融结合等为重点,努力提升新区创新发展的整体水平。

    新区有着毗邻深圳、香港的地缘优势,近年来,新区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依托石化、电子、汽车零部件等支柱产业,以及制鞋、现代农业、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完善创新链;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构建新的创新链条,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加速融合,推动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双提升。

    在去年成功举办3场投资说明会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新区正在筹划在8月下旬,以临深片区和重点产业承接平台为重点,新区和3个县(区)联合到深圳举办重点产业平台(深圳)投资说明会,争取引进更多的优质产业项目和创新资源。

    在新区和三县区的协同努力下,新区创新发展结出硕果。2016年,新区三个县区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2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24个百分点,比2013年提高0.61个百分点;高企数量比2013年增长242.4%,增幅高于全市同期平均水平54.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2013年提高3.06个百分点;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比2013年增长171.1%和298%,增幅分别高于全市同期平均水平8.6个百分点和132.1个百分点。

    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宝安临时工派遣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4 09:07:10
  龙岗区龙腾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石岩临时工  魏县201 市政协两级 穿越古今探 我市万人长 王殿忠在调 沧州标准引 魏县投资促 2018年 国网泊头市 王大虎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