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统战部宣传办公室:7位党外人士新当选工程院院士

2019年02月20日265未知admin

  原标题:“统战新语”微信公号:7位党外人士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统战新语”微信公号11月28日消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两院院士在我国科技界拥有最高学术荣誉。就在昨天(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今年院士增选结果:经院士和学术团体提名、两轮会议评审和选举,从533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了67位新当选院士。

  新当选的院士中,男性63人,占94%;女性4人,占6%。最小年龄49岁,最大67岁,平均56.37岁,60岁(含)以下的占85%,更多优秀的中青年工程科技专家当选。不少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以及长期工作在新疆、甘肃等西部边远地区的优秀专家当选。

  新语君从有关方面独家获悉,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67位院士,其中60位是中共党员,其他7位是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

  具体情况如下:

  张福锁,民盟盟员;

  邓宗全,民进会员;

  贺泓,农工党党员;

  王金南,农工党党员;

  潘复生,九三学社社员;

  戴琼海,无党派人士;

  王锐,无党派人士。

  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让我们向他们致以崇高敬意!为新当选的7位党外人士“点赞”——

  张福锁 民盟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简要事迹

  潜心植物营养科研与教学,在养分高效利用理论研究、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8篇,包括Science和Nature 5篇,PNAS4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入选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基金创新群体;获国际肥料工业协会作物营养奖、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农业科学奖和德国霍因海姆大学杰出成就奖等。

  邓宗全 民进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简要事迹

  长期从事宇航空间机构及特种机器人研究,是我国宇航空间机构技术领域学术带头人。获国家科技奖励3项。“月球车移动系统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1)。“地外天体采样操控作业系统关键技术”获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排1)。“空间折展与锁解机构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1)。“管内移动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排1)。

  贺泓 农工党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室主任

  简要事迹

  深入研究大气污染物非均相转化过程中的环境催化科学技术问题,取得了柴油车排放污染控制、室内空气净化和灰霾成因方面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系列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1)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 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7);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41项并在多家企业实施应用;以第一或责任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自他回国起一直负责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柴油车排放控制项目;担任中科院先导专项“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首席科学家;担任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和多个国际期刊主编或编委;组建产、学、研联合团队攻克柴油车排放控制技术难题,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做出突出贡献。

  王金南 农工党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简要事迹

  作为国家第一批百千万人才和首批环保科技领军人才,带领团队,在完成的36个科研项目成果基础上,全面构建了贯穿“规划决策、实施管控、影响评估”的国家污染减排工程全过程管理体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第一和第三)和三等奖2项(第二),省部级奖18项。

  潘复生 九三学社

  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工程中心主任

  简要事迹

  长期从事轻合金特别是镁合金材料工程化工作。针对 “高品质、低成本和大规模”产业化要求,重点解决“塑性差、洁净度低、成形难”等关键技术瓶颈,形成高效完整技术体系并实现产业化生产和大规模应用。建立了国家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全球有重要影响的国家镁合金产业化基地,为推动我国成为世界镁合金深加工大国和镁产业走向世界前沿做出了重要贡献。

  获国家奖4项、部省级一等奖8项。其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二等奖2项、国际奖1项、部省级一等奖4项;何梁何利奖、杜邦创新奖获得者。著作10部,SCI论文329篇,授权发明专利136项,国家/行业标准12项。

  戴琼海 无党派人士

  清华大学教授

  简要事迹

  20多年来致力于立体视觉技术的研究,在立体重建、裸眼立体显示和液晶屏立体检测等理论与关键技术方面做出了开拓性工作。发表论文126篇(SCI他引1745次),授权发明专利76件,专著2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扎根西北,率领团队围绕制约多肽新药创制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31年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因“国际本领域最高质量工作”在《德国应用化学》发表封面文章;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第1,2009)。因“在多肽科学创新性的贡献”获国际多肽会Cathay奖;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第1,2016)。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第1,2017)。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创新奖,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际生物活性肽学会中国区主席。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5 件,申请国际专利PCT 4件;以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大于5的SCI论文133 篇,大于10的22 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50.95,被引用105*** 次,H指数55,成果被Nature引用并亮点报道。

      来源:“统战新语”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张义凌


劳务代理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4 08:56:20
  深圳公明镇田寮塘口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龙城临时工劳务市场  广州:人才 我市圆满完 关于建立促 南京就业评 以竞赛为载 深圳:海归 弘扬先贤品 北京:30 福建:面向 南京出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