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上千普查员穿街走巷为白云区634个村落做“口述史”

2019年02月21日363未知admin

大洋网讯 日前,白云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已结束。过去一年多时间,上千名基层普查员不惧酷暑、风雨,奔走在白云区795多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寻访、踏勘、核实,访老人、翻资料,为白云区634条自然村录下最客观的“身份信息”。

“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一心为村落写志,为人们留住乡愁!”白云区档案局史志编研科科长林洽渠这样评价说。

近日,记者走近这个群体,倾听这些基层普查员的故事。

普查内容

主要包括:名称、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姓氏源流、人口、民族、民系、方言、民居、宗祠、风俗习惯、家谱族谱、家规族规、宗教信仰、文物遗址、掌故传说、历史事件、人物、华人华侨与港澳台同胞等。列入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古村落、传统村落名录和特色明显的自然村,应突出自身特色。

七旬老教师:材料不实,必成笑柄

陈锐潮是一名退休十多年的小学教师,今年71岁。白云区启动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以来,人和镇就聘请陈锐潮担任镇普查指导员之一。

普查刚开始,陈锐潮以自己居住的凤和村作为试点,解剖麻雀,总结普查方法。凤和村民居住较散,有13条自然村落,村民有5000多人,姓氏复杂,分布极具代表性。在试点过程中,他摸索出“一听、二看、三总结”的普查方法:一听,向群众宣讲普查的目的和意义后,聆听村民讲述村落的由来、民族的习性、族人迁徙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二看,走进村落,观看居住环境的变化和新旧房屋的对比;三总结,经过听和看,对该村落的环境、位置、村落形成、人口变化、族人姓氏、建筑风貌、古今历史、风俗习性等撰写成《普查指导书》,发放给各行政村普查员,让普查员少走弯路。

普查表的填写,貌似简单,实则复杂,填写起来难度较大。例如:村名及其由来,村名是人们对村落的一种习惯称呼。从古到今,很少人去考证为什么这样称呼,普查时也是无从下笔。为了准确记录,陈锐潮每天顶着烈日,在全镇70多平方公里之上的25个行政村不停走街串巷,寻访老人,求证准确答案。

完成对普查表的填写和审核后,陈锐潮“马不卸鞍”,又挑起对全镇90条自然村《全粤村情》文稿资料的整理和撰写工作。一个村落的描述小的一两千字,多的数千字,工作量巨大,然而他却很轻松地说:“我一个退休人员,写写画画是我的爱好,做好普查工作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一定要尽我所能去做好。”为保证资料的准确性、严谨性,他对自然村落的每一份普查表,每一项内容、说明和备注都进行严格核实,确保资料不失真。他说,历史资料的整理和撰写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情,如不深入去考证,凭空写出来,材料不真实,描述不准确,必定成为笑柄。

年轻普查员:能查尽查做好普查

除了普查“老兵”之外,还有很多年轻人加入本次普查工作。太和镇共有21个行政村,自然村多达182个,是白云区自然村落最多的一个镇。该镇年轻的档案管理员杨敏主动承担这项工作,她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太和人,对各村的情况了解较少,这大大增加了普查工作的难度。

“由于自然村落普查涉及面非常广,包括村落名称、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姓氏源流、人口、民族、民系、方言、民居、文物古迹、风俗习惯、掌故传说、历史事件等20余项,有些村的普查员年纪比较大,面对普查表中繁杂的数据填写有些无从下手,有的村庄甚至简单填上‘无’‘不详’。”杨敏表示。

为了补上这些“缺”,杨敏秉持“能查尽查”的原则,多次向当地的太和镇志主编谢汉清老人请教,并一起下村走访,逐一核实补充。《太和镇志》《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白云年鉴》等参考书籍和一本笔记本是杨敏每次下村必带的资料,发现疑问,现场核实。

在走访过程中,她记录下不同声音,尽量确保历史文化的完整性。有的村更是需要多次走访,多次了解才完成审核。很多时候,杨敏在村里一待就是一天,回到办公室后再将审核、校对过的资料录入电脑。面对这些琐碎工作,杨敏毫无怨言,她笑言:“都是为了做好普查工作。”

作为航拍小组成员之一,阿斌介绍,近4个月,他们去了超过600条自然村,每到一处都随时与村民沟通,每次无人机飞上村子的上空,都要谨慎把握村界认定、天气变化等因素。为拍到全景图,很多时候还要爬上山、穿过树林,最忙时,一天要走7条自然村。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


布吉人力中介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3 03:28:58
  深圳石岩镇园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劳务派遣招聘  上海公安请 田林三中获 都市菜园首 政府改革是 中国结节能 讲座普及与 第十四期全 1月10日 培育本土医 第四届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