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流计划”递交全民增收“幸福账单”
“2017年我的生活变化太大了!我有了固定收入,日子越来越好啦!”对宽城区团山街道银山社区工作人员孟雨晴而言,201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作为“暖流计划”的受益者之一,她摆脱了靠低保生活的窘境,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每月有了1780元的固定收入。
翻开2017年的”暖流计划“,37项具体任务、28个参与单位,893.1万人次受益,他们有着不同的幸福,却感受着相同的温暖。这一年,“暖流计划”继续坚持解决重点、热点问题,向农民群体聚焦,向群众最关切的利益聚焦,向激发科研人员活力聚焦,让更多城乡居民切实享受到城市改革发展红利,总增收实现39.7亿元,人均增收445元,较上年增长23.6%。
以新型农业项目促进农民增收
2017年,九台区波泥河街道茂林村多了一个新型农业项目——大果榛子。“种这个比种植玉米收入多多了。”村民王玉兴日前告诉记者,种大果榛子比种植玉米的收入增加了6~8倍。
提高农民收入,是补齐城乡居民增收短板的关键所在,也是2017年“暖流计划”的一项重要任务。去年,我市国有林场推广大果榛子种植300公顷、栽植苗木48万株,惠及地方国有林场职工、农民3000人,获取酬金、工资等收入300万元。
与此同时,我市还实施了设施农业建设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电子商务示范点建设和 “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工程。全市建造大棚100个、温室31个,补贴资金417万元,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示范点20个。开展实用技术培训4102人次,培育经营主体带头人1156人、新型职业农民2174人、青年农场主772人。
“‘暖流计划’实施以来,我们建立了农副产品种植养殖合作社,目前已吸纳近500人,人均增收1.5万元。”吉林北起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负责人曲丽娜说。
以就业创业为百姓增收“扩容”
就业创业,是实现群众增收目标的基础。2017年“暖流计划”实施后,全市共开发就业岗位13万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8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4%。
在就业优先的前提下,“暖流计划”进一步加强创业扶持,为百姓增收“扩容”。
2107年,大学生创业代表、长春国健商贸有限公司邱旺健一次性拿到了30万元的全额贴息贷款。这得益于“暖流计划”,这笔钱让企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增强了他的创业信心。
2017年我市争取专项资金3090万元,新建创业孵化基地10个,出台了《长春市创业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亿元,引导扶持8461人创业,带动3.1万人就业。
针对农民工等返乡创业人员,我市深入开展“春雁行动”,全力推动他们返乡创业。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返乡创业服务中心95个,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市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区和孵化示范基地10个,带动就业1.5万人,增收2.7亿元。
健全保障体系 筑牢居民增收基础
2017年,“暖流计划”向群众最关切、最根本、最现实的方向聚焦,提高居民最低补助标准,健全保障体系,筑牢居民增收基础。
全市最低工资标准从1480元提高到1780元,增幅达20%。城市低保月人均标准提高6.9%,达到620元,共惠及城乡低保对象5.9万人。特困人员供养水平和优抚对象补助标准提高,惠及9000余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和城镇职工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分别由原来的12万元和20万元,提高到20万元和50万元,增幅分别为67%和150%。工伤伤残津贴平均提标幅度6.5%;护理费平均提标幅度7.5%;遗属补助平均提标幅度5.9%;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提标幅度7.8%。在全国冬季采暖地区率先为公益性岗位人员发放采暖费补贴,惠及12536人。
在“暖流计划”推进过程中,我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增收实践,分别启动了“暖流计划”社会力量在行动——百姓健康篇和就业创业篇系列活动,为百姓提供30个医疗健康类、21个就业创业类“雪中送炭”爱心项目。一年间,相继推出环卫工人免费体检、低保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免费托管、低保人员大病病种“零自付”、白内障参保患者免费复明等项目,让全市14.7万人享受了待遇,累计减免费用2784.7万元。启动人力资源服务系列项目、创业扶持系列项目和就业创业培训项目,累计惠及7万人,增收1.48亿元。
深圳公明劳务派遣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