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扬州文艺青年洱海边种地 13年打造250亩理想家园

2019年02月21日195未知admin


    洪嘉明农场全景


    洪嘉明近照


    “我是嘉明,扬州人。我今年35岁了,现在在大理有片农场……”日前,知名短视频公众号“一条”发布推文《改造一个浪子,需要250亩农场》,迅速刷爆朋友圈,目前阅读量已过“10万+”。文中主人公叫洪嘉明,一个从扬州乡下走出去的文艺青年,他用了13年时间,在云南大理洱海边打造了一片属于自己和家人的乌托邦,把诗和远方变成了活脱脱的现实。

    高中以前生活在仪征

    叛逆期离家到处流浪

    昨天,记者辗转联系上洪嘉明。他说,高中以前和父母生活在扬州西郊的刘集镇,父母都是以务农为主,也做一些小生意。在他的印象里,干农活、听扬剧、看露天电影,是他青少年时期最美好的回忆,“以至于后来和很多朋友聊起来才发现,大家年少记忆最深刻的也都是类似的事情。”

    朴实的父母给了嘉明最早期的价值观启蒙,“小时候,我给别人的印象就是性格内向,殊不知我其实是个特别不安分的人,只能压抑着。”嘉明说,“虚无”是那时候日记本里经常出现的词,“背包从扬州到北京,就想看看天安门是否真的存在。”到了十六七岁,嘉明的叛逆期带来的风雨也就异常猛烈。

    从高中的时候,嘉明就开始到处流浪。有那么三五年时间,只要有一点时间、有一点钱,就会跑出去,不会在家呆着。“我曾骑自行车从西安到宁夏,以及过黄河到山西,后来还在秦岭太白山的一个村子里住了一年。”

    “其实,我当时是跟着一些前辈一起做环保。去过青海的可可西里、柴达木盆地,还去过甘肃刘家峡水库。”嘉明说,但在父母看来,他这就是不务正业,家里人对他最大的希望,就是不要学坏就好。

    2005年初次到大理

    首个开客栈的外地人

    2005年,23岁的嘉明第一次来到大理,“觉得这里的气候特别舒服,一个人在路上太久,想在这里做点事情。”

    后来,他在一个叫做双廊的渔村,租了一个渔民的房子,开了一家客栈。“当时还没什么人在大理开客栈,我是第一个在双廊开客栈的外地人。”嘉明告诉记者,也因此认识了现在的太太,她当时是来帮客栈做法务咨询的。“我们在一起后,更加坚定了我留在大理的决心。”

    当时,嘉明的父母亲并不支持,觉得人生地不熟的,觉得他一定是在胡闹。嘉明就跟朋友凑了十几万,自己动手把客栈盖出来。“我以前从来没盖过房子,就是一种搭玩具的心态,房子落成后,觉得自己终于做了一件靠谱的事。”

    客栈越做越好,2012年,嘉明索性把父母从扬州乡下接过来,帮他们在大理租了一套房子住,姐姐一家也跟着搬到大理。“父母对我的转变十分惊喜,觉得我越来越靠谱。”

    为给家人吃健康食材

    洱海边承包250亩农场

    “一说让他们(父母)离开扬州老家,妈妈就一连串地‘不’,理由是舍不得村里那片地里种出的青菜,嫩,鲜,好吃。”2012年,嘉明和太太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这让他有了自己种地的念头。用扬州乡下自然农耕、循环农业的方法,奶牛、猪、马的粪肥又循环回土地,不打农药、不施肥,希望家人能吃到健康的食材。

    于是,嘉明租下了靠近洱海边一片250亩的农田,取名“柴米多农场”,意思是柴多、米多。

    开始仅是在农田里栽种四季蔬菜谷物,后来嘉明又养起了奶牛、小马、鸡、鸭、鹅、小兔子、鱼、猪……农田被拓展成一个农场。

    这样一来,农场的收成越来越好,自己家根本吃不完。嘉明就和一些农户联合发起了柴米多集市。每周一次,卖自己种植的瓜果蔬菜。“这些农户大多是在大理居住的外地人、外国人,和我一样,一开始种菜也是只给家人吃。”后来,大理的很多艺术家、手艺人也来市集,把自己做的皮具、布料、银器、木器都拿来卖,就像一个农场大派对。

    用了13年的时间,嘉明打造了一个“柴米多”乌托邦。

    嘉明告诉记者,去年6月,他因为家事回了一趟扬州。在他的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昨夜的扬州是回不去的故乡,只有说书人还连接着少时的回响。”配了一张扬州评话表演者表演的照片。嘉明说,由于老家拆迁,他父母和姐姐一家也已经全部搬至大理,以后回扬州的机会就很少了,“我很怀念,记忆中老扬州的样子。”   记者 车林


深圳沙河人力中介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1-14 09:51:40
  深圳平湖怎么招装卸搬运临时工布吉临时工派遣  昆山市夏季 姑苏区人社 吴中区人社 姑苏区首个 吴中区20 吴中区积极 昆山市启动 昆山市人社 吴江:集岗 苏州市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