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解密南京科创背后的“高校天团”

2019年02月19日439未知admin

    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分平台是南京大学校地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重点项目之一。图为科研人员正在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的实验室认真工作。


    步入9月,暑假接近尾声。在南京地铁上,高校学生身影明显增多。作为全国科教资源高地,南京有53所高校,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成千上万的高校学生,成为这座城市一笔宝贵的创新资源。

    数据显示,2016年,南京的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56件,居江苏省之首。自然科学领域的权威杂志《自然》曾在2015年用WFC指数(“加权分值计数法)来排序,在2014年中国科研产出最多的十大城市中,南京排行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在今年2月由该杂志公布的自然指数中,南京大学位列全球高校第12名、亚太地区第三名。

    高校的创新成果如何转化为生产力?带着上述疑问,笔者走进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这三家发明专利的“生产大户”,尝试梳理它们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式。

    当前,佛山正在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对地方发展进程的推动作用,从上述三者的探索中均可见一斑。

    文/图:何帆燕 王芃琹

    南京大学

    双平台多主体联合推动实现成果与人才的双要素转移

    将一片薄薄的黑色金属材料置于海水表面,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位于金属表层的海水迅速蒸发,获得可饮用级别的蒸馏水。这是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嘉的最新研究突破。

    “在一次实验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一块黑色金属。它不仅能吸收可见光,还可以吸收红外线。波段在400纳米到10微米的光,99%以上都可以吸收。”朱嘉介绍称,从吸收带宽和吸收效率角度来讲,这块黑色金属是世界上吸收光能力最强的纳米金属材料,被称之为“纳米黑金”,在海水淡化、污水净化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正因如此,这项技术也被美国《科学》杂志称为“可以为世界解渴”。

    经过反复试验、改良,该项技术最终成功“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前不久,南京大学和江苏射阳经济开发区正式签约,朱嘉团队的“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成功转化,将建成日产500吨纯净水的海水淡化生产线。

    朱嘉团队的案例,正是南京大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缩影。

    作为首批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4所高校之一,南京大学采用校地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校企协同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平台”的模式,强化文理工多学科的创新、创意、创造和创业“四创”融合发展,力争实现科技成果与人才的双要素转移。

    其中,依托校地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南京大学在项目培育、人员激励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从资金管理、科技成果使用处置、资源开放等方面加大力度,积极筹划出台一系列政策。

    以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为例,南京大学将科研团队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提升至80%,加大股权激励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

    如今,在校地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方面,南京大学正着力推进七大重点项目。除了朱嘉团队所在的光电器件科技成果转化分平台,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李爱民所在的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分平台也是其中之一。

    李爱民还是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主任。其所在的创新中心通过鼓励科研人员将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并孵化成企业,“目前已有20多个初创团队在该创新中心进行孵化。”李爱民说。

    东南大学

    以高校为第一推动主体自发式培养高价值原创成果

    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与规模庞大的动力锂电池需求伴生的,是锂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的行业机遇。“我们正把相应的技术成果收集并保护起来,形成一个‘专利池’,通过一系列手段为其增值,培养‘高价值原创科技成果’。”东南大学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孙岳明说。

    东南大学是南京高校中的产学研合作“大户”。在过去一年,该校的产学研合作达到了1000多件,合同额超20亿元,占该校科研经费的55%。若以地域分,这些合作中有70%属于江苏省内的合作,这70%中又有70%落在苏南地区,其中又以南京市内的量为最。

    今年1月20日,东南大学召发布《东南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作为创新点之一,该方案计划启动“科技成果增值工程”,建立高价值科技成果库。

    “简而言之,就是将实验室成果收集起来,发现其中的高价值成果,同时,引入风投资金,对这些‘种子’进行二次开发,实施进一步的专利保护。”孙岳明说,包括电池回收项目在内,目前被纳入“科技成果增值工程”的项目已超过10个。

    据介绍,东南大学每年的发明专利“产量”超过2000项。“但其中有多少专利具有市场价值呢?对于这一点,在过往我们缺乏评判依据。”孙岳明说。在此之外,科研成果的转化之路并不好走,它需要经过反复试验来提高工序质量、提高产品可靠性,并进行市场推广,而这些都不是高校教师所擅长的。

    通过“科技成果增值工程”,东南大学希望破解上述难题。借力专利代理机构对成果进行全球检索,该校尝试找到专利要求和保护方向,并把相关的成果集纳起来形成“专利池”。同时,校内的资源被进一步打通,通过与该校经管学院合作,每个“专利池”项目都由专业的团队对其进行商业价值研判,继而形成一本本的商业计划书,推动其走向市场。

    毫无疑问,瞄准技术前沿,东南大学正打造一个全新的“试验场”,引导高质量原创科技成果产出。在这场“试验”中,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方式正发生改变,它从简单的成果发布、与企业的对接,变为更专注于高新技术应用场景的创新设计和具体化,进而提升科技成果的应用价值。

    据科研院的另一位相关负责人透露,在“科技成果增值工程”之外,该校一个全新的技术转移中心正在密锣紧鼓地筹建中。该中心以“为教师提供成果转化服务的专业机构”为定位,与目前国内大多数的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不同,它将采取一种公司化的运作模式,通过搭建地方平台,破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体制与机制障碍,推动教师绩效考核方式的转变等方式,进一步强化该校技术、人才、服务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要素与资源的有机融合与优化配置。

    南京理工

    打造高校专利“淘宝”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对接

    只需输入网址、点击鼠标,用户便可在线浏览各个高校发布的最新专利,并即时进行交易。

    今年4月,由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北京中献电子技术开发中心等5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的中高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正式上线。

    “这是国内首家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马云通过平台卖商品,我们通过平台卖专利,为全国高校服务。”南京理工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小绪说。

    进入中高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首页,“专利超市”四个字赫然在目。按国民经济分类、LOC分类、IPC分类等方式,“超市”将各类专利分门别类摆放在相应“货架”上。点击进入某一特定分类后,一系列相关专利有序地罗列开来。用户还可根据专利定价、专利类型、专利所属高校等条件进行二次筛选。

    我国高校科研每年申请专利20余万件,授权专利10余万件,但是专利转化率只有2.4%。“在庞大的高校‘专利海洋’中,企业难以搜寻到自己所需的成果,并进行转化。我们扮演的就是‘红娘’的角色,让校企两端能快速、精准匹配。”王小绪透露,目前已有20多所高校加入该平台,集聚高校专利超50万件,有意加入该平台的企业已达2万多家。

    在他看来,要促使供需双方成功对接,“专利标引”是关键一步。“每当有新专利上线,平台都会给它贴上标签。”类似专利发明人、申请人、所属权等客观信息,平台可实现自动贴标。而对于专利技术的经济价值、技术应用等特征,则需要借助一些模型、工具甚至评估机构。“目前我们设定的标签有101个。”王小绪说。

    科研团队在上传一项新的专利前,必须与平台签订处置权协议。该协议包括两部分:技术交底书与价格评估。王小绪称,所谓“技术交底书”主要是科研团队介绍该项专利的技术创新性及应用范围等内容,而价格评估则是科研团队自身对该项专利的期待价格。“关于价格的部分,平台会与科研团队进行沟通,最终协商确定。”

    此外,该平台组建了一支职业技术经纪人团队,形成了7个懂技术、懂市场、懂法律的运营小组,探索出了基于技术经纪人为中介的专利转移转化模式。


深圳福永劳务中介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1-23 05:14:25
  大鹏镇布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南园劳务派遣公司  松原市召开 信用支付助 荆州东方中 珲春项目在 松滋市城乡 长春市开展 江陵县人社 沙市区20 江陵县人社 荆州东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