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非遗”进校“文教结合”育人味更浓

2019年02月19日355未知admin

  三新学校的学生在“小绣娘”的指导下体验顾绣文化  小昆山学校学生在社团里练习剪纸  小昆山学校“二陆”书法社团活动

    晨报记者 杨虹 吴婉莹

  在小江的记忆里,那些年的拓展课虽然种类挺多,但总觉得跟其他学校差不多。如今,自松江顾绣、草龙舞、花蓝马灯舞相继成为国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上海市、区政府和学校越来越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并积极挖掘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育人”内涵。比如,松江区的多所学校就开设了各类地域性的“隐藏课程”和社团,一走进校园,你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

  新生态·设计篇
  在学生心中扎下“民族之根”

  几个月前,松江区向全市媒体公布了《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成为计划中的关键词。其实,在这个被誉为“上海之根”的地方,保存着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但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如何挖掘本区历史文化资源,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构建出“养正达人”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新体系,也成了松江教育者的思考和选择。
  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就必须增进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觉、培养文化自信,实现“养正达人”。松江各校结合地域特征,在育人上采取了不同方式。
  小昆山是松江之根,“二陆”(陆机、陆云)草堂、读书台就在这里。将“二陆”文化资源引入校园,给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增添新活力,自然就成为小昆山学校的“主旋律”。据该校副校长谭益林介绍,学校将“二陆”文化与学生认知、情感发展及民族精神教育相结合,如:开设传承“二陆”文化校本课程、文化德育课堂、系列主题活动等,引导学生传承和发扬“二陆”文化,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该校校长计文斌认为,德育建设,文化是至高地。今后以“二陆”文化来管理师生,再来反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形成良性循环。
  为了让“二陆”文化活起来,学校还加入了剪纸、编艺等民间传统技艺的传习课程,启发学生对传统民间技艺的兴趣,培养其审美情趣,从而激发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感。“你看,学生们用剪刀和纸剪出了‘二陆’勤学苦读的事迹,用带子编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这不正是学生民族之魂的体现吗?”计校长笑着说。

  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有机融合

  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各种载体。在三新学校校长张爱国看来,“非遗”进校园便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这所“传统”的学校,各个特色社团课程均是传统文化类的:丝网版画、书法、顾绣、马林巴乐团等。“2008年,经区文化馆的牵线搭桥,我们将国家级的非遗——顾绣引入校园,带入课堂,以拓展课+社团的形式传习给学生。”张校长表示,学校开发顾绣校本课程,建专用教室,辟文化墙,营造以“弘扬顾绣文化”的校园环境,将一群现代“小绣娘”培养成新一代顾绣传人。
  除了顾绣外,松江还保留着古戏乐、舞草龙、花篮马灯舞、剪纸、丝网版画等3个国家级、3个市级和2个区级的非遗项目。这些文化分别在叶榭学校、新浜学校、小昆山学校、车墩学校等34个非遗传习基地里得到了传承。到目前为止,松江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为基础、以现代化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拓展的“多元化、全时空、重体验”的学生品德发展的校内外一体化教育架构。
  但在发展过程中,它们都不约而同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例如:某次,一位家长吐槽儿子太调皮,曾多次表达让儿子学习顾绣,磨炼耐性的愿望。该不该向所有学生普及顾绣课程?这引发了三新学校的思考。“顾绣的一大特点是以针代笔,以线带墨。何不将绘画与顾绣结合起来?”张校长介绍说,建立“绣画同韵”艺术特色品牌课程不是做加法,而是将优质的美育资源结合起来,搭建提升师生艺术与审美素养的平台。“有的学生擅长画,有的擅长绣,大家通力合作,创生智慧也是对传承的贡献。”小昆山学校也计划创建一个以“二陆”文化为主题的创新实验室,将学生的作品与立体雕塑相融合,让剪纸与科技结合起来。这种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相融合的教育,极大地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新生态·教师篇
  提升自我 与学生同赏传统文化之美

  上海历来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全市“非遗进校园十佳传习基地”学校都开设了与传统文化特色相关的课程,很多还编写了校本教材,配备了带教教师。松江区也不例外,为了保证“非遗”项目的原汁原味,请来了非遗项目传承人进课堂开展教学。
  “虽然我是美术老师,但从没接触过顾绣,直到学校开了顾绣课。”三新学校顾绣社团指导教师乔玲玲坦言。但由于传承人年纪较大,在校本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组织方面就得依靠学校的美术老师来进行。为了将教材编好,她只能“硬着头皮”,查资料,问绣娘,召集教研组商讨编出了教材。从顾绣开始,她开始慢慢了解了松江的历史文化,并连带着知晓了其他绣品的差异。“不只是学生,连我都开始被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吸引。这才真正了解到艺术不只源于生活,还会高于生活。”
  要做好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教师队伍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松江区各所学校,传统文化的教学成为学生发展立足点,教师则伴随着课程一同成长。据了解,松江区一直以教师培训的方式实施教师“走进艺术经典”计划,引导教师感受艺术经典,提升艺术感悟。
  此外,松江区教育局还和文广局一起合力编写松江历史文化教育读本,如广富林文化、“二陆”文化、松江历史名人等,激发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怀。小昆山学校则是更进一步,根据校情、学情,在语文、历史、自然和劳技等学科教学中渗透小昆山乡土历史、“二陆”文化、剪编艺术等知识。如:学校语文组编辑了《古诗词朗读》和《“二陆”文化》校本教材,聚焦在“二陆”文化的传承上。学校美术负责人张志芳表示,剪编艺术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在与其他学科的互相渗透中,以剪编带动学生对“二陆”文化、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兴趣。
  张老师特别提到,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到“二陆草堂”进行主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二陆”文化内涵,在彰显乡土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培养其崇尚知识、怀念家乡、传承文明的情感。“我们还曾经带着学生到草堂上穿古装、临摹‘二陆’字帖,虽然学生是主体,但我依旧被当时弥漫的氛围所感染。”

  新生态·学生篇
  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目前,文化育人已经成为松江教育的一种坚定信念,也成为学校德育的一种工作模式和学生发展的成长机制。
  穿针引线,勾画刺绣,一根针,两块塔夫绸,眼前一群小绣娘们低着头,一针针地练习着,这是三新学校每周六顾绣社团活动中的常见景象。由于过于认真,婧妍(化名)的额头上沁出了汗珠。据了解,这一片叶子她已经绣了快两节课了。
  一谈到顾绣,她仿佛变了个人,涛涛不绝地介绍了起来:“顾绣源于明代顾家,又称为‘画绣’。它与我国的四大名绣不太一样……”当问到花这么长时间绣一片叶子是否枯燥时,她摇摇头,表示虽然绣起来有点难,但是能将作品变得更有立体感,所以还是会继续坚持。“我觉得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民族瑰宝,所以我们要传承下去。”很难想象这出自一个五年级孩子之口。
  在她的学姐夏同学看来,顾绣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坚持不懈的品性,还给了她自信。“我以前性格挺内向的,在社团里,必须与人讨论绣法,还有各种展示活动‘逼’着我不得不与人交流。慢慢地,我的性格外向了不少,而且由于比较刻苦,绣品还获得了‘非遗小传人’比赛的铜奖。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开设9年以来,社团成员突破“闺秀”束之高阁的历史轨迹,多方交流、宣传普及,他们的作品还被放置在大世界的非遗文化展厅。这不仅传承着中华优秀文化艺术,而且锻炼了小小绣娘的综合能力,更让广大市民领略了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静心养性”之魅力。
  无独有偶,在小昆山学校也拥有一批传统文化爱好者。节假日,何同学都会与同学相约穿着汉服去游玩。她表示,学校的“二陆”文化教育开启了她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二陆’文化最吸引我的是积极向上、团结合作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其实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优秀的内容,无论是对我们的学习还是做人都有积极影响。”


黄贝临时工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2 17:45:03
  龙华油松第八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清水河临时工劳务市场  海港区政府 市政府与国 三亚千余名 崖州区预计 青春建功海 景州强力推 献县统计局 清苑大唐电 保定关汉卿 新华区小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