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政策向正确方向推进
摩根大通商品研究中心研究主任认为—— 中国金融政策向正确方向推进
“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符合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去金融化趋势。中国的金融政策正向着正确的方向推进。”摩根大通商品研究中心研究主任杨坚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杨坚表示,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和期货向服务实体经济回归,已成为普遍共识。同时,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要看它是不是对社会有益。即使有益,也不是越大越好,需要有安全边际,市场规模更大并不等于必然更好。
以国际原油期货期权市场为例,杨坚表示,基本面因素是推动期货和期权等其他衍生品市场价格变动的最显著因素。他认为,鉴于中国在世界和大宗商品市场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建立更全面完整准确的基本面因素信息披露和更远期交割的交易合约是值得考虑的两个步骤。他建议监管层和行业管理部门定期发布更多的宏观经济指标和高质量的大宗商品市场供求数据,以更好地引领商品期货市场价格的形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杨坚认为,要具有资源控制力、市场影响力,首先需要一个国际化的市场。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在吸引有关国际投资者的参与方面还不够。要增加中国市场的话语权,首先要把有关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变得更加吸引国际投资者,让市场变成国际市场。中国政府正在采取很有建设性的系列步骤,加大中国金融体系对外开放的步伐,以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参与,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第二步,市场的交易运作和监管要符合国际监管惯例。需要设计一个更加符合中国市场,同时也能与国际接轨的监管和交易系统。第三步,要加强国际化的产品研发能力。
杨坚建议,监管政策要加强前瞻性,不能变化太多。因为,无论期货市场还是其他金融市场,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子就是预期。如果有关监管政策变化太快,预期的机制就会被打乱。制定监管政策,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作出有效、合适的调整。
杨坚认为,建设自由贸易港,能够让现货运转的自由度大大增加,能够让期货交割更加市场化,将来还可以考虑设立国际交割点,因为交割制度的完善也很重要,这样现货和期货市场就增强了相关性,有利于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经济日报记者 祝惠春)
南山劳动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