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十问新总规⑤:为什么要设置42项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评价指标?

2019年02月19日597未知admin

  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七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系统谋划和回答了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课题。

  记者梳理发现,新版总规有不少“首次”。首提“减量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贯穿始终。首次跳出北京一亩三分地,单设章节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支持雄安建设作出安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较以往总规篇幅最大、着墨最多。另外,首次提出“老城保护”的概念。

  同时,总规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集中聚焦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治理。

  为什么会有这些突破?未来的北京什么样?会发生哪些变化?如何保障总规的严格执行?新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城市规划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

  新京报:为什么要设置42项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评价指标?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晓江:各个城市最近的几版规划,似乎都把经济发展、经济指标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但是这一轮的北京总规恰恰不是这样,尤其是提出以城市治理水平提高和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目标。北京总规中有一个非常好的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的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明显跟过往总规有非常大的差别。它关注环境、社会、公平、民生的改善,反映我们发展多元的价值观,摆脱了单一追求规模的传统城市发展思路。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叶裕民:这42个指标当中没有GDP的指标,这说明总规的编制秉承了新的发展理念,不再以GDP来论英雄,而是以创新作为基本的动力,以创新谋发展。这是理念创新带动城市创新的一个最核心的表现。其次,这42个指标当中又隐含了GDP的指标。一些GDP的指标作为一些指标的分子或者分母,隐含在结构性指标当中。比如说居民收入弹性,是指居民收入的速度要跟上GDP增加的速度,如果居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这个指标很难达到目标、反而会降低,就是难以做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要完成这样的一个目标,不是快速增长GDP,而是要重视改革分配制度,把经济增长的好处更多分享给社会、分享给老百姓,通过直接的和间接的分配手段,让老百姓有更多的收入、赢得更多的好处,这是共享理念在这个指标上的体现。

编辑:倪雪莹


南山最大劳务派遣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2 15:09:58
  深圳沙井步冲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东门哪个劳务派遣公司不黑  上海应制订 吴仪强调上 中国入世议 各国媒体盛 石广生举行 本市中环线 本市建立民 交通管理不 五十二个高 公共交通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