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环球网:安倍未来很长时间将不会再和中国较劲

2019年02月20日150未知admin

  原标题:可以明确,安倍桑未来很长时间不会再和中国较劲了…

  4月23日,笔者作为“中日高端智库对话访问团”的成员,开始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访日旅程。

  飞机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两个多小时后到达东京,当飞机开始准备降落的时候,我似乎才意识到,中国和日本的飞行时间和以前没有什么区别,和太平洋没法加盖一样,两个国家的距离一直也没多大变化。

  这是一个由我国公共外交协会组织,环球网等媒体大力参与,与日本外务省对接举行的对话论坛,目的是从民间层面建立一次尽量畅所欲言的交流,通过阐述和倾听双方的立场与思维,从民间层面促进中日两国舆论界理解对方能够到底是怎么想的——就像飞行时间说明的那样,两个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是固定的,假如关系不正常,总得有个不正常的理由,这样的交流,可能有助于双方看清这个缘由。

  图中有亮点,懂的人自知。

  双方出动的人员阵容颇有代表性,有企业家、外交官,也有教授、学者和媒体人,每个人有不同的关注方面,大家交流起来,便会让我们对一些问题有新的思考。

  日本媒体的朋友讲,对于中日两国来说,2018年的春天似乎颇为值得期待。与几年的相对沉寂相比,王毅部长的访日让两国之间雾锁的关系出现了一线光亮。

  这种说法应该不是客气一下。有位外交官描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他们见面的情景时,用了一个词,叫做“一路小跑”——这位首相大人到的比约定的时间晚了一点,进门后是一路小跑而来的,远远地便伸出手来等待握手了。

  安倍的一路小跑,背后有客观的原因——首相的车遇到了交通拥堵,按照日本守时的社会习惯,迟到是个很丢人的事情,他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礼貌。但是,对中日关系的关切,由此也可见一斑。

  说安倍对中日关系关切,可能会让人有哭笑不得之感。这位首相第二次上台之后,对中国推出一系列强硬政策,无论企图修宪,还是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封堵中国都让两国关系屡遭重创,得罪中国的事儿可说远比前任做得更多,走得更远。这些强硬政策有些硬得连日本人都有些莫名其妙,实在想不明白这位首相和中国有什么仇,甚至同时,几年之中,中日关系的冷淡状态,安倍政府的不作为在其中有颇为重大的责任。

  有的朋友入木三分地分析,说安倍其人的风格便是“不说硬话,不做软事”,即便是两国关系风暴频频的时候,也从不会在口头上把人得罪死,表态的时候总是彬彬有礼,无懈可击,但是——你看他在实质问题上什么时候退让过一步?这活脱脱是一头打着领结的老鹰嘛,所以别说这位老兄一路小跑,就是翻着跟头过来,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不过,中日关系有回暖的征兆,并不仅仅存在于某个人的态度之中,双方的经济往来在2016年恢复到了高峰时期的数字,而日本的《阴阳师》音乐剧,正在北京开始公映。就是现在这个智库论坛,在两年以前也应该是开不起来的。

  那么,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呢?

  应该说,中方在两国关系上的态度基本是稳定的,所以,这中间日方态度的变化,在这种改变中便显得颇为显眼。

  有一些朋友认为,这是安倍因受困于土地购买案而试图在外交上有所突破的一种尝试。他应该是希望在改善中日关系方面做出一些成绩,来抵消这一案件对他下一次选举的消极影响。

  持这种观点的朋友,主要的论据是中日双方在经济上的同步性——双方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和依赖性从巨大的贸易额上可见一斑。和则两利,争则改善两国关系,对于双方的繁荣是有利的,所以安倍若是做到了,自然会在日本国内赢得更多支持。

  这应该是一个因素,然而,笔者并不完全认同这是安倍乃至日本政界态度转变的根本原因。

  得出如此结论,关键在三尺之冰非一日之寒,近期中日媒体的民调中,两国民众对另一方国家的好感度并没有多少上升,仍在较低的水平上。中日双方在经济利益上的趋同,是一个理性的认知。但作为个体,感性的成分无疑会更占主宰地位。所以,理性上改善中日关系对日本是好事,可是日本的选民因为长时间形成对中国的误解,很难用选票对这种改善做出点赞,所以,即便安倍在这方面做出政绩,对改善其处境也不容易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要看出这种改变的背后原因,不仅需要我们换位思考,而且需要换脑思考。

  换位思考,指的是站在日本方面的立场上看问题,而换脑思考,便指的是想搞清对方怎么想,不仅屁股要坐过去,还要用对方的思维方式,才能得出较为扎实的结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敌手如此,对邻居也如此,这样才能既避免误会,又防止无故被人家占了便宜。

  如果换脑思考,第一个问题便是,安倍2012年后接连推出造成中日交恶的一系列政策,这种近乎于莫名其妙的做法有什么目的。这一点,不了解日本在前安倍时代的危机感是很难理解的。在小泉时代,日本延续紧跟美国的政策,并没有获得以往的好处,反而出人出钱造成跌损,在鸠山时代,奉行接近中国的政策又遭到美国打压,日本国内一片茫然,不知本国今后在国际舞台上如何保持一片空间。

  安倍对华的一系列政策,便是在这样背景下出台的。

  事实上安倍政权今天还活着,已经在日本战后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这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在日本始终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而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美国对日一直奉行着一个长期的战略原则——不允许日本出现政治强人型的领导者,无论亲美还是反美。一旦出现,则必会“死”得不明不白。

  田中角荣、鸠山一郎都属于“死”得不明不白之列,实际上他们很清楚自己是因为触犯了美国的战略原则而失势。

  安倍之前小泉纯一郎立场强硬而长期执政,笔者认为他得益于与日本中层官僚的恶劣关系,故此其政策的执行度一直很低,美国才不会干涉他的存在。

  安倍却是日本战后第一个美国背书的强势首相,这和他对华的一系列强硬政策有关。

  代替美国在亚洲制衡中国,便是安倍迫使美国为自己背书的重要筹码。安倍第二次当选首相的时候,正是美国经济危机最为深重的时代,巨大的经济窟窿要求美国在世界采取收缩态度,但在亚洲的收缩问题上,美国始终疑虑重重,它所担心的,便是自己的后退留下真空而被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所填充,这将使美国的全球平衡战略受到挑战。

  如果有一个盟友能够替代自己来做这件事,则美国便可以顺利地实行战略收缩,而不至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大问题。

  安倍当选后的日本政府,算是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并果断地利用了这一点。但作一个让美国放心可以交托亚洲政治遗产的盟友并不容易。日本在这时冒然激化与中国的矛盾,无疑是有助于获得美国信任的——当珍惜中日友好的人士痛惜数十年努力毁于一旦的时候,日本政府正在从这一看似鲁莽的行动中获益——为美国充当盟友面对中国不是一个容易的任务,没有好处安倍是不干的。这就引发了奥巴马时代安倍访美并在参众两院发表演讲等一系列美国背书的举动。要知道,这一礼遇美国面对东方盟友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过宋美龄。这意味着美国不再阻止日本出现强势首相的政策改变,和对日本进一步的松绑。如果把日本的所为看作勒索,美国便是不甘不愿,又不得不接受这种于自己有利的勒索。

  美国由此获得收缩战略的平稳过渡,日本通过为美国承担一部分战略责任获得了新的国际活动空间,只有中国是无辜的,莫名其妙成了日本争取从美国松绑的踏脚石。安倍这种做法虽然获利,却对中国是不公平的。

  那么,现在安倍对于中国态度可见的软化,是他改变原则了吗?

  诚然,特朗普上台以后,没有延续奥巴马的对日政策。特朗普时代注重商业利益的政策,对于国际舞台上的进退不如传统美国政府那般看重。日本围堵中国也并不得力,在美国眼里价值出现下跌,特朗普倒是对日本的“勒索”耿耿于怀,所以美日关系在特朗普时代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这些都是促使安倍政权认真考虑改善对华关系的背景。

  然而,本质上安倍其实不过在重复日本政坛的一贯对华政策而已。

  日本对华的一贯政策,便是在确认中国进入一个稳定轨道之前举棋不下。作为东亚与中国利益纠缠的国家,日本对中国在政治层面基本没有影响力,但又不习惯冒险下注,故此常常会在看不明白中国形势的时候冷处理,等待尘埃落定才开始进入活跃状态。这在改革开放时代之后尤为明显。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日本对华态度也是日本对中国认识的一面镜子,今天安倍对改善对华关系出现积极迹象,无非是按照惯例做事而已,是这面镜子里中国的稳定被日本方面认为已经到了足以放心的地步,可以制定阶段性的对华外交政策了。这种看似犹豫不决,实则节奏分明,但常常会慢半拍的做法,可算是日本在民族性方面一慢二看三通过特点的体现了。

  因此,在中国的十九大之后,日本政府层面出现对华改善关系的迹象,应该是符合逻辑的,反过来,也成为中国将在较长时间里保持稳定的一种特殊信号。

 

责任编辑:张建利


莲花人力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1 17:12:18
  坪地镇年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哪里有招临时工  远安县人社 远安人社局 远安县人社 远安县人社 兴山县20 远安县三措 远安县社区 百姓的亲人 心系人民群 远安县人社